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天的天幕结束之后,整个大明南京城就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可以说是鸡飞狗跳的气氛之中——
不断有各种信使被派往各地,尤其是去往云南大军的信使,甚至早在天幕还没结束时就已经出发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天的十二个时辰过得尤其快速,几乎在一眨眼间,就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洪武十四年四月初六那一天的天黑之际。
----
天幕如同昨日一般按时挂在了天空之中,而有了昨天的经验,大明时空的人们也就不那么慌乱了——
在大明朝紫禁城太和殿前,早已经布好了各式各样的人,有在京的145位有投票的权贵、四品以上大臣以及六品官的方孝孺;
也有负责记录的文书官员,还有更多的锦衣卫、信使,随时做好了抓人与传送书信的工作。
当然要提的一点就是燕王妃也到了宫中,昨天因为她是临时加的,没有被接入宫中,但今天就跑不掉了。
也正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是除了马皇后之外的唯一女子,她单独在一个偏殿之中,这个偏殿目前因为只有她自己,所以地位尴尬的太子妃吕氏被请来陪着她。只是这样一来,本来就因为儿子被夺走而忧心重重的吕氏太子妃压力似乎就更大了一些。
【大明历史时空知识测试第十一题:晋王朱棡在明太祖朱元璋儿子中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子孙后代特别多,下面的问题是,如果晋王朱棡每一个子孙平均生四个儿子,假设每20年生一代人,那么请问从他开始算起,一百年内,他将有多少了第五代子孙?A20个;b256个;c1024个;d4096个】
“这个问题是说我呢?”看来天幕中的问题,晋王朱棡 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这至少说明自己子孙可不少啊?
“三哥多子多福!”燕王朱棣不得不佩服这个能吃能喝,脑子还精于算计的三哥晋王朱棡了。
在后世,他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似乎晋王子孙后代到了明朝灭亡时候已经高达上万人了,真不知道是怎么生的。
不过似乎没个卵用,大明一亡从都消失不见了,光一个李自成就杀得不下上千晋王朱棡的子孙。
虽然晋王很开心,但答题的时候,却?张了起来——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算数太多不好,又不用阿拉伯数字,晋王朱棡也好,甚至精通算术的户部官员也好,只能在面前每人一张的小桌子摊开纸计算了起来。
“我是第一代,我生了四个儿子,胡说,我现在就已经有12个儿子了,怎么能说只有四个呢?这不咒我只能活四个吗?”
晋王朱棡突然觉得这个题目似乎预示着什么,作为一个想法多的人有时候就是活得太累......
--
随着天幕时间到,大多数人最后只能匆匆胡乱选了一个答案,虽然这一道题可答可不答,也不限制故意答错。
但天幕已经说了,答对了有意外奖励,如此情况下,就没有人会不想答了。
毕竟在这天幕之下的意外惊喜才真是惊喜,比如户部侍郎李作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算不出来了,就算最多的那个吧?反正20个是绝对不会是正确的,本王都已经有12个儿子了,100年后只有20个后代才怪了呢?”
由于最精于算计的晋王朱棡也胡乱选了一个,就别说其他人了。当然,刚才晋王朱棡因为涉及到了自己,忘记了看四弟朱棣的答案,否则他会发现,燕王朱棣居然添了跟他一样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为c1024人。解法如下,晋王今年有4个第一代儿子,20年后第二代孙子16个,40年后有第三代子孙64个,60年后为第四代子孙为256个,80年后有第五代子孙为1024个,100年后有第六代子孙为4096个。但本题要求的答案是第五代子孙有多少个,所以正确答案不是4096个,而是1024个。】
“还能这样出题,这个天幕也太调皮了一些吧?”朱棣看着自己费了半天劲算出来的4096个,不觉间傻了眼,他没想到今天第一道题就错了。
“啊,我怎么错了,难道我.....”晋王朱棡正在报怨之时,突然发现天幕之中,所有答案正确名单出来了,居然只有燕王妃一个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这一下子把晋王朱棡也惊呆了,他连忙往朱棣这边看,似乎很惊讶于自己家老四居然也错了。
“老四也错了唉?”随着朱棡这一声传出来,整个殿内殿外,突然都盯向了燕王朱棣。
虽然昨天大家都认为朱棣能连答对十题,只能说明运气太好,但今天却错了。
这就很令人兴奋了,甚至人们都忘记了,虽然燕王错了,但燕王妃可是唯一对的人呢?
-----
“哈哈哈,看来还是我给老四选的媳妇厉害啊。不愧叫女诸生......这哪是女诸生,这么多进士、状元都不如她啊!”对于这个结果,老朱抢在徐达前面夸起了对方的女儿来,就如同是自己女儿一般。
“恐怕也是蒙的?我常常教育儿女凡事不可太过。今天答案大多数人都选的是最多的那一个4096人,但我选了256人,我女儿选了1024人,不是蒙的是什么?”魏国公徐达对女儿唯一答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开心,反而很忧心。
“燕王是皇帝的儿子,表现越好,皇帝越开心。
但我女儿可是皇帝的儿媳妇,表现太好,就会令皇帝很不舒服。
没听昨天天幕讲为什么不让朱允熥继承皇位吗?
不就是担心常家外戚干政吗?一个死了的常遇春都怕成这个样子,我这个魏国公可还活着呢?
恐怕我这个重八老哥哥,会开始担心万一燕王当了皇帝,会不会出现皇后干政来了?”
一想到了这里,徐达不由得埋怨起女儿为什么答对了?
----
而此时此刻,燕王妃徐妙云觉得自己更冤枉——
“我明明算出了一百年4096人,我也不想答对了,于是就写了一个自认为的错误答案1024人。
却万万没想到,这个题目居然这么缺德,问的是一百年的第五代子孙有多少人,而不是第100年第六代子孙有多少人?答案正是1024人,故意选错,反正却选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