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预祝两国永世和睦
睢陵官办纸墨作坊、睢陵书行,也在李景轩、李婉儿兄妹的努力下,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时,济阴郡内尚有无田无地的流民,正欲招募工匠的李景轩,便欲优先从中挑人。
用萧绍瑜的话说,这些人是最好的产业工人。
因为农业观念的根深蒂固,想要百姓弃田不种去做专职的产业工人,那是不现实的。
而没有田地牵绊的流民,在别无选择下,为了活下去,自然愿意成为专职产业工人。
当然,产业工人这个超越时代太多的名词,萧绍瑜没有公开提出来。
同时,在他的授意下,只要身体健康,不论男女,皆在招募之列,并全部招募。
剩余的老者、童子、身体有恙之人,亦被收留。
在睢陵城内,萧绍瑜专门开办了睢陵慈善院,用于安置老弱,自己出任名誉院长。
负责睢陵慈善院日常运作的院长,他则委任华珍。
华珍出身医药世家,精通药理,素怀医者仁心,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原本设想的“医科大学”,则要待华珍将睢陵慈善院安置妥当后,再作安排。
在京时,萧绍瑜便有赈济难民之美名,随着睢陵慈善院的问世,他的仁爱之名便在济阴落地生根了。
在关爱老弱方面,他再次开南梁之先河,随着时间推移和他的公关谋划,仁爱之名必将传播大江南北。
个人形象公关,永远在线,他是一刻也不曾忘记的。
李景轩理解萧绍瑜稳定济阴的考量,但作为官办作坊的经营者,他认为一次性招募千余工匠,人力成本是激增的,是不理智的,是冒进的行为。
“殿下,您看能不能先招募百人?女子暂时不列入招募之列?”
他曾这样建议过萧绍瑜。
萧绍瑜站得比他要高,自然想到的要更多更远。
为了配合睢陵白纸迅速抢占南梁纸业市场,产能必须提前扩充,何况睢陵墨也研发成功了呢。
睢陵书行独家代销睢陵墨,市场反应极好,故睢陵墨也有扩充产能的必要。
萧绍瑜并不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是瞅准了睢陵白纸和睢陵墨的强劲市场竞争力,相当一段时间内只会供不应求,不会产能过剩。
他还有备用方案。
待屯田效果显现后,桑、丝、棉产量有了保证,王府提前与屯田佃户、屯田百姓签订独家收购协议。
有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他便可开办作坊织锦织布,进军纺织业,这同样是一个刚需行业,前景无限好。
届时,现在招募的女子便可转归锦布作坊,纺织才是最适合女子的工作。
就目前来看,纸墨生产也不算重体力活,女子是能够胜任的。
至于多付出的人力成本,萧绍瑜还有不同的看法,等供货需求上去了,现培养产业工人可是来不及的。
眼看订单无数,生产却跟不上,再后悔就晚了,这等于是给竞争对手喘息之机。
论做事,走一步看一步是求稳,但眼光放远一点,提前预支部分成本,才是商业巨子必备的素质。
他自认是当世之商业巨子,这一点好像连梁帝都不怀疑的。
“日后你会知道,本王今日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照办吧。”
萧绍瑜回以神秘,妥妥的装逼伏笔。
颇具经商天赋的李婉儿,则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她把睢陵书行的生意,做到了北魏和议使团。
“元副使,您看看本行抄本这用纸用墨,绝对是超一流的品质,抄本所用字体、抄写质量也是相当精致的。”
她跟着父亲李东阳,正大光明的进入迎宾馆,当着元睿的面推销起来。
“这位小娘子,不知芳名如何称呼?”
李婉儿的长相还是瞒吸睛的,人呢文静中不失伶俐,元睿主动相问。
“回元副使,她乃下官小女,名唤婉儿,让您见笑了。”
李东阳从旁答话。
他是全力配合女儿,力争促成一单对外贸易。
“那本使便定五经一万套,待和议后从彭城调来书钱,婉儿姑娘,可好?”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的,本行给您打个折,只需交割一万匹战马就好呢。”
战马交换价格仍是九斗一匹,折算铜钱一匹九百钱,而一套睢陵书行的五经标价是五千钱。
折扣还是相当有力度的。
在萧绍瑜的盛情邀请下,元沐已亲至睢陵看戏,此刻就在媚香楼。
元沐的到来,不用告知其意,元睿亦能猜出其父无心再战,何况元沐也不可能不告诉他。
所以,元睿有理由认为,李东阳父女是奉萧绍瑜之命来变相交换战马的。
为了确保他们父子全身而退,元睿自然不能拒绝的。
“那便依婉儿姑娘之意。”
“感谢元副使对本行的厚爱。”
媚香楼前院舞台下,萧绍瑜与元沐并案而坐。
二人左右与身后,坐满了看客,萧绍瑜没有特意包场,而是来了场亲民约。
“南康王,听说此戏主演与你关系不浅呢。”
元沐笑道。
一直身处魏营的他,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是元睿告知的。
萧绍瑜的宣传攻势那么猛,身处睢陵迎宾馆的元睿想不知道也难。
“呵呵,正如彭城王所想。神交多日,本王自当略尽地主之谊,好生款待彭城王才是。”
萧绍瑜答得从容,淡笑清纯。
他和元沐神交的成果,就是九万匹战马的“超值”交换,元沐略有皱纹的脸庞不觉一抽。
还想再坑本王一笔,是吧?有种,你就放马过来吧!
元沐想的没错,萧绍瑜就是打的这个主意,梁帝那他总得上交答卷吧。
在“不可逼迫彭城王过甚”的精神指导下,他一改公文往来的枯燥模式,盛情相邀。
至于开口的时机,怎么着也得让元沐先欣赏一下戏曲,待其身心放松之时才好张嘴嘛。
“南康王一片盛情,本王领了,为两国消弭误会、和睦相处,同饮一杯。”
拿起案几上斟满苏黄的酒杯,元沐提酒。
侍女为萧绍瑜满上苏黄,他举杯笑道:
“便以大梁吴郡名酒,预祝两国永世和睦,请。”
二人同饮,皆笑容满面,却没人会信“永世和睦”这句鬼话。
这时,四周的掌声、喝彩声,响了起来:
“李楼主要登场了!”
显然,其中有人不只看了一场,对剧情是很熟悉的。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办睢陵慈善院,自任名誉院长,收留流民中的老弱,仁爱之名广播。
王府侍郎、睢陵纸官李景轩,招募千余工匠于流民,济阴流民为之一空。
睢陵书行掌柜李婉儿,售魏和议副使元睿五经一万套,优惠定价战马一万匹。
帝盛邀魏彭城王,晤于睢陵媚香楼,共赏戏曲《大梁书生之瑜情蔚了》,共祝两国永世和睦,开创大梁外交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