天幕内容出现之前,先是一道声音吸引了历朝历代之人的注意力。
【皇帝晚年,不在朝堂处理政务,专心设坛求福,天下官员则纷纷贡献各种意味着祥瑞的物品!】
【一时之间,王朝内外无人敢再言时政之势!】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叫做海瑞的官员站了出来!】
画面出现。
【书房之内,身为六品小官的海瑞提笔写下了一本《治安疏》】
【写完自己所要说的内容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他决定抬棺上书!】
【在选择上书的那一刻,海瑞他就已经买好了一口棺材在家中,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文死谏!”】
【这是士大夫至高无上的光荣,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对于皇帝来说,海瑞所写的这一封治安疏,是他看到过最为尖锐,最为辛辣的一封奏书!】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直刺他的内心深处!】
【这一份长达3000字的奏书中,海瑞他细数了皇帝的为政之师和为君之昏!】
【那治安疏中,最为刺骨的当时要属这一句话!】
【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全天下的人,都认为陛下您不对已经很久了!】
【皇帝在看到这份治安疏后,气愤的直接将其扔在了地上。】
【他想要将海瑞逮捕起来,他想要处死海瑞,用来遮盖内心的心虚!】
【可是当皇帝听说海瑞在上奏前,已经为自己买好了棺材,和妻子诀别后,他陷入了沉默中。】
【上奏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这些准备,那就意味着海瑞在上书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身死的打算!】
【沉默了许久时间后,海瑞他捡起了被自己扔在地上的治安疏,将其中的内容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
【皇帝他难得的没有惩罚海瑞,只是选择将奏书留中不发。】
【对于一向自恃高傲的皇帝来说,他的这一举动其实就已经意味着他知道自己的错了。】
【除此之外,皇帝还曾评价过海瑞这个人。】
【“这个人大概算是比干吧?只是我不是纣王!”】
…………………………………………
海瑞抬棺上谏的内容出现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些许震惊。
至于文官们的反应,都是对海瑞的敬佩和认可。
…………
秦朝
“愚蠢,这海瑞就是一个愚蠢,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罢了!”
“竟然敢如此对皇帝,他这不就是在自寻死路吗?”
“若是有人敢对朕这样大不敬,朕早就想办法赐死对方了!”
“所做之事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就算有错那错的也是他们”
或许对于别的皇帝来说,这海瑞是一个忠臣。
可是对于胡亥来说,这海瑞就是一个自寻死路之人罢了。
海瑞一个区区臣子,有什么资格去言皇帝过错的?
还什么抬棺上谏,他的这个举动不就是在威胁皇帝,赌皇帝不敢杀他吗?
如果皇帝杀了对方,就会落得一个杀害忠臣的骂名。
对于这样的臣子,胡亥他向来是嗤之以鼻的态度。
要是让自己遇到海瑞这种臣子了,那第一时间就要拿对方开刀。
这海瑞不是想要做一个忠臣吗?那自己就满足他的愿望!
…………
汉朝
“古有比干,后世有这海瑞啊!”
“二者同样都是忠臣,为了王朝,为了皇帝可以做到不顾一切的地步!”
“而且这海瑞比这比干幸运,他没有遇到一个像纣王这样的昏君!”
“有如此忠臣在,这王朝百姓也算是有福了!”
汉文帝刘恒在见到那抬棺上谏的海瑞时,眼中的神情就充斥着对其的钦佩。
正如那天幕上的皇帝所说一样,这海瑞也跟比干十分相似。
同样都是为了那王朝之事,愿意用自己生命为代价进行维护和上谏。
那海瑞在买棺材的那一刻,估计就已经想到了自己很有可能会被皇帝处死,要不然他买那棺材做什么?
可即便如此,那海瑞还是没有任何的犹豫,选择将他所写的那一份治安书给上奏了!
光是这一份为君死谏的魄力,就足够让无数人感到敬佩的了。
过天幕上的海瑞,明显是要比比干的运气好。
他没有遇到一个昏庸无道的商纣王,也不至于被皇帝处死。
想到这里,刘恒他就忍不住的进行感慨,什么时候大汉也能拥有一位这样的文臣?
…………
唐朝
“直面危险而上谏,这海瑞是一个好官啊!”
“王朝若是想要走向盛世,皇帝若是想要变成明君,就是需要海瑞这种上谏之人!”
“若是朝堂上下无人敢进行上谏,那皇帝怎么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对错?”
“如果王朝上下皆是唯唯诺诺之人,那这个王朝也注定是不会延续多久的。”
李世民看到海瑞抬棺上谏的那一幕时,恨不得当场拍手叫好起来了。
在李世民心中的清官,好官就应该是海瑞这个样子的!
面对皇帝的种种不对,敢于上谏直言不是一味的阿谀奉承。
其实李世民他的心中,也一直想要有一个像海瑞这样的谏官。
想那前朝为什么会灭亡?
不就是因为隋炀帝杨广所行的各种昏庸之举,好大喜功吗?
面对隋炀帝所做的那些事情,百官中也没有人敢站出来进行指责呵斥,就这样放任对方。
王朝官员都已经到了唯唯诺诺的地步,那这个王朝又怎么可能会不走向灭亡呢?
所以李世民他就是需要一个谏官,能够随时随地站出来指责自己所做之事,有哪些不对的人?
李世民他就算是再怎么自信,也不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没有一件事情是错的。
如果做的事情是对的,那还好说。
如果是错的,就需要有一个跟海瑞一样的见官,能够跳出来指责自己。
看着天幕上的海瑞,李世民眼中的神情那叫一个羡慕和渴望,他多希望着海瑞能够是大唐臣子。
当然了,如果可以脾气再好一点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另外在这一段时间里李世民他其实就将目光看向了李建成手下的魏征。
那魏征在李世民看来,就是一个最适合成为谏官的存在。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魏征或许就能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