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端然而坐,宝相庄严,朗声道: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语罢,老子轻咳一声,正欲开示,小普已恭身向前,稽首问道:
“老君,何为正?又何为奇?此二者于治国用兵之道,界限何在?”
老子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睿智与深邃,缓声道:
“正者,仿若朗朗乾坤之正道,乃治国安邦之根本大法。
犹如巍峨高山,稳固而不可撼动;似那浩渺沧海,深沉且包容万物。
于国而言,仁德之政应如春风化雨,遍洒四方,使百姓皆能沐浴其恩泽;
礼仪之规当行于朝堂之上,市井之间,令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人人皆明尊卑之礼;
刑赏之事,务必秉持公正公平,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不偏不倚,如此方能使国之根基坚如磐石,民之秩序井井有条。
此为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老子稍作停顿,继而又道:
“奇者,恰似夜空中的流星,虽短暂却璀璨,是用兵之谋略权变。
当两军对垒,兵戎相见之时,需因时制宜、因势利导。
或如暗夜突袭,趁敌不备,攻其要害;或似设伏以待,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其势如疾风迅雷,令敌人难以揣测,防不胜防。
然奇不可离正,正为奇之根基,奇为正之辅助。
恰似大树之干与枝蔓,干若不存,枝蔓无所依托;
枝蔓不茂,大树亦失其华彩。唯有二者相辅相成,相济相用,方能于治国用兵之道成就非凡妙策。”
“为君者,当以正道治理国家,此正道乃是秉持公正、公平、光明磊落之理念。
君上施政,应如暖阳高照,使国家纲常有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然兵者,凶器也,犹如洪水猛兽,仅能在万不得已之时动用。
用兵之际,需善用谋略奇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能克敌制胜。
至于天下,若欲长治久安,绝非依靠严刑峻法、繁文缛节。
严刑峻法,恰似冰冷枷锁,束缚百姓之身,亦禁锢百姓之心;繁文缛节,如重重迷雾,令人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唯有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百姓休养生息,各安其业,方能使天下归心。
我之所以知晓此理,乃是洞察世间种种迹象。
观天下大势,若禁忌繁多,百姓动辄得咎,犹如行走于荆棘丛中,每一步皆胆战心惊,行动处处受限,其生计自然愈发艰难贫困。
如那飞鸟被缚住双翼,难以翱翔天际,觅食求生亦成奢望。”
“再看民间,若私藏众多锐利兵器,人心惶惶,恰似阴霾笼罩大地,不见天日。
邻里之间相互猜忌,朋友之情亦被疑忌所取代。
国家之内,纷争不断,混乱昏暗之象渐生,犹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且众人皆追逐机巧之术,奇异奢华之物便会如野草般泛滥兴起。
众人皆醉心于奇技淫巧,以雕琢无用之物为能事,而忽视农桑之本,田园将荒芜,仓廪渐空虚。
更有甚者,法令越是繁杂严苛,百姓不堪其扰,犹如被重负压顶,难以喘息。为求生存,无奈之下,便会有更多人铤而走险为盗,致使盗贼横行,社会动荡不安,国之根基亦受动摇。”
怡宝若有所思,接着上前一步,拜问道:
“老君,若君上无为,百姓真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此中关联,弟子尚不能明。”
老子手抚长须,神色和蔼而庄重,耐心解答:
“君之无为,非是懈怠慵懒,无所作为,乃是不妄加干涉,不强加己意于百姓。
君上若能克制自身私欲,如止水不起波澜,不肆意妄为,百姓自会受到感化而遵循道德规范。
君上之德行,如春风拂过大地,无声无息间,唤醒万物生机,百姓亦会于潜移默化中,以君上为楷模,修身正己。
君上若能保持内心宁静,不搅扰民生,不兴无端之事,百姓自会于安宁祥和之中,行为端正,自觉遵循礼义廉耻。
君上若能不生事端,不劳民伤财,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百姓自会凭借自身之力,男耕女织,勤劳致富,仓廪充实,生活富足安康。
君上若能摒弃贪欲,不尚奢华,清心寡欲,百姓自会质朴纯真,回归本真之性。
君上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行止风范,影响深远。
如此,方能成就太平盛世,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幸福美满,大道得以畅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