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子里的生活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一家人努力耕种土地,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到处有打工的人。中学毕业的年轻人不想出去当兵就在家里参与耕种
阿娣的大哥阿金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在家做了一个夏天的农活儿。摔打的皮肤黑黝黝的。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去学校复读,学校里成立了“复习班”。大哥阿金就按部就班地复读,争取明年的高考。
谁知到了第二年高考,高考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要进行“预选考试”。这才是刚刚开始的规则,后来演变为中考也要“预选考试”。阿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一阵慌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想着只要自己知识扎实,怎样考都不怕。于是更加刻苦地投入到复习当中。
预选考试那天,阿金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走进考场。题目难度不小,不过阿金凭借之前积累的知识认真作答。考完之后,阿金感觉自己发挥得还算正常。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阿金每天都坐立不安。终于成绩公布,阿金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预选考试。这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距离正式高考的时间不多了,阿金调整状态,把精力全部放在最后的冲刺复习上。他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如果错过,也许就要一辈子待在村里种地了。而他渴望走出这片村庄,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看看,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高考并未眷顾肯努力的大哥阿金。阿金落榜了!
阿金得知落榜消息后,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几天。父母在门外焦急地呼喊,劝他人生并非只有高考这一条路。阿金最终还是打开了门,眼神虽仍带着失落却多了一丝坚定。
他决定外出闯荡,哪怕只是去城市里打零工也好。收拾简单行囊后,阿金告别家人踏上前往城市的路途。初到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他找工作四处碰壁,但他没有放弃。一次偶然机会,他遇到一位老乡,在老乡的介绍下进入一家工厂做学徒。阿金吃苦耐劳,空闲时还跟厂里有文化的人学习技术和知识。几年过去,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技术,还攒了一笔钱。他回乡创业,利用在城里学到的经验开办了小加工厂。慢慢地,小加工厂发展起来,带动了村里许多人就业,阿金也实现了当初想用知识改变家庭命运的愿望,尽管这知识来自于社会大学。
父亲还是鼓励阿金去当兵。父亲是公社干部,正直不阿,思想进步。爷俩想到一块儿了。于是,大哥阿金便踏上了军旅生涯。
大哥的知识水平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发展,很快就被提拔重用,按他的话说叫“曲线实现梦想”。
后来,大哥阿金就在当地结了婚。嫂子很贤惠, 是一个村子小学的民办教师。大哥果断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替父亲分担了很多生活压力,也成为阿娣和姐妹兄弟们的榜样。阿娣还在读初中,却不料想,家里正孕育着塌天的变故!
一九八三年下半年,家家户户的日子开始慢慢变好,村子里却接连有近十几位老人离世。阿娣的母亲就在九月份因病撒手人寰。之前,父亲上班,母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个人扛起来,如今她离开,无疑家里如同天塌下来。忙于工作的父亲不得不全面担起管理全家生活的责任。阿娣的父亲为了不耽误大哥阿金的工作,没有告诉阿金母亲去世,只是给阿金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嘱咐让阿金安心工作。
对于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阿娣以及她的兄弟姐妹们都对父亲表示理解。从那一刻起,阿娣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他不再是那个躲在父母身后、天真无邪的小孩儿,而是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当中。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邻里间的交往,阿娣都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来到了第二年。这一年,家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大姐风风光光地出嫁了,看着姐姐身着华丽嫁衣、满脸幸福的样子,阿娣心中既充满了祝福又难免有些失落。而紧接着,二姐也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成功当选为村子里的团支书。
面对这些变化,阿娣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同时他内心深处也涌动着一股强大的动力。他暗暗发誓要像大哥及姐姐们一样优秀,为这个家贡献更多的力量,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