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如火如荼。
盛京城外,一队马车停靠在尚未建成的寺庙前。
周世显带着朱媺娖下了马车,望着尚在建设中的寺庙,不由得心生些许感慨。
走入寺庙。
院子里几名和尚,还有一位方丈早早等候在院落中。
而方丈身后便是佛像大殿。
方丈上前颂了一声佛号道:“老衲有失远迎,公主与驸马驾到赎寺庙中正在建设,其他人无法都来欢迎。”
周世显道:“无妨,快快带我们入殿内拜佛。”
身为九年漏网小鱼,周世显是不信这些的,但朱媺娖信,他自然要陪着。
几人一边向内走。
方丈一边讲着故事。
“老衲带着徒弟们从南方来,听闻北地尚好,百姓衣食无忧,此乃大善之地,就动了兴建寺庙的想法。”
“曾经云游时,见过吃人的,也见过吃土的,到了此地方知普通人也能顿顿有肉食。”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比起那唐朝最风光时候也不遑多让。”
周世显笑了笑道:“非也,唐朝时富有,商贾与百姓都有获利,唐朝之亡也不在贫瘠,我向来重视佛法中的禅学,但也仅此而已。”
方丈面无表情问:“驸马也懂得禅学?”
周世显再次笑着道:“略懂,只是看破了禅学中的现世因果罢了,一小童,自幼喜欢读书,三十未能考取功名,五十易无所作为,八十岁名满天下,读书是因,名满天下是果。”
故事非常浅显易懂。
却让方丈顿时高看了一眼。
方丈道:“既然驸马爷知道此番因果,为何还要废皇权君主制而立国?”
周世显饶有兴趣瞥了一眼方丈,此时一尊佛像已经出现在眼前。
“正如那大禹治水,禹皇是百姓选出来的,而非从某个人处继承而来,大禹又将皇位禅让给了其他人,足可见皇帝也非天生。”
如此一说,老和尚有些不乐意。
若皇权非天生,那么他们这群信徒又该信谁?
方丈道:“驸马爷学识果然与众不同,但若皇帝不是天生,那么为何世间都以皇权为尊,若无皇权,天下岂不是大乱。”
周世显转过身道:“我周家乱了吗?大清曾经也没有皇帝,他们从游牧人变为一个国家,难道不正是说明皇帝也不过是百姓代理人吗?”
在如此扎实逻辑中,方丈发现自己竟无法反驳,眼神闪过一丝躲闪不再言语。
来到佛像前。
朱媺娖缓缓拜倒在地,然后默默许着冤枉。
许久后,上了香火,添了供果,又捐了银钱。
周世显问:“你许了什么愿望?”
朱媺娖甜甜一笑道:“不告诉你。”
望着眼前甜美可人,周世显忍不住拉住朱媺娖的手道:“若有愿望我帮你实现。”
朱媺娖啐了一口道:“确实只有你能帮我实现,只是现在我希望世间能少一些战事,百姓能够安生。”
周世显大概猜出朱媺娖的心思。
俩人成婚已有些时日,但却没有子嗣。
并不是不生,而是岁数太小。
周世显认为怎么也得二十多岁,再过两年稳妥一些,并且现在时局正处于变革艰难时候,只要稳住了这场战事之后,就能迎来较长安稳时期。
周世显道:“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朱媺娖踮起脚尖甜甜一吻道:“我有些想我父皇了。”
对于朱由检这位皇帝岳丈,周世显还是很谨慎,因为俩人之间基本已经算得上站在对立面成为死敌。
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周世显又不认为大明能翻盘活过来,即便给了大炮,给了粮食,给了工分制与很多东西。
但大明的社会结构摆在那里,早晚会崩塌。
三百年定律,目前还没人能够逃脱,除非世间没有皇帝,走向更加科学的社会制度。
礼过了佛在寺庙中闲逛起来。
朱媺娖问:“今后咱们怎么办?”
周世显反问:“什么怎么办?”
朱媺娖道:“就是与我父皇的关系,他可能不会愿意再见到咱们。”
自古无情帝王家。
皇帝为了垄断权力,向全天下吸取好处,手段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有人怀疑皇帝行为不正当,那么一句为了天下苍生,能堵住天下所有人的嘴,其中儒家思想当属翘首。
虽然儒家思想是非常优秀的思想,但不能否认儒家思想建立之初也是为了服务于帝王。
这让周世显想到前世的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是一种愚民思想手段,甚至还有可乐汉堡也一样,用最廉价的食物去满足百姓最基本欲望需求,让百姓安于平庸。
周世显对着朱媺娖道:“再等一等,等过两年稳定下来,我与你一起去探望你父皇。”
得到这样一个承诺,朱媺娖有些喜出望外。
可转而她又有些担忧问:“若我父皇生气怎么办?我们如果去探望他,也可能会回不来。”
见朱媺娖满心欢喜又很胆小样子,周世显忍不住笑出声。
“哈哈,没关系。”
“相信那时候你父皇也不敢拦着咱们。”
毕竟那时候周家的武器和经济,恐怕不用动手都能压得大明自己解体。
朱媺娖问:“那到时候你可不要再惹他生气。”
瞧这话说的,周世显自认为是个讨喜的人,又怎么会惹到朱由检这位皇帝岳丈生气?
应当说,朱由检生的气并不是因为周世显,而是在生大明满朝文武不争气。
这就是皇帝。
全天下人供养着一个最没用的人。
所以朱由检才会下罪己诏。
周世显道:“你父皇算得上一位有望中兴的皇帝,却也不是位明君,他心有远志,却没有改变的手段与能力,可惜了。”
朱媺娖好奇问:“可我父皇平定了党争,难道这不算能力吗?”
周世显笑道:“自然算的,可你父皇依旧不是个合格的皇帝,甚至不如他哥哥,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此时朱媺娖有些不高兴问:“为何你这样评价我父皇?”
对于此事,周世显也挺不好意思,因为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两个朝代间无论怎样选都是错的,也没有任何称得上正确的事情。
周世显小声道:“因为你父皇的帝王之术,不如他哥哥朱由校。”
提起帝王之术,朱媺娖略有好奇问:“帝王之术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