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为什么不当老师呢?
初九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有信心的,这些天带着孩子们识字,也逐渐上手,虽然说叶家给的钱还够用,可明年高考出去,除了生活,还时不时地去趟医院,哪儿哪儿都是要开销的地方。
与其白混一年半的时间,倒不如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来做,还能锻炼自己。
这么一想,初九脑子里也冒出来个更大胆的想法。
既然在哪儿教书都一样,为什么不选择最近的地方,刚巧村子里没有学校,直接办一个多好?
之前她还担心山路远,就算奶奶出面,估计家里人也不太会同意,她都做好了趁学校马上放假这段时间,来说服她们,如今就在家旁边,这个顾虑自然也就没了。
至于老师这块儿,知青所那边也不缺有文化的。
况且,现在不是有那什么政策,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那群教了几天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学知识。
说干就干,初九立马风风火火地打算去找支书商量这事儿。
毛根追在后面,看她着急忙慌的,嘴里还在不停地劝:“方同志,你跑慢点,注意身子啊!”
两人前后脚到村办公室,这会儿支书正在对着上个月的工分表,见初九过来,眯起眼问:“丫头,你怎么来了?”
“支书,我想在村里半个学校!”初九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一下,又指着来时的方向说:“地儿我都看好了,村边那块祠堂翻修一下就能行,不用重新建。”
毛根在后面听得替她捏了把汗,这天仙咋听风就是雨呢,先不说村子里这些人愿不愿意送娃娃来上学,就拿那祠堂来说,以前都是批斗人的地方,大家都觉得晦气,更别说重新启用了。
支书顿了顿,将手里的笔杆子放下,认真思考了一番,半晌,才开口道:“丫头,这事儿恐怕不太行。”
“为什么?”
初九有些不解,如今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时代,其他地方最差都有扫盲班,想黎明村这样落后的地方,真是极少数。
再说了,给孩子们办个学校,也是为下一代着想,谁又想一辈子当个文盲呢?
支书看向她,语气带着些无奈,“你知道办学校要多少走手续不?村里上交意向书、县里批文、教材审核、老师人选,哦,对了,还有他们的工资,又由谁来发?”
初九背着一长串的附加条件砸得有些懵,她确实没考虑到这些,只想着有地方有人就够了。
不过,事在人为,总得试一试吧。
见初九坚持,支书也沉默了好久,前两天去县里找他哥吃饭时,还听人提了一嘴,说最近下发了新文件,要普及农村教育。
支书以前读的私塾,他也知道,有学识总比大字不识一个得好,可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
罢了,总之都是为村子好,支书一拍手,也松了口,“丫头,这事儿我去跟村长聊聊,过两天给你消息。”
见他同意,初九眼睛一亮,忙跟人道谢,再次离开办公室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要是真能办成,今后这些孩子就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转过头,看向毛根,第一次真心流露出了笑容,“谢谢你啊,毛根同志。”
毛根被这笑晃了眼,回过神后,忙摆手道:“嗐,我就顺口一说,又没帮上什么忙。”
两人分开时,毛根又将自己想到的顾虑说了出来,这村子里头半大娃娃都能帮家里干点活儿了,对村民而言,读书还不如去拾粪有用得多。
当初自己也是沾了淮哥的光,才混了个小学,同龄的人里,就只有他俩不是文盲。
初九被他这后一句话惊住,但话粗理不粗,不过,慢慢来吧,别的地方都能办起来,她们这村子,自然也行。
跟毛根道别,初九回到院子,招男已经洗完衣服回来,正带着天赐在院子里玩儿,姐弟俩因为昨晚那顿饭,莫名亲近了许多。
吃午饭时,东东跟小辉才急匆匆地从外面跑回来,身上出了不少汗,三大爷看着他俩成天疯玩的样子,紧皱着眉头。
吃完饭准备回屋午睡,初九发现,三大爷去了奶奶的屋子,母子俩不知道谈了些什么,直到她睡着,都没听见人出来的动静。
下午起床,院子里倒是热闹了起来。
打开门才发现,是走了好些天的三大娘回来了,想来中午三大爷找奶奶应该谈的就是这事儿,只是速度够快的,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就把人接了回来。
见她出来,三大娘倒是热情地打了声招呼:“九丫头,睡醒了啊。”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初九愣了愣,想起上一次三大娘这样,还是要把她说给王全。
今天又是要闹哪一出?
初九面色不显地走出去,在水缸边洗了把脸,眼角的余光一直在观察着,只见三大娘进进出出地收拾着屋子,还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来晾晒,就像是归家后勤劳的妻子。
她可不信这人能真的改过自新,就像大堂嫂不可能把男男当天赐对待一样。
至于小辉和东东,围在三大娘身边,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甩了甩手上的水,初九回到屋内,伏在桌上开始写着接下来的计划。
要是村长也同意,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得多,县里会响应政策,签字盖章不是难事,但目前较为棘手的事教材一事。
这年头,可不想她读书那样,是学校统一发的课本,大多都是自编,可眼下的大环境有太多忌讳的事,初九对这些根本不太了解,稍有不慎都会把自己送进去。
她在纸上写写画画,最后把主意打在了江淮身上。
他在县里教书,肯定能帮上忙。
可这会儿人还在学校呢,得等人周末放假回来才能联系上,倒不如这两天多去支书那儿探探口风,再想想如何给村民们传递“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念。
院子外面,三大娘已经把该收拾都弄完,这会儿正抱着男人孩子换下来的衣服,准备去河边清洗。
出门前,看初九一直待在屋里没动静,便走过来敲了敲房门。
“九丫头,你那儿有没有换下来的脏衣服,我要去河边,正好一块儿给你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