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方骑开动,皇城震惊。这些银甲重铠的骑兵主动对士族阵地发起冲锋。
士族中,大部分强者都在外城调查“昭陵君”的事情,此时人手不齐。奕正为皇宫守备带来了宝贵的情报,又说服了宋光嗣违逆奕皇的指令,主动出击。
最近的近春军最先溃败。近春军是晏家的私军,靠近春门城,久无战事,养尊处优,失去了强者坐镇,最为不堪一击。
“纸老虎。”宋光嗣心中更加笃定了对奕正的信任。
另一边,中常侍孟旻率领的禁军则把守皇宫,不给士族仅存的强者可乘之机。
奕离等人则进入皇宫。他们要先一步将奕皇保护住,以免士族以此为要挟,阻拦靖海君勤王。
从侧面进入,皇宫很绕,兜兜转转,布满机关暗道。这是奕皇依赖的屏障,也是他执意坚守的原因所在。
有奕正带路,几人走来安全无虞。
“我想到一件事,或许有些冒犯。”奕离对奕正说,“今日过后,你母亲会怎样?”
奕正不语。士族的领袖,是国舅莫仲沂,也是他母亲的哥哥。当朝皇后,出自鸿溪莫家,今后如何自处?
“皇家的事,有时就是很残酷。”奕正道。
父母亲情,在这里被看得很轻,所谓忠孝,不过就是修饰权力的外衣。
奕离点了点头。他与天城对视一眼,都庆幸自己只出身于孔雀王府,没有搅上皇族的浑水。
“你爹爹,他会跟我们走吗?”北北道,她有些担心。
“今日奕皇,若是被三两少年所救,颜面尽失,这是必然。”奕离也道,“最大的差池,恐怕出在自己人这边。”
奕正叹了口气,独自进入宫殿,与奕皇相谈。他最算不准的,就是奕皇的心思。若是奕皇不肯放下骄傲,偏要留在皇宫,不等靖海君归来,与士族死磕,他恐怕也没有什么办法。
“那就守住皇宫。”天城道。她说的很容易,做起来也一定毫不含糊。
宋光嗣如果能击溃士族军队,即使士族强者归来,他们并非没有希望。奕皇自己,也是一位羽化境之上的强者,不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果不其然,奕正一个人从皇宫中走出,向大家摇了摇头。奕皇不愿离开,坐镇皇宫,是身为奕皇的骄傲,若是落荒而逃,就已经输了士族三分。
“这又是多少人命啊。”奕离叹道。赤诚之心,总心怀慈悲。
......
士族强者在外城走了一遭,只发现了孔雀王府的禁足阵。他们拿孔雀王没有办法,带着满腔怒意,空手而归。
若是昭陵君真的来了,岂会躲躲藏藏,销声匿迹?
皇城内的噩耗传来,近春军、乌落军、鸿溪军、左冯翊亲卫损失惨重,再也无法结成战阵。
他们才发现,自己被人耍了。
莫仲沂当即暴怒,赶赴外城的命令是由他所出,这是耻辱。
“若是被我发现是谁戏耍于我,定要将他碎尸万段。”莫仲沂立即召三公,一起商定策略。
他们刚刚接到消息,靖海君已经大军开拔,向长偃而来。他们所依仗的东国、西国军都难以抵挡。
此时此刻,明眼人才发现,长偃的士族势力并不牢固。贸然起兵谋反,还联合西邢这样的虎狼之国,是不是太急了?
只不过,在莫仲沂面前,没人敢提出质疑。
“我已经派人去查看过了,青鹂公主奕湘仍在我们掌控之中,皇宫也处于包围圈。有此二者要挟,靖海君来了,又有什么用?”莫仲沂道,“他爱惜女儿,又绝不会不顾奕皇性命。纵使他有通天之能,不过是受缚的雄鹰罢了。”
三公以为然。优势依旧在士族这边。皇宫的变故,不过是困兽之斗。
“而且......”莫仲沂眼神阴郁,“靖海君离开边疆,西邢皇主呼衍骜怎会放弃这大好良机呢。”
届时,奕氏内外交困,奕国到头来,还是会落在他的手中。鸿溪莫家的王朝,会在他的手中复辟。
......
皇宫之外,奕正也参与到了战阵指挥之中。他从小就受过此类培训,这是身为皇子的必修课。
毕方骑银甲重铠,禁军金甲轻铠,金银交错,攻守交替。畿内将军宋光嗣与中常侍孟旻都不得不为九皇子的统兵才能感叹。
懂得战阵、用兵之法者,能让军队爆发出超越修炼者的力量。日以继夜的磨合、练兵,对于每一个士兵来说,相当于修炼者的修行,而优秀的指挥者,可以将之发挥出来,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此外最具威胁性的,莫过于天城与北北。天城有真那罗王琶音,冰壶与履霜操交替;北北展开阵法“八寒水狱”,霜冻叠加,让士族军队寸步难行,备受煎熬。
这种持久的范围攻击,对于军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而奕离,则担当了二女的保镖。一旦有士族强者想要阻止二女,都得先问问奕离的手中剑。
这一战,对于平日里主要负责维持秩序、守卫皇宫的毕方骑、禁军来说,可谓是酣畅淋漓。他们愈战愈勇,近乎忘记了时间,直到外城传来金鼓声,才发觉已经守了如此之久。
奕正松了一口气。东国军、西国军正在溃败,真气纵横直冲云霄,是靖海君回来了!
控制空域的羽化境强者纷纷降落。他们的任务已经失败了,奕国战神已经得到了消息,正向叛军倾泻他的怒火。
鸿溪公、乌落公、近春公都脸上变色。虽说他们还有应对之法,但临近靖海君,那股压迫感还是令他们感到不安。
一个男人立在皇城高墙之上。他身着暗黄色的布甲,披风上绘者精卫填海的景象,气势沉毅厚重,他站在那里,仿佛是一座大山隔绝于此。
奕离赞叹。若是昭陵君是满腔霸烈而从容内敛,靖海君便是不动如山而使人心安。这便是奕国的顶梁柱,靖海君奕忱。
“士族谋反,勾结西邢虎狼,意欲何为?”他的声音穿过整个皇城,震荡在每一个士族人的耳畔。
东国军、西国军之中,有不少曾是奕忱的部下,纷纷丢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地请降。
靖海君所属畅通无阻地进入外城。此时外城已在右巢卫控制之下,赵兼将百姓安排妥当,军队开入不曾惊扰。
大军踏地,仿佛踏在士族公侯的肝胆上,一步一步,朝着皇宫迈进。皇城高墙,靖海君俯视莫仲沂与三公,面色冷峻。
“靖海君素来忧国忧民,为何抛下戍卫边疆之责,压兵长偃?”乌落公胆子大,出声道。
宋光嗣、孟旻,还有步出皇宫的奕皇都冷笑。
“奕忱得精卫传信,领神速军勤王来迟。”靖海君高声道。他大手一挥,全城军队阵势起,风云变幻,声浪震天。
“缴械不杀!”“缴械不杀!”
“慢!”莫仲沂在此时站起。他向后招手,亲信押着一人,来到了阵前。看到此人,奕忱脸色阴沉了下来。
那人,正是青鹂公主奕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