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公使强闯哨卡,用火枪屠杀清朝官兵。】
【其中一名官兵见状选择拔刀反击,当场斩杀德意志公使泄愤。】
【清朝官兵杀德意志公使一事,在诸多西方国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
【而清朝官员在听到后,则表现得皆是惶恐不安,就连一向沉稳的慈禧太后,也开始心生担忧。】
【清朝担心会引来西方诸国的报复,担心他们会以此为理由正式开战。】
【于是慈禧太后一边派人安抚各国使臣,一边向德意志皇帝发出电报。】
【慈禧太后以自己的名义提出致歉,同时做好最坏的打算,叫手底下士卒整顿好兵马,准备备战!】
…………
三国
季汉
“父亲,这天幕上内容里,明明是这德意志使臣有错在先啊。
“如果不是对方击杀清朝官兵,那清朝官兵又怎么可能会选择杀了德意志使臣?”
“清朝既然没有犯任何的错,那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跟他们道歉,错的不是这些外人吗?”
“孩儿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父亲你可真为何?”
刘禅看着天幕上的内容,眼中出现了些许的疑惑和不理解。
明明天幕上有错的是德意志的人,可为什么到头来进行道歉的却是清朝的人?
既然怕犯错的人是德意志使臣,那道歉的也应该是德意志啊。
“阿斗你说的没错,这有错在先的确实是这德意志的使臣,应该道歉的人也是他们!”
“可如果是这清朝国弱,德意志国强呢?”
“二者若是进行交战,那大败的就会是清朝!”
“正如高祖皇帝之时,为了避免与匈奴为敌,也被迫选择了和亲!”
“那慈禧太后估计也不会致歉,可是她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对于阿斗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刘备笑着摸了摸刘禅的头,随后便开口为对方解释着。
刘禅他所认为的是常理,可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是不能按照常理来想的。
特别是在国家大事,国与国之间更不能按照常理来想。
能够决定国与国关系之间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个“实力!”
若是国家强大,那没有道理也是道理。
若是国家弱小,就算占理也没有道理。
当初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与匈奴和亲?还不是因为国力不够强盛,必须要用和亲来维护关系!
天幕上的慈禧为什么要致歉?还不是因为国家弱小,只能想办法避免矛盾!
…………
清朝
“岂有此理,这明明是那德意志有错在先,为什么是我大清道歉!”
“那未经开化的野蛮人,竟然敢屠杀朕的大清子民!”
“大清为什么会不如那些西方诸国,朕的大清不是堂堂的天朝上国吗?”
“朕想知道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朕的大清为什么会怕百姓西方野蛮人!”
天幕上的内容刚刚出现,乾隆整个人就气的跳脚大骂起来。
那天幕上有错在先的明明是德意志,大清凭什么要给这些道歉?
在乾隆的眼中,这些西方之人就是一群未经开化的野蛮人罢了。
让这群野蛮人有什么资格杀大清官兵?他们有什么资格让大清道歉。
那士卒所做之事,在乾隆看来完全没有错,应该好好嘉奖上一番才对。
另外再让那些西方诸国进行道歉,赔偿大清才行。
要不然大清的颜面放在哪里,大清子民又岂是他们所能欺负的。
可到头来的结局却是这样,一个让乾隆破防的事实。
乾隆如今就想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清朝在未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清不应该是这世上唯一的天朝上国吗?
而那些西方国家不都是一群未经开化的野蛮人,跟清朝相比相差不知多少!
在乾隆眼中,那些西方诸国就算是再发展几百年时间,也不一定有可能追赶上清朝。
自己的大清为什么会害怕这些野蛮人,以至于要跟他们致歉,害怕被西方诸国当成发动战争的理由?
乾隆的脑海中存在太多问题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要从何处问起。
另外这天幕上的内容就是慈禧的名场面吗?
原本乾隆他担心慈禧的名场面会令人的十分难以接受,可如今看来好像也没有那么屈辱。
在天幕上,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清朝太弱了所以慈禧才会决定致歉,求和。
但事实证明这才刚刚开始,关于慈禧太后的名场面还没有出现。
……………………………………………
【那德意志皇帝在得知公使被杀的事情后,选择联合十一国进行开战,想借此为理由分割清朝。】
【停留在长江附近的列强战舰,皆已装满实弹的开往大沽口。】
【一时间,紫金城内人心惶惶,慈禧也拿这些洋人没有了办法。】
【只能被迫向义和团妥协,改征剿为安抚策略,提出联合共同对抗入侵的十一国。】
【毕竟在有了外敌的情况下,如果还有内患的话,那清朝恐怕真的有可能会灭亡了。】
【那些义和团的成员个个都是精壮汉子,如果真打起来了,他们也可以消耗洋人的炮弹。】
【十一国公使与清政府举行谈判,他们要求清朝必须镇压义和团,令慈禧还政于光绪帝永不复出!】
【面对如此条件,慈禧她自然是没有可能答应的,她是不可能归还把控朝政多年的权力。】
【天幕画面中】
【大殿内】
【朝中大臣皆数跪倒在地上,而在最中间坐着的则是慈禧太后,一旁才是皇帝光绪帝。】
【慈禧叫文武百官前来,是让他们商讨出一个对付洋人的办法,可此时大殿上鸦雀无声,根本就没人敢开口。】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都哑巴了?”】
【“大清的臣子们,你们就眼睁睁的瞅着让洋人欺负我吗?”】
【“微臣有罪,万死不能辞其咎!”】
【“微臣有罪,万死不能辞其咎!”】
【“微臣有罪,万死不能辞其咎!”】
【文武百官面对慈禧的这番话,一个个的连忙磕头进行解释,生怕慈禧将气撒到他们头上。】
【看着眼前一个个不敢言语的臣子,慈禧心中做出了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