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保障与区域协同共进的维度,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重点资助,缓解企业与科研机构在研发投入上的资金压力,激励各方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对参与创新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在区域协同上,加强沿海地区间的产业协作,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比如,鼓励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地区与具备丰富海洋资源、广阔应用场景的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建立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产业动态、技术需求、科研成果等信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同时,积极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其他相关产业集群,如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的联动发展,实现多领域技术融合、产业协同,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海洋经济舞台上绽放更为耀眼的光彩,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强化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合作至关重要。在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方面,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如海洋智能装备设计、海洋工程材料与制造工艺等。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让学生在校园内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毕业后能迅速融入产业发展。设立专项奖学金,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在国际交流合作上,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参与国际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学术会议、行业展会等活动,及时掌握国际前沿技术与市场动态。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通过收购国际先进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快速获取关键技术、核心人才与国际市场渠道,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科研团队的合作研究,共同攻克行业共性难题,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引领全球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朝着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助力我国从海洋大国稳步迈向海洋强国。
从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的角度来看,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加快拥抱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步伐。在生产制造环节,全面推行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与智能制造,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互联互通、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指导产品研发与创新方向,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定制化、柔性化制造的转变。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与资源浪费,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在产品应用层面,大力发展智能化海洋装备,如智能无人船舶、智能海洋监测设备等。这些智能装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与通信技术,可实现自主航行、远程监控、智能决策,极大提升海洋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开拓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空间。同时,构建智能化运维体系,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对海洋装备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及时预警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装备稳定运行。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赋予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全新的发展动能,使其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边界,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技术装备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