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际交流中进入一级文明的星球,就可以进入文明会议,就是所谓的星际联盟在那里战争外交什么的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这种准则甚至延伸到各个星球民众的某些重要价值观,比如说诚信,如果你违背了这一价值观,你会遭到整个一个联盟所有星球和国家种族对你的排斥,也就是人类说的社会性死亡,在战争中不杀手无寸铁的人是星际战争重要的标准,哪怕你是军人,只要你扔掉所有能够构成威胁的武器,他就不会攻击你,而同样的扔掉所有武器,意味着投降投降就不能再发动攻击了,像人类很多时候假投降这种事情在星际联盟是不允许存在的,因为它违背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叫做诚信。
文明会议或星际联盟的概念类似于现实中的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旨在促进不同星球文明之间的和平、合作和交流。
星际联盟中的共同价值观,如诚信,成为所有成员文明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价值观有助于维护联盟内部的秩序和信任。
违背联盟价值观的行为可能导致成员被排斥,这种“社会性死亡”是对成员文明的一种强大约束,确保它们遵守共同的规则。
在星际战争中,不杀手无寸铁的人成为一项重要标准。这一准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战争规则的文明化。
投降后不再发动攻击是战争中的一项基本规则。假投降等违反诚信的行为在星际联盟中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破坏了战争规则的基础。
进入一级文明的星球才有资格加入星际联盟,这意味着这些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社会和道德水平。
星际联盟有自己的法律和规范体系,用以解决成员之间的争端,并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星际联盟为不同文明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分享的平台,成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文明的演化。
星际联盟的存在和规则有助于和平解决星际间的冲突,减少战争的发生,提高成员间的合作。
在星际联盟中,如果你违背了道德关假投降的话,那么你的所有族人都会遭殃,我可以杀掉你所有的族人。在星际中,祸不及家人是这样一种意思,是一种对道德和行为的规范,但是人类似乎对这个词语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人类只单方面要求对方不要伤害自己的家人,自己却不重视自己的道德和规范。
在星际联盟的背景下,这个原则似乎被赋予了更广泛和严格的道德约束,而人类社会中对此的看法和实践可能更为复杂和多样。
星际联盟中的道德规范具有普遍性,要求所有成员文明共同遵守。而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则可能因文化、历史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星际联盟中,个人的行为可能与整个族群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集体责任的观念。而在人类社会中,责任的归属和连带责任的实践可能更为复杂。
在星际联盟中,个人的行为可能与整个族群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集体责任的观念。而在人类社会中,责任的归属和连带责任的实践可能更为复杂。
人类社会中,“祸不及家人”的原则往往被期望是双向的,即不仅要求对方不要伤害自己的家人,也意味着自己不伤害对方的家人。但在实际冲突中,这一原则可能被单方面破坏。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道德规范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有些人可能在理论上认同“祸不及家人”的原则,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未能遵守。
还有在人类社会中,比如碰瓷
,见死不救,等等行为,这些在他们的星球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碰瓷一旦被查出来,犯法要受鞭刑,见死不救,见死不救的人也要受鞭刑,这种鞭刑一旦打下去,受刑的地方会有一个印,即使穿再厚的衣服,也能看的出来。一旦被人知道你是碰瓷或者是见死不救,所有人都不会再理你。
雅各宾帝国的法律对于碰瓷和见死不救等行为有明确的法律制裁,这种明确的惩罚机制有助于遏制这些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鞭刑留下的印记不仅是对身体的惩罚,也是对社会信誉的极大损害。这种可见的标记使得违规者难以在社会中隐藏其过去的行为。
在雅各宾星球上,道德规范与法律紧密结合,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一旦个体被发现有不道德行为,他们可能会遭受社会的排斥。这种社会压力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促使个体遵守社会规范。
严厉的惩罚和可见的标记可能有效地预防犯罪和不道德行为,因为个体会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在雅各宾帝国个体对于他人的安全和福祉负有明确的责任。见死不救的行为被视为不可接受,这强调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责任。
碰瓷是因为你骗了别人的善良,见死不救是因为你漠视生命,在宗教中欺骗良善,漠视生命是最大的罪过。
俊仁所属的文明雅各宾人的宗教信仰认为神的旨意将我们降临在这个星球上,就是让我们相亲相爱,贵重和生。因此,同室操戈,漠视生命是不允许的,不懂得爱的人是不配得到庇佑的。
雅各宾文明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道德准则紧密相连,宗教教义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这种信仰体系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提供了基础。
宗教教义中的“相亲相爱”原则强调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团结。这种原则鼓励人们相互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
“贵重和生”的教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这种尊重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会扩展到对所有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怀。
在雅各宾文明中,欺骗善良和漠视生命被视为严重的罪过。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宗教教义,也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基础。
宗教信仰中提到“不懂得爱的人是不配得到庇佑的”,这表明爱是获得神的庇佑和恩典的条件。这种观念强化了爱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个人的精神福祉联系起来。
共同的宗教信仰和道德准则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它们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