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才女夜邀
“殿下,与下官索要歌姬无果,杨将军便带着幕僚去了怡红馆,并与本郡士族子弟发生了争执。
死者正是其幕僚之一。”
诸人散去后,李东阳道明实情,果然事涉杨彦超。
此事可大可小,关键要看死因为何。
若是杨彦超幕僚寻衅滋事致死,南梁便主动一些,最多法办了涉案士族子弟,断不致和议破裂。
若是错在士族子弟,杨彦超还得理不饶人,不能平息怒火,势必会在和议洽商中有所表现。
届时,若北魏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萧绍瑜无法答应又无法劝退,将置南梁于不利地位。
和议若因此而破裂,他将承担主要责任。
如此,他极有可能陷入南梁内斗,被他抢了风头的太子与诸王可能都将矛头指向他。
一旦这种局面出现,以现有实力,他是无力抵抗的。
免去和议正使是必然的,刚刚获封不久的亲王爵也有可能被剥夺。
这些他倒是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被免去济阴太守这一职务。
而将济阴视为势力范围的太子,必不能让他如意,亦必重夺济阴治权。
即便太子僭越失败,他的余党也会发难的,萧绍瑜是躲不过去的。
萧绍瑜凝眉,陷入沉思,也是在等李东阳的下文。
出了这种事,李东阳不可能没有处置、协调。
“经现场调查,本案起因是:杨将军强硬要求怡红馆馆主李媚儿侍寝。
而李媚儿是卖艺不卖身的,馆中女子皆如是。
在杨将军的授意下,其幕僚公然上前撕扯李媚儿的衣衫。
本郡吴员外的长子吴长伯,仗义挺身而出,与幕僚扭打于一处,最终失手误杀之。”
李东阳简述案情。
据其言,此案属意外杀人,“凶手”还有见义勇为的情节,以道义论,南梁是占着理的。
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下官私下拜访过杨将军,言明曲直,劝其大事化小,收下吴家赔偿了事。
然其执意要吴长伯偿命,否则便将此案奏陈陛下裁夺。
事关重大,故接风宴上下官不便详述。”
李东阳又将初步交涉结果,如实说出。
见义勇为是道义,失手杀人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依梁律,吴长伯确应判处死刑,杨彦超则执意有理。
而且事涉外交,杨彦超的意见就更重要了。
萧绍瑜问道:
“吴长伯现在何处?”
“下官已将其收押,正押于郡牢。”
说实话,萧绍瑜挺欣赏吴长伯的。
但于事实面前、梁律之下、外交场合,他亦只能依律办案了。
法办一人,平息外交风波,这是无可厚非的。
“殿下,长伯年方十八,雄武有力,心怀正义,乃不可多得之俊才。
您看,能否再作转圜?”
李东阳惜其才,动了恻隐之心。
他出面说情,萧绍瑜是一定会考虑的,吴长伯亦确是情有可原。
只是杨彦超,可没有那么好说话呀。
李东阳没有把话说死,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点。
毕竟国事面前,吴长伯之性命显得无足轻重。
这时,范伯勋急匆匆入堂,神色暧昧的说道:
“殿下,李馆主差人邀您今夜会于怡红。”
萧绍瑜一入睢陵,便佳人有约,范伯勋羡慕得很呢。
他可是听说,李媚儿精通书画琴舞,姿色更是冠于睢陵。
虽说已是二十有五,年岁稍大,却有种成熟韵味,风情别样。
萧绍瑜想及李媚儿乃是此案当事人之一,见见也无妨。
若是能说服她破例满足杨彦超所好,救下吴长伯的把握要更大。
“本王承情赴约。”
萧绍瑜一本正经的回道。
他可没动花心,完全是出于挽救俊才的善意。
“标下这便去回话。”
范伯勋心中嘿笑,神色暧昧的出堂传话而去。
此案是否有转机,吴长伯是否能救下,胜算便在于今夜能否说服李媚儿。
萧绍瑜暂放此案,收回思绪,谈起政事:
“东阳先生,济**籍可有摸清?”
前齐失国,便与榷籍改革有着很大关系。
立国二十年,梁帝可是从未动过榷籍之念,他怕重蹈覆辙。
若闻此言,他必严厉斥责于萧绍瑜,甚至会中断扶植。
“下官已基本摸清,济阴实有2万余户,丁3万,丁口10万。”
李东阳从容答道。
当初,初闻萧绍瑜要在济阴榷籍,他也是极度惊骇的。
前齐的榷籍改革是怎么回事,他知之甚深,亦知此乃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实际上,榷籍的本质在于征税。
不管在前齐还是南梁,士族基本是不纳税的。
地方上颇有实力的寒门之家,便贿赂官员,将自身门第列入士族以避税。
长此以往,国家的税源减少,税收自然也大幅减少。
当年的齐武帝,就是要把这些混入士族的寒门揪出来,以扩大税收。
一时间,这些寒门联合起来,起兵抵制齐武帝。
缠斗数年,最终齐武帝宣布再也不搞榷籍,方才平息内乱。
那些年,齐武帝基本没发动对魏战争,就是因为国库缺钱。
前齐失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钱平叛。
萧绍瑜自然熟知这段秘辛。
所以,他的榷籍只针对普通百姓,不碰官册上列名的士族。
他要李东阳借征发徭役之名暗中摸查,也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而摸清户籍的目的,在于摸清家底,并非仅在于税收。
比如据此估算出每年税收后,方可确定到底要养多少兵,能养多少兵。
“这么少!”
萧绍瑜惊呼。
在古代,丁指成年男子,是征发徭役、兵卒的对象,丁口则要算上妇女。
3万丁是什么概念?
郡兵满编5千,相当于6丁取1兵。
在总人口800万左右的三国时代,魏国是30丁取1兵,吴国是24丁取1兵,最“凶残”的蜀国是9丁取1兵。
基本上,三国是历史中丁兵比最低的时代。
再想想6丁取1兵,那是多少的可怕啊。
可是,南梁的人口不是少,而是多。
后世专家测算,南梁3000万人口是有的,一郡人口当在20~30万。
“是士族名下的太多了!”
李东阳叹道。
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南梁士族强势的原因之一。
当初萧绍瑜固守睢陵时,济阴士族轻而易举便献出私兵3千余,不正是最好的证明么。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命南康王长史李公东阳,秘密榷籍济阴。
为解外交风波,帝应怡红馆馆主李媚儿之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