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母亲的样子,王诗晴抿嘴偷笑,瑜姐也吃完了一碗,过来和外祖母说:“这是瑜姐最喜欢的吃食,祖母说这个叫做水果捞,外祖母也喜欢吧!”
杨氏现在觉得一身的暑气都消了,长途坐马车的疲惫也减了一些,就笑着回答瑜姐:“是的,外祖母也很喜欢。”
然后又问王诗晴:“这个水果捞是河川府的特色小吃吗?以前倒是没吃过。”王诗晴摇摇头:“这是我婆婆琢磨出来的,她很厉害,经常会想出一些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尤其是吃食,等用晚膳时你就知道了。”
杨氏对孙月娘的好感又增加了一点,王诗晴看杨氏有点累了,就带着她到了客房,然后吩咐吴婆子给她按按,吴婆子的手艺那自然没得说,杨氏舒服得直哼哼,
这几天坐马车,她的腰,她的腿,哪哪都发酸,她也是真的很累了,于是在吴婆子的按摩中,沉沉睡了过去。
杨氏这一觉睡得特别好,直到黄昏才悠悠醒来,伺候的丫头见她醒了,立刻过来,熟练帮她更衣,梳头。这时,王诗晴也过来了,晚膳已备好,就等她了,
杨氏有点赧然,她还不曾那么失礼过,于是用责备的语气对丫鬟小翠和小碧说:“你们怎么也不叫醒我?”
王诗晴忙说:“是我婆婆吩咐的,她说娘这一路奔波太累了,多休息一会。”杨氏有点不好意思,第一天上别人家门就让人家等,怎么也过意不去。
等她收拾好后,王诗晴拉着她,一起来到大厅,看到她们过来了,孙月娘吩咐上菜,这时宋子安也下衙了,赶紧过来见过岳母大人,杨氏对宋子安的出生门第不满意,当时拗不过老头子,答应了这门亲事,但是相处下来后,她对宋子安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的。
他做官这几年以来,她就时不时从老头子那里听到赞美他的话,宋子安也争气,才一年多就从一个七品县令升到四品知府,而且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说明这个女婿是真的有才,而且对女儿也专一,现在她也觉得老头子当年的决定很英明了。
宾主落座,丫鬟们开始上菜,孙月娘考虑到杨氏旅途劳顿,尽量让胖丫做一些清淡一点的食物,食材当季新鲜,但做法不简单,
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白菜汤,汤汁是用一只老母鸡炖了一天,去了油星,再拿来煮刚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小白菜,而且要等所有菜都上齐了,小白菜才下锅,端上桌时,绿油油的小白菜飘在白色的汤汁里,看着就有食欲。
果然,杨氏尝了一口后,直接让丫鬟给她盛了一碗。其它的菜有大家平时喜欢的,也有胖丫刚刚创新出来的,杨氏只觉得每个菜都好吃,杨氏什么人呀?一品诰命,皇宫都时常能进,可是她觉得皇帝妃子们吃的菜还不如宋家的可口。
平时宋家进餐时,气氛很好,不过今天有这位尊贵的客人在,孙月娘也不想吓到她,就没有开口说话,其它人也很有默契的沉默不语,一顿饭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结束,
杨氏颇为满意,今天她进宋府以来的所见所闻,都在推翻她以前的刻板印象,宋家的孩子们家教很好,奴仆们很守规矩,亲家母也很知道分寸,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不知礼数。
吃完饭,大家照例绕着院子遛弯,这时孙月娘如果还走开就不合时宜了,可是两人身份悬殊,该聊点啥呢?
前世能让中老年女人们聊得起来的话题一个是学车考驾照的经历,一个就是生孩子的经历了,学车考驾照这位丞相夫人一定不可能参加过,但是生娃这事,她有经验。
杨氏总共生了五个孩子,两儿三女,王诗晴是小女儿。于是孙月娘就和她聊起了生孩子的事,孙月娘不知道生子安,子钰他们的过程,
但是她记得上一世自己生儿子女儿的事啊,儿子到了预产期却迟迟没动静,最后羊水浑浊,胎儿过大,生了一天生不出来又改成了剖宫产,两种罪都受了。
于是到了生女儿的时候,她也不想尝试自己生了,直接找了个日子剖了。把这些经历改一改,编一编,就可以了,杨氏对这个话题果然有话说,而且她是经历了五次,
孙月娘只需要在旁边配合着发出惊呼,感叹,共鸣,时不时的还要红红眼睛,用手帕擦擦眼角就可以了,杨氏被勾起了倾诉的欲望,越说越来劲,一个时辰后,她俩已经无话不说,俨然成了相识几十年的老姐妹了。
这一幕看得子龙和子惠咂舌不已,自家的母亲竟然这么厉害,那么快就打破了僵局,王诗晴看着这一幕也很高兴,一边是自己亲娘,一边是婆婆,如果两人相处不好,她夹在中间很难做啊!
现在可好了,晚上睡觉前,杨氏还拉着诗晴的手说:“没想到啊,没想到,一直以为你婆婆是一个乡野妇人,我来之前还担心和她相处不了,你爹也再三叮嘱我要忍,要少数话,现在看来,你婆婆不仅明事理,而且颇有见识。”
王诗晴又和母亲说了很多婆婆的事,包括她建的酱菜坊,还有帮助退役伤病军人和家属,协助建立稚幼堂,等等。杨氏先是满脸愕然,听着听着就开始打心底佩服这位亲家母了,一个寡妇,能做那么多的事,值得敬佩。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孙月娘带着杨氏走遍了河川府有名的地方,尝遍了地方特色美食,最后还带着她去了玫瑰山庄,杨氏从王诗晴那里听说过玫瑰山庄的大名,但是闻名不如见面,亲眼所见的震撼程度是不同的,漫山遍野的红玫瑰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朗朗的书声让人感觉充满希望,甜甜的鲜花饼让人唇齿留香。
杨氏对这个鲜花饼情有独钟,而且有意在京城开个分店,她的嫁妆里就有一个糕点铺,好久没有推出新产品了,而且她也有庄子,也可以种花,在回来的路上,杨氏就忍不住和孙月娘商量这个事,
孙月娘想了想,京城的话不会影响到河川府这边的生意,不过还是要和穆红棉商量一下,毕竟这个鲜花饼的生意她算是送给了稚幼堂。杨氏表示理解,而且她也不急于一时,她这次要等王诗晴平安生产后才回家,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