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拨开宽大的叶片,一颗颗拳头大小的土黄色果实露了出来,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植物的清香扑鼻而来。
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抚摸着粗糙的表皮,一种奇异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那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几位壮士是从大唐来的吧?这土豆可是个好东西,亩产千斤都不在话下。”
柴绍猛地抬头,只见一位老者拄着拐杖,笑呵呵地望着他们。
老者身着粗布麻衣,却干净整洁,精神矍铄,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亩产千斤?!”柴绍和郭朝异口同声,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老者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道:“是啊,这土豆耐旱耐寒,产量又高,是大炎的宝贝疙瘩。自从有了它,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郭朝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目光紧紧地盯着地里的土豆,仿佛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
这时,周围聚集了不少大唐百姓,他们原本只是好奇地观望,听到老者的话后,纷纷露出了震惊和羡慕的神色。
“老丈,这炎国当真如此富庶?”一位衣衫褴褛的男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者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那是自然,大炎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谁还愿意过颠沛流离的日子?”
越来越多的大唐百姓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老者打听炎国的情况。
柴绍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本以为,大唐已是泱泱大国,没想到这炎国地域虽小,却如此强盛,百姓生活如此富足。
“将军,你看……”郭朝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这炎国,怕是不简单啊。”
柴绍深吸一口气,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沉声道:“是啊,这炎国,究竟是何等人物在治理?竟然能创造出如此盛世景象。”
郭朝沉吟片刻,低声道:“将军,您是否还记得,楚王殿下从突厥脱身后不知所踪?”
柴绍心头一震,目光闪烁不定,“你的意思是……”
郭朝没有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走,去雁云城看看。”柴绍突然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决断。
他有一种预感,这炎国之行,将会揭开一个惊天秘密。
一行人策马扬鞭,朝着雁云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雁云城外。
城门口,一位身穿红色衣裙的小女孩,手持一盏灯笼,静静地站在那里……
雁云城外,绵延数里的营帐排列有序,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柴绍勒马驻足,看着眼前这井然有序的景象,心中疑惑更甚。
这些流民衣衫褴褛,却不见丝毫慌乱,反而透着一股安定祥和的气氛。
莫非这炎国真如那老者所言,是个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一行人顺利入城,然而城内的景象却与城外截然不同。
衣不蔽体的奴隶们拖着沉重的锁链,在监工的皮鞭下艰难地劳作,呻吟声、咒骂声不绝于耳。
柴绍眉头紧锁,这炎国究竟是何等国家,竟能将盛世与炼狱并存于一城之中?
“几位壮士可是从大唐远道而来?”清脆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柴绍的思绪。
一位身穿红色衣裙的小女孩,手持一盏灯笼,俏生生地站在他们面前。
灯笼的光芒映照在她稚嫩的脸上,显得格外可爱。
“小姑娘,你是……”柴绍不禁问道。
“小女名叫新月,是大炎希望中学的学生。”
小女孩落落大方地行了个礼,“这身红裙便是我们的校服,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她指着校服上的金色纹饰,骄傲地说道:“这可是陛下亲赐的炎凰纹,代表着我们是大炎的希望!”
“希望中学?”柴绍心中一动,这炎国皇帝竟如此重视教育,看来并非只是个好大喜功之辈。
“新月奉命在此等候,负责接引几位壮士。”
小女孩扬起小脸,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陛下圣明,早已预料到会有贵客临门。”
“哦?你觉得我们是大炎的贵客?”柴绍饶有兴致地问道。
“当然!”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几位壮士器宇不凡,一看便知是大唐的英雄豪杰。陛下常说,要学习各国的长处,壮大我大炎。几位壮士的到来,定能为大炎带来新的希望!”
柴绍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小女孩,心中感慨万千。
大唐的孩子还在为温饱挣扎,而炎国的孩子却已胸怀天下。
“新月,你做得很好。”柴绍赞许地点了点头,“这炎国,比我想象中还要精彩。”
“壮士过奖了。”小女孩羞涩地笑了笑,“新月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陛下教导我们,要为大炎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月,你对炎国如此了解,可否与我等说说这炎国的情况?”柴绍顿了顿,目光落在了远处堆积如山的麻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