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上帝真的存在吗?”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俊仁道:“你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上帝,如果你想要的上帝是一个人的形象的话,那么他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造物主的话,它是存在的!”
中校撇了撇嘴又说:“那他为什么不回应我们呢?是我们不够虔诚吗?”
俊仁道:“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实体吧,又或者他本身就是宇宙中最仁慈,但又最残暴的人,因为每次宇宙的爆炸就是一次粒子的大型对撞,这期间它会随机产生很多生命,但是又会随机消灭很多人,从这一点来说,它确实是宇宙中最仁慈,但是又最残暴的意识体!”
中校说:“既然他没有实体,那么我们人死后还能进到天堂吗?”
俊仁道:“虽然他没有实体,但是他一开始就为所有的生命写好了结局,只有懂得爱和光的种族才能久存!因为爱和光是宇宙的终极奥义!”
中校道:“既然这样,祈祷不是也没用了吗?”
俊仁说着拿起了桌上放着的红皮书,那是一本《昆西经》边翻边解释道:“要我说你们人类从一开始就领悟错了oRl的意思! 同样是灾难,我们的《昆西经》,对灾难有着不同的解读,《昆西经》中说:“宇宙中的一切灾难是oRl(造物主)对生命的提问!而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则要对此做出回答!”
这里的“爱”指的是生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存,而“光”象征着知识和智慧,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
中校一脸懵,俊仁给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开卷考试出题人不会告诉你答案,永远都是要答题人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的。宇宙中的灾难就像是一场场考试,它是在对我们这些生命的提问,提问我们是否有资格存在于这宇宙之中。”
俊仁其实对地球上宗教和科学的冲突对立也感觉到有些好笑,这在他们雅各宾帝国从来不会发生的,因为蓝星人向上帝祈祷,是觉得上帝万能,遇到灾难就是上帝再爱我一次,而雅各宾人虽然也念《昆西经》也做祈祷,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从来不会只是虔诚的祈祷,什么都不做,而是将灾难视为一种提问,一种考验。当灾难来临时,就是他们需要做出回答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日常的一个行为都可能是他对你提出的回答。
也因为对于宇宙对造物主和宗教的理解不同,雅各宾人从来不会自相残杀,因为他们明白生命生下来就是要爱的,造物主将我们降临在这个星球上就是他的旨意,就是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灾难,勇往直前。他们就算发生战争,就算去抢也是抢别的星球的,他们从来不会自相残杀,像人类这样杀害同族。
面对灾难,雅各宾人选择共同面对而不是相互指责或争斗。他们将灾难视为团结的机会,而不是分裂的借口。
雅各宾人不会杀害同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造物主旨意的违背。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目的。
俊仁认为,尽管人类自诩为智慧生命体,但他们的行为常常与这一称号不符。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不仅包括智力发展,还包括道德和伦理的成熟,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境的责任感。
俊仁羡慕蓝星的自然资源和条件,认为蓝星本身就是一个“天堂”。他不理解为什么人类不满足于他们所拥有的,而是不断寻求更多,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福祉。
俊仁将人类比作“蒙昧无知,还未开化的野人”,这反映了他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冲突、暴力和不平等的批评。他期望人类能够超越这些原始冲动,展现出更高级别的文明特征。
俊仁的观点也提醒人类珍惜他们所拥有的。他认为,人类应该更加感激和保护他们的星球,而不是梦想着死后的天堂。他强调的是活在当下,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在俊仁的哲学中,天堂不是一个死后才能到达的地方,而是可以存在于现实中的状态。他认为,如果人类能够和谐相处并保护他们的环境,蓝星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天堂。
尽管俊仁对人类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但他也认识到人类的潜力。他认为,如果人类能够改变他们的行为,发挥他们的智慧,蓝星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天堂。
俊仁的观点也包含了对人类未来的希望。他希望人类能够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学习从他们的错误中成长,最终实现他们作为智慧生命的真正潜力。
这一波,俊仁得到了27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