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广播站的大喇叭在午后突然刺啦作响,苏晚晴正往急救包缝弹壳扣的手猛地收紧,银针刺破指尖的瞬间,鲜血滴在新配的消炎粉包装上 —— 那是她用空间物资里的磺胺粉调配的,比普通消炎粉见效快三倍。广播里的男中音带着电流杂音:\"特大暴雨将于 12 小时内抵达我县,所有单位进入防汛一级战备!\"
婆婆往灶台添了块松木,火星子蹦在她新做的蓝布围裙上:\"后山堰塘的堤坝还是去年沉舟带人加固的,\" 她擦了擦手,望着窗外铅灰色的云,\"只怕这次......\"
苏晚晴盯着急救包夹层,里面整齐码着浸过红景天的绷带、冻干的薄荷镇痛贴,还有五支玻璃管装的消炎粉 —— 瓶盖上刻着极小的 \"舟\" 字,是她今早用顾沉舟的刺刀刻的。空间物资的淡淡蓝光在布料下若隐若现,这是她从未说出口的秘密,却在每次防汛时,默默成为他的 \"特殊装备\"。
暮色四合时,天边的闪电像把银刀劈开云层,苏晚晴刚把最后支消炎粉塞进急救包,就听见军用卡车的轰鸣穿透雨幕。顾沉舟推门而入时,作训服的肩章还滴着泥水,军裤膝盖处的耐磨补丁磨出毛边,露出底下被雨水泡白的皮肤。
\"后山堰塘水位超警戒线两米,\" 他扯下湿透的作训帽,发梢的水滴落在急救包上,\"三连正在转移低洼处的村民,\" 目光扫过她膝头的蓝布包,\"你这里......\"
\"消炎粉和绷带都换了防水包装,\" 苏晚晴递过急救包,指尖在他掌心的老茧上停顿半秒,\"红景天绷带能防伤口感染,\" 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雨丝,\"还有...... 上次你说的磺胺粉,我托人从县城捎了些。\"
顾沉舟的瞳孔微微发亮,他知道所谓 \"捎带\" 不过是托辞 —— 去年抗洪时他随口提过磺胺粉紧缺,此刻急救包的夹层里,分明有五支标注着 \"军用特供\" 的玻璃管,瓶盖的刻痕与他的弹道笔记如出一辙。
婆婆往他手里塞了个竹筒饭:\"热乎的,路上吃。\" 顾沉舟接过来时,发现竹筒外侧用红漆描着极小的番茄藤,正是 \"舟晴园\" 的标志。苏晚晴替他扣上急救包的弹壳扣,指尖划过他湿透的衣领:\"堤坝上的蚊虫多,\" 指了指包侧的小布袋,\"薄荷膏抹在耳后。\"
闪电再次照亮院落,顾沉舟望着她被映成银色的睫毛,突然想起三年前的雪夜,她也是这样把急救包塞进他怀里,里面藏着用体温焐热的姜汤。此刻暴雨砸在屋顶的声响越来越大,他却在她腕间的弹壳手链上,看见自己倒影里的担忧与坚定。
\"别出门,\" 他握住她的手,急救包的背带硌着两人交叠的指节,\"等我回来。\" 这句话说得极轻,却像子弹上膛般坚定,尾音混着远处传来的、村民撤离的犬吠。
苏晚晴望着他冲进雨幕的背影,作训服上的 \"舟晴\" 刺绣在闪电中若隐若现。她摸了摸围裙口袋里的空间物资钥匙扣,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安心 —— 那里还存着足够全连使用的消炎粉,以及她连夜赶制的、浸过避蚊草药的绷带。
暴雨在午夜达到顶峰,苏晚晴和婆婆把熬好的姜汤放在灶台,火光映着墙上的靶场地图。她盯着后山堰塘的坐标,突然发现顾沉舟去年画的加固方案图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若遇大暴雨,晚晴的消炎粉可救急。\" 字迹被雨水洇湿,却比任何军令都更让她心跳加速。
这一晚,顾沉舟的防汛日志写在湿透的笔记本上,字迹被雨水晕开却依然清晰:\"她的急救包比任何防汛沙袋都更让我安心,那些藏在弹壳扣里的磺胺粉,还有袖口偷塞的薄荷膏 —— 原来最好的战备物资,从来不是钢枪刺刀,而是她藏在细节里的、比暴雨更炽热的守护。\" 页脚画着急救包与竹筒饭,中间是重叠的 \"舟晴 \" 二字,像两艘在暴雨中相互锚定的船,在岁月的洪流里,永远彼此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