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是最好的报复选择。
毕竟正面打,与周家直接开战连多尔衮心中也没底。
因为姓周的太能算计,又怎么会没有后手。
多尔衮忽然发现以周家的手段,想买空大同火炮反向攻打周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又看了眼龙椅上的小福临,忍不住直摇头。
虽然现在是攻打大同最好的机会,两家同时大量买走火炮,大同境内火炮数量一定很少,但多尔衮他不敢赌。
而盛京里发生的变故李自成一无所知。
此时大顺军正在备战。
再次集结的三十万大军一个个饿的皮包骨一样。
李自成站在城墙上喊话。
“此次,我们将攻入关外劫掠建奴,我李自成向每一个人保证这一次不会据守在山海关内。”
“建奴窥觑谋划我中原地带狼子野心,只要此次能够凯旋而归,我将犒赏三军!”
没错,李自成打算玩一把大的。
就是去抢建奴。
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
银子全都买了火炮,剩下的银子根本一点粮食也买不到。
本来想以借粮的名义去抢富商,谁料前有晋商的事情,后又有周家强征粮食,所有商人全都怕了,偷偷将粮食藏了起来,就连田亩中的新粮也提前收割。
这可把李自成气的不轻。
手里有银子也有炮,就是没有粮食。
剩下唯一的办法只有反向去抢建奴的存粮。
可以说已经被逼到绝境。
不去抢大顺就得散伙。
李自成咬牙切齿道:“可恶的周家,若没有建奴朕第一个灭了他周世显!”
宋献策摇头道:“周世显把大炮生产送给了大明皇帝,他在咱们发觉之前已经存够了粮食,肯定对咱们也早有防备。”
全天下都知道周家有粮,难道周世显自己不知道吗?
肯定是不怕抢,才敢囤积这么多粮食。
此时又一个噩耗传来。
刘宗敏跑上城墙道:“不好了,咱们的士兵有不少逃离兵营去了大同,我拦下一些人,他们都把自己扮成难民说咱们没粮打不了仗。”
仗还没开打,人心已经散了。
李自成杀人般的目光道:“再有逃兵直接杀一儆百!”
牛金星道:“陛下,为今之计必须想办法弄粮,实在不行咱们去找周家买一些。”
李自成满面怒容道:“周家是不会卖的,此次明显是周家的阳谋,若我们去买粮,手中将发不出一文钱军饷,最后结果还是如此,我真当调转炮口先打周家!”
牛金星又问:“若我们北出长城抢不到粮怎么办?”
毕竟是建奴的地盘,大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是行动不便运输困难,而建奴则有骑兵,打出关外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这一点李自成早已想到。
李自成道:“此次宋军师带回来许多火铳,我们可凭此对付建奴骑兵,另外我们离大同较近,而建奴的武器八成还未送达,正好可以趁他们不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京师与大同挨着,押运大炮也不过数日路程。
而大清却不同,要从草原上绕路,获得大炮所需要的时间也比他们多一倍。
宋献策道:“建奴与咱们买的火器数量一样,我算到这里少买了几门炮,换回来大量火铳,此时正是绝佳的机会。”
正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李自成下令道:“即刻出兵,这一次我们兵分两路,一路从遵化出兵拦截鳌拜,剩下的人随我杀出山海卫!”
大军轰隆隆开拔。
而盛京的亲王们做梦都想不到,一个反贼居然敢出关劫掠他们。
此时散朝后的多尔衮正与小皇帝福临交谈。
多尔衮道:“陛下万万不可再与那周世显书信来往,此人极为善于算计,为达目的不惜手段十分难对付。”
福临很生气,又不敢表现出什么。
“朕答应你,不与他再书信,睿亲王也不必与我说那周世显的坏话,朕分得清主次。”
福临虽小,话中带着一丝丝讽刺,哪里能瞒得住多尔衮老奸巨猾。
多尔衮沉声道:“陛下是想说我分不清主次,可我要说陛下真的是看错了人,周世显狼子野心企图借着大明皇帝的余威垄断天下财富。”
“陛下可知咱们前前后后被周家坑了多少银子与牛羊马匹?”
福临不想听这些话。
因为在几次书信中他感觉周世显人还不错,只是受困于大同境内,因为有大明皇帝在才无法脱身。
这与多尔衮的结论完全相反。
而周家所表现出的强大优势正是福临掌权所需要的。
总之福临不相信多尔衮的言论。
“摄政王不必多说,周家拥有强大的火炮,并且存量无数能轻松解决几百万难民危机,若这样的人才为大清所用才是真正对我大清有好处。”
多尔衮被气的牙哆嗦,甭说周世显不会来盛京,就算真的来了,恐怕盛京属于谁还不一定。
以周家目前所表现出的武力与财力,凭什么人家要效忠一个小皇帝!
多尔衮打死都不信周家会无所图。
“陛下,本王是为了您好,那周世显满口谎言,他一个人能算计大明反贼与咱们死伤几十万人,如何能信他。”
“总之,若陛下再联络姓周的小人,本王也只能行使摄政王的权利。”
小福临眼神一凛问:“摄政王是要软禁朕吗?”
多尔衮略有缓和道:“本王不敢软禁陛下,但此后朝堂的事陛下不能再干涉,直到陛下认清周世显这个人为止。”
福临指着门外怒道:“给朕滚!”
多尔衮顿时火大,眼神中挥之不去的杀意。
然而他什么话也没再说,直接甩袖子离开书房。
才出门,多尔衮迎面遇见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也就是福临的生母。
二人对视一眼。
孝庄问:“福临知道错了吗?”
多尔衮有些无奈道:“被姓周的算计太深,太后,我无力改变陛下的想法。”
孝庄道:“福临还小,需要你这位摄政王辅佐,虽然已经登上皇位,你也不能将他当做大人看待。”
孝庄的话给了多尔衮台阶下,同样也等于认同多尔衮的摄政想法。
多尔衮也不好再发脾气道:“我不会与陛下动气,只希望他不被姓周的蛊惑就好。”
孝庄道:“不如先让哀家去劝劝,摄政王先回吧。”
多尔衮拜了拜,然后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