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倒是关注世界局势,略作思考后说道:
“日本上个月和苏联签了个条约,双方停战,然后日本把目光朝东南亚转移。
日本一直在往越南谅山地区增兵,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干嘛。
然后就是针对中国晋察冀地区的大扫荡,还有之前的上高会战。”
林江又问道:
“日本人如今为什么要往东南亚增兵?”
“这是明牌信息,为了橡胶和石油。”
“好,既然如此,如果日本人开始在东南亚开始行动,会发生什么?”
林江继续问。
这一下弗兰克答不上来了。
因为他压根没有往后想,对林江拱手:
“愿闻其详。”
林江见时机差不多了,直接说:
“日本人只要动了东南亚,美国会对日本石油禁运!”
弗兰克一听这话,立马醍醐灌顶,连连点头:
“是了,是了,肯定会,肯定会,现在日本人的石油80%都是美国进口的。
如果石油禁运,那他们的石油捉襟见肘,肯定会缩减中国战场的石油供应。
为了节省石油,漫无目的的大扫荡肯定分不到多少油料!”
“对!我们只要在这个阶段破坏日本人的油料供应,让根据地大扫荡的烈度减一减,撑过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林江说完后,看向弗兰克。
弗兰克这次真的被说服了,说:
“林江,需要我做什么,直接吩咐,我相信你的判断。”
“好!”林江接着说:“我需要日本人从上海到南京的油料船的行程,还有日本人在长江沿岸的布防细节。”
林江知道,这些情报春平太郎那里不可能搞到,只有看看弗兰克手里到底有多少底牌。
弗兰克沉默了一会,笑道:
“你怎么确定我有这个本事搞到这些消息?”
“我猜的。”
“行!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弗兰克的回答更让林江坚信,这家伙不简单。
因为要得到这些消息,那必须在日方内部还有人才行。
这也印证了林江的猜测,因为林江知道弗兰克属于共产国际的人,那么在中国土地上到底有多少共产国际的人,没人说得清楚。
说不定,日方军队就有。
这个时代,共产国际和红党之间并不算真正的一条心,没有情报共享也是正常。
弗兰克来上海,说白了是来隐蔽战线,之前日方军队的线没有用起来,现在是时候用了!
果然,三天过后,林江便拿到了半个月内日军运油船的所有行程和线路。
原来,日本人在长江的运油船分两种。
一种是1000吨到3000吨这个区间的,主要主要是运输上海到南京这一段路程,也是运输量最大的。
一种是300-1000吨这个区间,主要是南京到武汉这条线,运输量相对较小。
日军在上海到南京之间的运输船偶有被新四军伏击的案例,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成为常态。
毕竟日本的运输船很多,运油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没有掌握日本运油船行程的时候,很难完成精准伏击。
更何况,运油船对日本人更重要,相对而言防卫也做得更好。
如果要袭击运油船,那付出的代价也最大!
林江知道,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袭击运油船的壮举,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个时候需要去见一次封斌了!
毕竟封斌和新四军联系更多,找他商量最合适。
林江当天下午先去邮电局给韩忠发了个电文,告诉他自己要去公共租界,让他来关口接自己,然后才前往巡捕房。
见到布尔后,林江说出了自己又要去公共租界的想法,布尔没有二话,便去开车。
在出门的时候,林江看到石一翔迎面走来。
“林先生!”
石一翔自然认得林江,毕竟林江和布尔的关系无人不知,大家都知道林江要出法租界都是来找布尔的。
好在每次林江出入法租界都是只身一人,不存在夹带货物违禁物品的情况。
“嗯!”
林江对对方挥手。
随后林江上了布尔的车,前往关口。
韩忠已经在对面等候多时了,而且他这次是开的福特车。
“老韩,你这是刚买的?”
“对,刚买的,平时都舍不得开,现在油太贵了!”
韩忠这么说,自然是体现林江的重要性。
“哦?我也是,平时能不开车就不开车。”
“哈哈哈,林厂长是开玩笑吧?”
“没有没有,以后油价还会上升的,估计再过几个月得再翻一翻。”
林江自然知道,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后,日本为了前线油料供应,对上海的燃油进行搜刮是百分百的事。
面对日本人的屠刀,普通人的燃油供应基本被切断,就算你有汽车,出行也得靠人力黄包车,或者走路。
“真的吗?”
韩忠不是很相信。
“当然是真的,这玩意我们上海又不能生产,都是进口的,可不就得看别人脸色嘛。”
“哦,好吧。”
韩忠还是将信将疑,随即转移话题,说:“林厂长,要不直接去杨家澡堂?”
“呃....”林江看向韩忠,对方的表情耐人寻味,很显然他已经把林江看做一个喜欢去杨家澡堂的浪荡子了,不过眼下自己确实要去杨家澡堂。
但眼下也只能开口:
“也不是不可以。”
“好,这就去!”
韩忠一脚油门,汽车一个拐弯,朝着杨家澡堂的方向而去。
汽车停下,林江透过窗户看向杨家澡堂旁边的方向,此前被自己炸塌的福满楼已经在重新修葺。
只是不知道这里修起来之后又用来干啥。
不管怎么样,这里肯定不会是日本人的据点了。
进入杨家澡堂,韩忠和林江在搓澡之余闲聊。
“林厂长,我问句不该问的,我们酒厂可不可以在每个地方建一个生产线。
比如我们公共租界,如果建一条生产线的话,岂不是方便很多?”
韩忠想得很简单。
如果林江在公共租界建立生产线,那这条生产线大概率是由他来经营,那他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多了。
“不行,不行。”林江微微一笑:
“我们的威士忌之所以卖得好,最重要的原因是品控,一旦生产线分散,那品质得不到保障,砸的是自己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