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算你答对了第一题,你可以提出你的第一个问题】
随着天幕开始允许朱棣提问,天幕之下的人都紧张了起来,不知道朱棣会问什么问题。
毕竟现在的朱棣已经被太子朱标推荐为新的太子,表面上是他向天幕提问,其实还不如说他在接受上天的考核,而且这个考核还被全大明甚至附属国的臣民所关注着。
“请问天尊,灭我大明的女真来自何地,又如何崛起?”朱棣虽然知道这个答案,但仍然问了出来,毕竟他的提问不是给自己的提问,而是给天幕的老朱还有大明臣子们提问的。
【这是两个问题,你确定要问吗?】
天幕看穿了朱棣的小心思,毫不客气的就打消了朱棣投机的心思......
“是的,我继续问?”虽然心思被天幕看破,朱棣并不担心,毕竟十个问题虽然不多,但以他目前的见识,可不容易找到?
【那好,我临时再加一个问题,你回答对了第二个问题,我自然回答你这两个问题】
【第二题:你希望你以后的庙号是什么,万一后世子孙给你乱改庙号,你当如何?】
“我希望,我的庙号是太宗,如果后世子孙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给我改了庙号,那我也只能......”
朱棣本想说我咒他断子绝孙,但突然想起那个给朱棣改了庙号的嘉靖也是朱棣的后代,也实在没办法再发这个毒咒了?
“那我就找一个五品小官,抬着棺材堵在朝堂前,大骂他一顿.....他还不敢杀这个人,令其颜面扫地!”
终于在一念之间,朱棣想到了海瑞这个狠角色。
“还有,天尊大人,刚才你也问了两个问题,所以一会儿,我还可以继续问一个问题?”
此时,朱棣已经冷静了下来,甚至跟天幕开了一个玩笑,惹得天幕之下的人们一阵哄堂大笑。
【好,现在回答你第一和第二个问题】
【此女真并非建立金朝的女真,本为通古斯人,现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长白山一带,对外诈成女真后代。】
【二百多年后,辽东总兵养寇自重,建州女真得大明朝廷龙虎将军印,以大明之名讨伐女真诸部,再加上大明朝万历年间与倭冠在朝鲜征战数年之久,导致女真趁机坐大,侵占辽东之地,将百万明朝之民掠为奴隶,因之强大】
天幕上的回答虽然言词简单,但仍然令天下之人震惊。
此时还是明初,大明之民都是在蒙古统治下生存过的,自然知道蒙元统治有多残暴,建立了大明,总以为华夏衣冠就得以重建,万万没想到,结果却是再一次神州沦陷。
---
“虽然此是发生在二百六十多年后,但那也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啊?岂可为子孙留下隐患....”
天幕之下的蓝玉暴声怒喝,决心等自己打下了哈纳出之后,一定要顺手将那些女真人,尤其是建州女真给收拾干净。
--
“这个倭寇还真是不令人省心啊?前面已经提到了百年之后倭寇要烧杀抢掠江浙,没想到他们野心如此之大,连朝鲜都要染指,恐怕朝鲜一丢,就连大明的山东、北平也要面临倭寇入侵。”
此时,朱元璋有些后悔将倭寇定为不征之国了。大明建国之初,为了避免大明出现隋炀帝那样好大喜功之君,也为了避免再如元朝忽必烈一般两征日本而遭受神风袭击,所以他特意定下了祖制,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只是没有想到,你不征他,你反而来征你,而且一乱就是一两百年。
--
“这个倭寇,我在海上见过。有日本武士,但里面也有一些是我大明的无法奸商,内外勾结,难怪一直灭不了?”
天幕之下的沿海之民其实早在元末就已经深受倭寇之害,而明太祖朱元璋一心要统一中原,然后关上门安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根本就不想从根上解决问题,反而下达了封海令,很多渔民因此丢了饭碗。
--
听着天幕下的人们已经将话题从建州女真上跑偏到了倭寇上,朱棣有一些后悔刚才提出的问题,毕竟建州女真现在连个影子还没有呢?辽东现在还由蒙元哈纳出盘据着,有点过于心急了。
----
“我大明辽东总兵为何养寇自重,以致女真做大?”
朱棣趁机提出了他的第三个问题,反正刚刚已经跟天幕讲好了,他多问了一个问题,自己自然可以再多回问一个。
“燕王殿下这个问题提的对啊?”
“军人不当以消灭敌寇为荣吗?怎么可以养寇自重呢?难道我大明以后又出现了藩镇割据?”
面对朱棣这个问题,天幕之下的人们终于回过了味来——
“是啊,如果没有内鬼,何来外敌?就不知道这个辽东总兵会是谁家的子孙后代,要是我家的,我掐死他!”
云南大营沐英气呼呼地说道,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子孙以后可能生活在云南,不太可能跑到万里之外的辽东去,但万一呢?
【明朝中期以后,文官掌握大权,独霸朝政,欺压武将,武将以养寇而自保】
天幕继续冰冷地说道。
“果然我大明将来还是逃不脱北宋的命运啊?”施耐庵站在天幕之下,手里的《水浒传》稿子已经快要被他给攥破了,甚至指甲掐进了掌心之中,仍然没有察觉一点疼痛的感觉。
----
“看来文武平衡这个问题,真是无解啊!”
老朱不禁摇了摇头,他杀胡惟庸也好,废除宰相制度也罢,都是为了打击淮左军功集团,而非打击文官集团。
就在打击淮左军功集团之时,他又拼命将大量新科进士尤其是北方进士提拔到了朝廷之中,根本原因还是以文抑武。
在他老朱的眼中——“文人再坏也夺不了他的大明江山,武将则正相反,越是战功赫赫,那危险性也就越多?”
“只是万事有一个度,武将被打落了尘埃,那么咱的大明又靠何人来守?”
“难怪大明又要亡于女真之手,看来是咱亲手葬送了自己创立的大明啊!”
一想到此前天幕提到的宗室问题,现在又提到了文官做、武将养寇自重......
天幕下的老朱不禁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施耐庵一样发出了一声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