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夫人听到消息,一大早也赶来过来,现在就坐在旁边,听到动静,罗素才抬起头,看见是孙月娘,子惠和卿离,就高兴的和大家打招呼,卿离过去给她把脉,奶娘抱着孩子过来给大家看。
穆红棉赶紧接过来,献宝似的给孙月娘看,襁褓里的孩子小小的一团,脸上还有点红,正睡得香,可能是梦到喝奶了,嘴巴一动一动做出吮吸的动作,穆红棉看得心都化了,她说:“月娘,我也当祖母了,你看看这孩子,多可爱啊!”
“是啊,好可爱,孩子一天一个样,等出了月子,脸上挂肉了,会更可爱,过程都还顺利吧?罗素没受太多罪吧?”穆红棉回答到:“昨天未时发动的,子时出生,还算顺利吧!”
古代妇女生孩子就是闯一道鬼门关,第一胎能够在六个时辰内生出来也算是顺利了,这时,卿离把完脉,罗夫人在旁边焦急的问:“如何,素素身体无碍吧?”
“无碍,洛夫人身体健康,孩子也不算太大,恢复起来会很快的,我开几副固本培元的方子,帮助你更快恢复。”罗夫人高兴的说:“有卿离姑娘的药,那就太好了,”穆红棉也表示感谢。
大家看了孩子,和罗素说了几句话,就从她屋里出来了,产妇和孩子都是最娇弱的时候,太多人围着对她们不好,穆红棉招呼大家到她的院子里,看得出她是真的高兴,又把昨天的生产过程说了一遍,原本以为要到月底才会生,没想到才月初就发动了。
洛云还要十天左右才能回家,他其实也想好了,要回家陪娘子待产的,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这孩子是个急性子,等他回来,孩子都快半个月了,孙月娘说:“那你得对罗素好点,否则生孩子时夫君不在家,会让她记恨一辈子的,你得多做点事帮洛云弥补一下。”
“我知道,罗素很善解人意,当然我也一定不会让她受委屈的,”穆红棉保证道。“孩子起名字了吗?”“起了,洛啸天昨晚没睡过觉,一直待在书房,琢磨了一夜,今早宣布孩子叫洛浅柠,”浅柠,很文艺的一个名字,看来洛啸天是花了心思了。
孙月娘说:“今天主要是让卿离来看看母女的情况,现在看来都很好,我们就不多打扰了,等洗三的时候我们再过来,你也忙了一宿了吧?好好休息一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遣人来喊我。”
穆红棉说:“下次来记得把你给诗晴的月子餐食谱给我拿过来,我也好好给罗素补补身子。”“没问题,这个就算你不提我也会送来的,好了,我们先走了,照顾好她们母女,也照顾好自己。”
孙月娘回家后,就让子惠誊写了一份月子餐食谱,这份食谱和王诗晴的稍微有点不一样,因为加入了好几道子惠实验成功的药膳,孙月娘已经吃过,卿离也觉得对产妇有好处,所以就加入了食谱中。
子惠忙着给小浅柠做肚兜,小衣服,这个家里也只有她的女红能拿得出手,王诗晴的也不错,不过她打算送别的东西,瑄哥现在已经会走路了,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话,瑜姐很喜欢弟弟,每天放学后就和弟弟玩,王诗晴也没有时间做女红。
浅柠洗三那天,宋家人早早就过去来,由于罗同知的缘故,河川府很多官员家都去了,洛啸天春风得意,大摆宴席,尽显首富家的阔绰豪迈。
中秋过后,雨水终于少了一些,今年的稻谷产量注定是要降低了,不过其它的庄稼倒还好,子钰中秋节赶回了河川府,他要开始筹备婚礼了。
由于河川府和落霞山庄距离较远,经过两家商议,很多礼节就被省了,双方合过八字,送过聘礼,签了婚书,就等着最后迎亲了。
孙月娘也开始张罗起来,首先就是布置院子,十月份天气已经有点冷,很多花都谢了,那就多种一些四季常青的绿植,听风筑不用重新装修,但是也改良修葺一新,
子钰成亲后子龙就不能再和他住在同一个院子,孙月娘就把演武场旁边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出来,给子龙住,
子龙对于住在哪里没有意见,他现在很多时候也不在家,他们震远武馆的业务繁忙,没事的时候还要操练,很少有时间在家里住,等到院子弄好了,孙月娘又要和子安,子钰一起拟定宾客名单,然后就是安排喜宴的菜肴,定好后就要着手准备。
还有新郎新娘的喜服,瑾瑶不擅长做女红,宋玉娥早早就承诺由她来做,九月初的时候就收到了,看得出宋玉娥是花了心思的,一针一线,每一处刺绣都做得极其的认真,
至于布料,是孙月娘请洛云从江南带回来的上好的明霞锦,看着华美的婚服,孙月娘感叹,这要在现代那就是珍贵的艺术品,谁舍得穿在身上。
在宋府忙着筹备子钰的婚礼时,河川府的老百姓们开始了秋收,宋子安有空还是会去田间地头巡视一下,看看今年百姓的受灾程度,还好,收成还行,只是损失了稻花鱼那一块的收入。
百姓们已经习惯看到宋知府来田间地头了,大家看到他都会亲切的打招呼,回答他的问题,两个老汉割完一垄稻谷后,坐在田埂上抽起了旱烟,然后就聊起了刚刚来过的宋知府,
其中一个说:“宋知府是好官啊,真正的好官,咱们河川府的百姓有福气,遇到了这样的好官,”另一个也附和说:“是啊,这一年多来过的好日子,有时候我都以为在做梦,”
“做啥梦,梦里能每天吃白米饭,住新房子,娶儿媳妇,抱大胖孙子吗?”刚开始说话的回怼他,“是是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还有今年以为要遭大灾了,结果人家宋知府提前就做好了预防,清水河硬是没有涨起来,我家七亩田算是保住了,我们家一年的口粮也保住了。”
“是啊是啊,真希望多几个这样的好官,那咱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同样的对话发生在河川府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