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城内,此时像个大工地!
李定国发现,自己养着五万俘虏,耗费粮食不少,还没什么用。
干脆修缮起阿瓦城来。
以后,这里可能就是朝廷或者自己的常驻地,城池不坚固,心里没安全感!
五万莽白亲军此时全部变成了劳工!
在外面的曼德勒山开山取石,巨大的条石源源不断的运进阿瓦城,李定国对城内的一些布局做了修改。
那些招募的工匠们也有了用武之地。
李定国巡视完城墙之后,在营帐里,他还有两次抽奖机会!
现在也没事干,他想看看,这抽奖到底能抽到什么!
很快李定国进入系统:“系统,我要抽奖!”
“好的!宿主是否现在立即进行抽奖!”
“是……”
“叮,恭喜宿主获得珍妮纺纱机图纸!”
李定国一愣!
居然是这个!
珍妮纺纱机他知道,历史上一致认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开端,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比旧式纺车的纺纱能力提高了8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但仍然要用人力。
珍妮机的发明不仅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更是人机交互的起源,标志着人类率先从工业生产领域开始了对人机交互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李定国陷入了沉思……
掸国的纺织工业并不发达,实际上现在拿出珍妮机对自己好处并不大。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
“系统,继续抽奖!”
“叮,恭喜宿主获得蒸汽机制造图纸!”
又是一个图纸。
李定国有些麻了。
蒸汽机和珍妮机都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
如果说珍妮机对李定国来说暂时没用,那蒸汽机还是有用的。
蒸汽机可以用在各种机械,汽车,轮船上面!
不过李定国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对他来说,用处有限!
他把两张图纸小心的收起来,这两种机械都是强大的基础!
但是对现在的李定国来说,暂时用处并不大。
首先他需要稳固掸国政权才可以!
此时李定国倒是希望博古哈早点来了!
就在这时,有斥候来报,说是博古哈三万大军已经从白古出发,目前已经到达东吁城!
李定国一喜,终于还是来了,但是东吁到这里还有几百里,按照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大概还需要十天才能到!
有这十天时间,李定国足够训练出来自己的机枪手了。
这几天孟伟都在训练他麾下的那些新人!
李定国给他们预备了一万发子弹来进行训练!
一万发子弹就是一千积分!
李定国还留了4000积分,为之后的战争做准备!
这几天,李定国就留在阿瓦修缮城池!
这天晚上,靳统武来找李定国:“王爷,最近来应征的汉民新兵越来越多,人数差不多超过两万了!您看还要继续吗?”
“两万人?那就暂停征兵吧!”
按照李定国的谋划,两万人其实已经差不多了,而且他计划中的新军不但武器是新的,思想也要是新的!这些在流落异国的汉人,思想和见识都比国内的要好一些!
但是同意的忠诚度可能也不高!
“王爷,两万人,要训练出来很难,光靠胡顺德一个人是不是不够!”
靳统武说出他此行来的目的。
明军数量不多,所有将领都盯着新军,谁都知道新军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谁训练新军,谁就是以后的大佬!
眼看胡顺德一个光杆将军,现在却成为了新军总教头!
谁看了也眼红。
靳统武身为平阳公,也眼红啊!
所以大晚上的来找李定国了。
李定国看着靳统武:“你说的对,这样,让马九功跟胡顺德一起训练,一人一万新军!先训练基础!”
靳统武瞪着眼睛,一脸懵逼。
“王爷,我其实也想训练新军!”
“靳公爷,你是国公,咱们在这阿瓦城还不稳固,还需要你来坐镇指挥!打仗的事,只有你能让我放心!”
靳统武听的眼睛都红了。
回想了一下,确实如此,但凡分兵,都是李定国和自己各领一路,看来自己在王爷心目中的分量远超其他人。
这样一想,也就不嫉妒胡顺德了。
“马九功倒是适合!我去跟他说,好,不打扰王爷休息了!”
“等等,靳公爷,我原本想着等彻底稳固了掸国,再去接陛下和太后,但是现在我心里总感觉不安,怕他们出事!”
听到李定国提起朝廷……
靳统武才恍然想起,这大明不是晋王的天下,上面还有一个皇上和太后。
“王爷思虑的是,不过掸国确实不稳,现在接朝廷过来时机不对,但是,我们应该派使者回去报捷!以安人心!朝廷内有汪国泰,张九如,李高麟几位大人,想来应该也可以应付,而且就算吴三贵得到消息,发兵征讨沧源,估计也需要月余!掸国的局势,我觉得再有一月时间足以平定!”
李定国点点头。
也对,吴三贵还在昆明,就算现在得到消息,新元帝登基,发兵征伐,准备粮秣辎重,再从昆明到沧源,一个月都是快的!自己这边要不了一个月了!
“那就派使者到沧源报捷!”
当晚,十几匹快马,离开阿瓦城,一路向北!
……
此时,木邦,一小队明军乔装打扮,正朝着掸国内部行进!
如果李定国在这里,就会发现,为首的居然是兵部侍郎张九如!
这支小队就是李高麟派出来打探消息的,张九如怕别人看不清局势,而且心里也着急,于是自告奋勇,亲自入掸打探消息。
张九如一路走来,没有遇到大股掸军,也没见到明军溃兵!
这倒是个好消息,如果王爷败了,肯定会有溃兵!
他们途中但是发现了几个被屠戮一空的寨子!
张九如检查之后,断定这是王爷的行军路线,所以一路沿着痕迹往前!
此时,他们在密林里休息,张九如问身边的斥候。
“前面到哪里了?”
“大人,明日就可以达到蜡戍!”
张九如本身是个读书人,经过几天的行军,满脸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