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养殖场地必须要在大海里建造,那难度可不低,凭借我手头里工具想实现非常困难。
而淡水养殖场只需要在河道旁边,挖出一个大小、深度合适的蓄水池,做好挡板防止逃逸就行。
并且我不光可以养虾,一些其它淡水生物都可以养殖一些,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这条淡水河的上游一定会有淡水鲈、白条等鱼类存在。
之前我在河里利用石头砸到过一条鲫鱼,但据我所知鲫鱼、鲤鱼的原产地实在长江流域,外国那些都是从国内引进的,不知道这里的鲫鱼是因什么原因在此生存。
打定主意,我拿上大铁铲,顺着河流一路往上寻找一处合适的地点。
养殖场不能离海太近,否则涨潮时海水倒灌会影响水产物存活。
走着走着,我来到之前捕捉野鸡的这片位置,这里离入海口大概有二百米左右,地势较高,就算涨再大潮海水都不会涌到这里来。
“呜!”
“咕咕哒...”
小灰朝着一个方向叫喊,那里的大树后一只毛色斑驳的野鸡惊慌逃窜。
冬天过去,这群消失一段时间的禽类再次出现。
也不知道冬天它们是藏匿在哪里度过的。
河道两岸的土壤湿润,一铁铲下去能轻松撅起大块儿泥土,挖掘起来比较轻松。
我在离河岸大概十米远的距离,开始挥舞铁铲,再次化身“挖掘机”。
计划里的养殖场依旧在六十平米左右。
相比较兔圈,这养殖场的挖掘要简单许多,只需在地上挖出一个足够深的坑就可以,不用又劈木材又找石块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
三月二十九日。
在连日劳动下,养殖场初步建设完毕。
挖出来的坑比预计中要大一些,大概足有八十个平方,深度在两米左右。
挖到最后坑底渗出没过脚背的泥水,水越涌越多,只能穿上水靴进行工作。
这是一件好事,证明这里地下水源充沛,不用担心池子干涸。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朝着河流挖过去一条沟渠,引河水填满水池。
这个季节河里水流奔腾汹涌,下午成功挖通这条通道,大量河水瞬间沿着这条支流朝水池里灌去。
我拿着铁铲不断将被河水冲垮塌的地方铲开,大概过了一个小后,渠道两岸的土壤基本稳固下来,我找来许多石块加固两岸,防止坍塌。
这八十平米的水坑一直灌了整个下午才被填满,我在注水口处插了一排木桩,又在后面堆砌起一面石墙。
这下一个用来养殖淡水生物的池子就算彻底完工,只要等河里浑浊的水沉淀下来,我就可以捉来小鱼小虾投放进去。
四月三日。
这几日我没有外出工作。
原因是岛上下起绵绵细雨,足足持续两天半。
这个季节虽然温度提高,但这雨水打在身上还是透着一股浓浓寒意,淋的时间久了身体会吃不消。
我害怕感冒只能躲在庇护所里休息。
庇护所的屋顶有好几处地方开始漏雨,经过仔细探查发现用来搭建屋子的木材多数缩水变形了。
想来是因为当时着急建造小木屋,砍来的木材没有彻底脱水就投入建造,后果就是经过季节转变,温差形成缩水,并且有些木材根部都明显发霉、腐朽。
等到了夏天,这些木材必然会遭到蛀虫侵蚀。
对此我早就想到应对之法。
小岛上生长着许多松树,这些松树不但四季常青,树干上受到损伤时会分泌许多油脂
这就是松脂,也叫松香,具有浓郁的松香味,可以入药,具有多重功效。
将松脂涂抹在木材表面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
我营地周围移植的树就是松树,当时选择它们的目的是四季常青,在冬天茂密的松针也能起到很好的遮蔽作用,也是因此在一次无意中,从树干上看到渗出的松脂。
提取松脂的方式也很简单,在松树树干底部划开一截树皮,随后将容器放在底部耐心等待,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松脂。
这天中午阴雨天气终于结束。
我带着斧头跟陶罐,找到一些看上去树龄大,枝干粗壮的松树,在树干底部割开合适大小,随后割开一些沙滩上捡来的破旧塑料瓶,用塑料片在松树上做出倒“V”形状,底部放置陶罐。
我设置了许多这种收集装置,搭建庇护所需要用大量木材,这同样意味着需要很多松脂。
原本以为寒冬过后,我的日子会过得非常惬意,可现在看来需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日常照看兔圈,水池里还没捕捉虾米放进去,现在又需要规划重新搭建庇护所,并且随着小灰迎来体型暴涨期,吃的食物也逐渐增加,现在这家伙每天大概要吃两斤肉,比我的饭量还大。
要知道小家伙儿此时才四个月左右,这要是再长长谁养的起啊。
计划着脑海里这些工作项目,本人表示压力非常大,在此之前我可是一天班都没上过的应届毕业...辍学生。
四月五日。
又下雨了。
我早晨睡醒时,惊讶的发现墙角漏雨的位置居然生长了一簇蘑菇,模样看上去跟平时吃的那种平菇非常相似。
我犹豫一番,终究还是没鼓起勇气食用。
这种菌类万一吃的品种不对可是会要人命的。
四月六日。
雨停了。
但小岛包括周围海域一整个上午都被大雾笼罩,视线被严重遮挡住,看不清远处事物。
雾气浓郁的像是要凝结成水,喘气都会觉得发闷,这种天气令人心情十分压抑。
一直到中午,这雾气才被炙热的阳光驱散。
浓雾散去,我讶异的发现,小岛上似乎一夜之间绿意盎然起来。
并不是夸张,地上那些嫩绿色小草昨天明明还没有那么高,眼前的一幕非常神奇。
我挠挠头,脑海里蹦出一句不知道哪位先贤着作的诗词,我只记得两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