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历史知识测试第十题:请问下列哪一个不是后世流传的顺治皇帝结局?】
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大明洪武时空的人们都有一种错觉:
“这个清朝咋就跟大明这么像呢?”
“先有多尔衮这样可以比肩燕王的摄政王,然后又有了可以跟朱允炆相比的顺治,可为啥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
“朱允炆在位四年,最后连年号都被剥夺了。而这个顺治却可以称之为世祖?是清朝的世祖太不值钱,还是因为后面这个顺治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来了吗?”
--
“极有可能,毕竟多尔衮已经给顺治打下了这么一大片基业,又是王朝新立之时,就算一头....站在风头哪也能飞上天啊!”
韩国公李善长毫无把握地猜测道。
现在他的自信心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别说别人不信他韩国公的推论,就连他自己都不信自己了。
--
【A得天花而死】
【b五台山出家为僧】
【c流恋于青楼,得花柳病误诊为天花而死】
【d死于两军阵前】
“朕到宁愿自己的儿子死于两军阵前,只是这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不是福临的死法,朕就不好猜是那一个了?”
皇太极看着这四个答案,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按道理,既然选择一个错误答案,那就必须有三个是正确的。
虽然皇太极没有参加过大明洪武时空的问答,甚至不知道洪武时空的人们在关注着他。
但是他同样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个被称之为清世祖的儿子为什么感觉是另一个建文帝呢?
--
“俺老张认为,这道题得选第四个答案,死于两军阵前......”
“你们看呀,只有第四个答案与前三个完全不一样——”
“第四个死在两军阵前,其实是他的祖宗老奴尔哈赤的传说。”
“咱老张在天启年间在辽东当小哨的时候,就听到过这个传说,说是老奴死在宁远城头的红衣大炮之下。”
“而多尔衮已经为顺治打下了江山,就连南京都没守住 ,哪里还需要一个皇帝亲自冒矢石、冲锋陷阵?”
张献忠的说法几乎得到了徐以显、张可望、张定国等人的一致赞同,作为大西营,他们的票也足有七八张,于是就一致投给了第四个答案,顺治不可能死于两军阵前。
--
“第一个答案得天花而死是洪武朝太孙朱雄英死因。”
“第二个答案五台山出家为僧则是建文帝朱允炆,虽然他并非在五台山出家,但是明清怎么可能这么相同,这毕竟是入关的清世祖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建文那个废物相提并论。”
“至于第三个得花柳病误诊为天花而死,这个倒是跟我大明没关系?”
“不对,其实我大明还真有一两个跟这个很像的皇帝,那就是武宗正德了.....嗯我哥哥熹宗天启也很有可能?虽然对外声称他们是溶于水而死,但这个死因也实在太像了?”
“至于第四个答案死于两军阵前,我还是希望如此,毕竟......毕竟......”
崇祯的脑子突然灵光一闪,刚才天幕上播放洪承畴的小视频之时,曾经讲过南明曾经有两次回光返照的机会,但却只讲了第一次什么江阴人民起义,第二次是什么,却没有讲,再联系到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第二年顺治就对多尔痛刨棺鞭尸,恐怕......
“一定是死于两军阵前!”崇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他抬头再一次观看题目之时,当他看到“不是”两个字的时候,一下子就又彻底将自己的想法给颠覆了。
“什么不是,那就意味着,这四个里面至少有三个是?”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能将顺治当一个正常的皇帝来看了,也许他真是一个正德或者皇兄那样的皇帝.....”
“然后突然死了,只是因为他死得太及时,所以反而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这么一想,突然间崇祯觉得只能是第四个大案死于两军阵前不可能是顺治的死法了。
“可惜啊,如果朕能够中兴大明,是不是皇兄也会有一个好的评价?”
当崇祯终于选定了一个自认为正确的答案之时,还感叹了一下命运。
--
【有关顺治之死,就如同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一样,历史上有三种传说......}
“原来允炆的年号是建文,我还一直在猜呢?”
洪武时空的朱标刚才也选了第四个答案不可能死于两军阵前。
这时突然看到了建文这个年号,他反而觉得有些安慰,虽然成祖可以改写历史,但史书就是史书,怎么可能完成改得了呢?
他希望有哪一次天幕中突然露出点什么,比如大明成祖以后哪一个皇帝的名字,那样他就可以最终确认成祖到底是不是四弟了,还是另有其人?
--
【第一种说法是顺治死于天花。】
【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曾经有大量将领死于天花,比如多尔衮的亲弟弟豫亲王多铎在顺治六年就死于天花,而多尔衮之所以在顺治七年坠马后一个月就病逝,也跟多铎死在他前面心情不好有关系。而顺治得天花也是一种传说.....】
【甚至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身为顺治的第三个儿子,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就是因为他已经得过天花,并幸存了下来......】
随着第一个说法一说出来,刚才还为自己的亲哥哥在皇太极鸣不平的多铎先失控了,作为一个作战勇猛、好色如命的亲王,没有死在两军阵前,而是死于天花,这令多铎简直无法接受。
【第二种说法是,顺治执掌大权后,面临南明孙可望、李定国的反击,一时间手足失措,吓得几乎要逃回关外】
【但没有想到孝庄皇太后再一次启用洪承畴坐镇西南,最终打败了南明李定国的残余势力。虽然仗打胜了,但顺治的信心却大受打击,再加上宠妃董鄂氏病逝,终于无心朝政,将皇位传给了第三个儿子,出家为僧......】
随着第二种说法解说完毕,洪武时空与崇祯时空的人们反而更紧张了,毕竟绝大多数人都选了第四个答案,不可能是死于两军阵前。如果下一个解说了,那也就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了?
【第三种说法是,年轻气盛的顺治皇帝希望像自己的祖宗一样军前立功,于是化名到了福州、厦门与残明势力作战....】
【在作战中死于延平郡王郑成功指挥下的明军大炮之下】
【虽然这只是一个没有记录在史书上的传说,但是也有其他史料可以作为佐证.....】
【比如已经投降清朝的延平郡王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本来在清朝一直享受着国公的待遇,但随着顺治一死,突然间就被满门抄斩。】
【与此同时,当时名义上指挥对郑成功作战的一个清廷公爵也被处死......】
随着第四个答案一公布,天幕下两个时空的人们又一是阵子的叹息.....
他们发现自己又都选错了,当然这些人之中仍然不包括洪武时空的燕王朱棣,。
对于他一直选对,人们已经麻木了,或者说如果他选错了,那才奇了怪呢?
虽然早有人怀疑了,但在洪武时空,大家都在装聋作哑,都如太子朱标、晋王朱棡一般,都盼着天幕上露出一个明朝成祖之后皇帝的名字,彻底揭开成祖到底是谁,也顺便揭穿燕王的忠臣之名到底是否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