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文艺路的工地上,塔吊的轰鸣声渐渐停歇,夕阳如同被揉碎的鎏金,为中级人民法院新建大楼的钢架结构镀上一层冷冽的金辉。陈默戴着安全帽,工装裤口袋里的卷尺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金属扣环撞击发出细微声响。身旁祝宏林抱着图纸册,公文包拉链还挂着半张皱巴巴的项目进度表,纸张边缘被汗水浸得微微发卷。两人踩着脚手架搭建的临时通道,脚下的木板因受力发出 “吱呀” 声,仰头望着眼前这座初具规模的大楼,裸露的水泥墙面与钢筋骨架如同沉默的卫士,在夕阳下投下交错的阴影。远处大巴扎传来的吆喝声在此刻也显得格外渺小,唯有工地上金属碰撞的铿锵声,应和着司法建筑特有的庄严韵律。
“这新建大楼装修得锚定司法建筑的肃穆基调。” 陈默伸手摘下安全帽,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皮肤上,他指了指预留的正门门洞,目光如炬,“从入口的尺度感,到内部空间的垂直动线,都得传递出法律的威严。”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旷的工地激起轻微的回响,惊飞了几只停留在脚手架上的麻雀。
祝宏林迅速翻开笔记本,钢笔尖在纸面沙沙游走:“我看大厅挑高至少得做到 12 米,搭配对称式立柱,光是空间就能压住场。” 他陕西口音里的果敢,与眼前冷峻的建筑框架相得益彰。记录时,他的手腕微微颤抖,并非因为紧张,而是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与兴奋。笔下的字迹刚劲有力,仿佛要将心中的想法全部倾注在纸上。
穿过施工安全通道,两人踏入临时搭建的项目部办公室。门口整齐排列的黄色安全帽上,“中级人民法院建设项目” 的红字醒目而庄重,安全帽表面还沾着星星点点的水泥灰,记录着工人们每日的辛劳。推门而入,墙面的施工进度图用红蓝线条标注着建筑的成长轨迹,图钉密密麻麻地钉在图纸上,仿佛是建筑成长的勋章。角落里的电水壶蒸腾着袅袅白雾,却驱不散满室的严谨气息。文件柜上摆放着几个不锈钢水杯,杯身上印着不同的标语,“公正司法”“廉洁奉公” 等字样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身形微胖的办公室主任马国栋从堆积如山的图纸后起身,藏青色中山装的每一粒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圆脸上架着的黑框眼镜,将他审视的目光过滤得愈发锐利。他的肚子微微隆起,却丝毫不影响整体的威严感。“二位就是现代工美的设计师?快请坐。” 他带着甘肃韵味的口音沉稳厚重,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我是马国栋,法院装修容不得半点差池。” 说着,他伸手示意两人在对面的折叠椅上坐下,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陈默和祝宏林递上名片,目光同时落在马国栋办公桌上那本翻旧了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上。书角微微卷起,页面上布满了各种批注和记号,足以见得马国栋对这份标准的重视。祝宏林深吸一口气,展开图纸册,三张精心绘制的方案图铺满桌面:“马主任,我们摒弃了一切花哨元素,全按最高标准设计。第一方案采用灰色花岗岩作为外立面主材,深灰色金属窗框做点缀,从外观上塑造沉稳大气的形象;第二方案在大厅地面铺设深色大理石,墙面用胡桃木护墙板到顶,搭配简洁的直线条吊顶,营造庄重肃穆的空间氛围;第三方案着重优化审判庭布局,采用阶梯式旁听席设计,保证每个位置都有良好的视线,同时在墙面安装吸音材料,确保声音清晰传递。” 汇报时,祝宏林的声音微微发颤,却努力保持着镇定,眼神不时看向马国栋,观察他的反应。
马国栋食指关节叩击着第二张图纸的大厅效果图:“这个胡桃木护墙板的纹路走向,必须保持竖向通直,不能有丝毫歪斜,这关乎司法的严谨。”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镜片后的眼睛似乎能穿透图纸,看到未来的实景。说话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陈默立刻抽出木纹样板,手指顺着纹理方向比划:“我们选用的是北美黑胡桃木,每一块板材都会经过严格筛选,确保纹理一致。而且表面做哑光处理,避免反光干扰庭审。” 他的手指在样板上轻轻摩挲,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样板上深沉的木色,仿佛凝聚着岁月的厚重。
提到声学处理,祝宏林翻开另一沓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数据:“审判庭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界噪音,墙面是特制的吸音板,表面做素色喷涂,不做任何装饰图案。地面铺设厚重的羊毛地毯,能有效吸收脚步杂音。我们测算过,混响时间控制在 0.8 - 1.0 秒,完全符合专业法庭标准。” 他一边介绍,一边用铅笔在图纸上圈画出关键部位,笔尖在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马国栋扶了扶眼镜,起身踱步到窗边,望着暮色中的大楼轮廓:“司法建筑是凝固的法典,容不得半点随意。”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窗外的光线勾勒出他的轮廓,仿佛一尊庄严的雕像。他突然转身,目光灼灼,“尤其是走廊的引导标识系统,字体必须用庄重的黑体,尺寸误差不能超过 1 毫米。” 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不容置疑,眼神中透露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陈默郑重地点头,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几笔:“马主任放心,我们会严格按照《国家司法机关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执行。连门把手的材质,都选用了哑光不锈钢,避免反光影响当事人情绪。” 他书写时,笔尖用力,纸张微微凹陷,仿佛要将这份承诺刻进纸里。
夜色完全笼罩工地时,陈默和祝宏林站在大楼基座前。探照灯照亮裸露的水泥墙面,勾勒出建筑冷峻的轮廓。灯光在墙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建筑的年轮。祝宏林抹了把额角的汗,汗水浸湿了他的袖口:“这项目就像雕琢一座法律的丰碑,半点差错都可能亵渎庄严。”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坚定。
陈默摩挲着速写本上刚画好的国徽安装节点图,远处天山的轮廓在夜幕中若隐若现,山顶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微光。“等大楼落成,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会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无声见证。”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楼建成后的模样。晚风掠过脚手架,发出低沉的呜咽,仿佛也在为这座即将崛起的司法殿堂而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