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显看了看时辰,然后回答:“现在可以动身了,我们先打下平虏卫,那里有水源,然后顺着水源直上再拿下大同左右卫。”
虽然骑兵只有三千,却全是重甲骑兵,也可以说是此次出征的主力部队,其余的普通兵力要留在各个卫所确保耕种。
朱由检虽然被说的闹心,依然点明道:“朕记得大同守备军有十五万,如果加上反贼恐怕会比这些还要多。”
十五万兵力是李自成打进京城主力部队的数倍。
有这样一股势力存在足够支持任何一场大型攻歼战争。
这一点周世显早就已经想到,所以才不愿意出兵京城,因为就算打下京城,还有大同反贼支援李自成,甚至李自成还可以从南方调兵。
任何战争打的都是经济和人口,即便是热武器时代也同样如此。
所以压根也没想硬碰硬。
周世显道:“从姜镶投降开始,大同原本的守军就溃散很多,探子的线报说还有十万左右,也不排除对方拥有火炮。”
朱由检有些担忧问:“你究竟有多少兵力可以投入到攻城战中。”
攻城战是极为残酷的,往往需要三倍甚至更多兵力才能拿下城池,战损比极为严重,甚至如果守将意志坚定并且有些本事的话,恐怕数个月都未必能强攻下一座城池。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攻城战尸横遍野的原因。
周世显略作思考道:“我们的兵力除了确保春耕的队伍外,可以投入攻城战的大约五十万人,不过都是没有攻城经验的人。”
朱由检早就已经看出来,周家军除了骑兵强大外,步兵的作战能力很弱,一边要耕种,一边对付流寇保卫农田,可以说毫无大型作战经验。
不由得忧心忡忡。
“出发吧。”
“三日后先抵达平虏卫再说。”
营地外,除了少部分人和守军外,数百万人口已经从偏关倾巢而出,有些已经抵达老营保所,过了老营保所就是大同地界。
乌央乌央的人一眼望不到头。
马车内朱媺娖也在担忧。
“我们这样迁徙会不会遇到贼寇?”
同车的丫鬟回答:“公主请放心,前面有咱们的骑兵,后面还有咱们的步兵,咱们和朝廷军队制度不同,是少爷夜观星象按照军师旅团营来划分的。”
朱媺娖好奇问:“何为军师旅团营?”
丫鬟也说不清楚,不过也知道一点点,“一个小队十人,就和伍长小旗一样,三个小队叫排,三个排叫连队,听少爷说朝廷的卫所编制和营哨制度太过于松散繁复,就是一盘散沙,所以咱们的军师旅团营很严格。”
朱媺娖虽然久居宫中不接触军事,不过也知道一些。
大明的军队分卫所制和营哨制。
所谓卫所,大约五千多人为一卫,一千多人为一千户所,平日里驻守在各个地方负责守备一方,除了屯兵外还负责给营哨练兵,也从事耕种自给自足补充军粮,就有了军屯田这一制度。
因为卫所的移动性差,又有了营哨制,一个营大约三千人,负责流动作战,由朝廷养活着。
连年天灾,卫所兵卒也因为吃不饱饭越来越少,因为没有兵员补充军营战斗力变得越来越弱,所以她的父皇才会天天愁没钱充军饷。
轰隆隆。
一队铁骑疾驰而过。
盔甲武装到马腿,骑兵只露出一双眼睛,像个怪物一样。
朱媺娖有些害怕问:“那些是骑兵吗?”
丫鬟回答:“是骑兵,并且还是咱们的重骑兵,少爷说这支重骑兵早晚会解散,还说以后会有新的骑兵。”
这样一支重骑兵居然要解散?
朱媺娖有点怀疑,因为一套盔甲要不少银子,而像这样的全身铠武装到了马腿更是需要天价的银钱才能养活。
放眼整个大明王朝也找不出第二支这样的骑兵。
周家究竟是多有钱?
能花钱豪横到这种地步。
轰隆隆。
又有震动声音。
顺着车窗向外望去。
黑压压一片穿着半身铠的骑兵扬尘而去。
朱媺娖问:“他们怎么没有全身铠?”
丫鬟回答道:“公主,那是咱们的斥候,我听说这些斥候一个个艺高人胆大,敢趴在县太爷屋顶上听曲儿。”
朱媺娖掩嘴笑道:“哪有趴在屋顶上的斥候,趴在屋顶上的都是毛贼。”
“对极了,”丫鬟也笑,“听说他们就是毛贼出身,后来被少爷不知从哪找了出来,每天东跑西跑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朱媺娖忽然问道:“周公子是个怎样的人?”
丫鬟回答:“少爷天天夜观星象,能让所有人吃饱饭还有钱赚,只是他总喜欢站在高处,还总掉下来。”
朱媺娖笑问:“他会诗词歌赋吗?”
丫鬟想了想说:“从未听过少爷吟诗作对,不过别人都说少爷才智过人是个妖孽,周老爷也说少爷天天学些没用的东西,少爷管那些东西叫科学。”
说着,丫鬟从秀包里拿出一颗珠子。
“这东西叫琉璃,是我从玻璃营里捡到的,听说上品琉璃能卖好几千两银子。”
朱媺娖接过玻璃珠子看了看,唯独透明里面有一丝浑浊,破坏了这个完美的小水晶球,漂亮的眉毛一眨一眨问:“你家少爷还有其他东西吗?”
丫鬟脸红显得有些扭捏,还是从小包里拿出一件物品。
“少爷还会造纸、造酒、造肥皂和胭脂。”
一个小小的木盒出现在朱媺娖眼前,打开里面是一块白色东西,带着淡淡香味。
“这是什么?”
丫鬟回答:“洗澡用的香皂,只有周府的人才能用,香香的洗完很舒爽。”
朱媺娖将香皂还给丫鬟,对周世显又多了几分好奇。
“你家少爷武艺怎么样?”
“不好,他对武艺一窍不通。”
丫鬟开始偷偷说周世显的糗事。
“有一次,他站在墙头上说要练习轻功,周老爷还以为少爷终于开窍,结果是在墙外惹了一条大黄狗。”
咯咯咯。
朱媺娖被逗得笑不拢嘴。
“你家少爷为何要去招惹一条大黄狗?”
丫鬟也笑着回答:“他去别人家偷果子酿酒,结果人家有狗忘记栓门,狗跑出来追了他一路,才跳上墙头,后来他就喜欢上站在高处,还美名曰站得高望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