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宗焕终于到了
在萧绍瑜的务实治理下,屯田大政的落实、流民的吸纳与妥善安置,驱散了济阴天空的阴霾,四野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太平之景。
随着冗余小吏的变相裁撤,济阴官吏队伍变得更精简,人少了,很多上不了台面的龌龊事也就藏不住了。
处理了几个背景不硬的出头鸟,对济阴官场的风气多少有些改变,亦未触及本郡士族核心利益。
在底层济阴百姓的心中,萧绍瑜廉洁从政、惩办恶吏的正面形象,却是牢牢的树立起来了。
整个济阴以率先走出战争阴霾,四野生机勃勃,城内井然有序的昂扬面貌,呈现在北魏和议正使宗焕的眼中。
“宗正使,一路辛苦,本王谨以此杯,致以衷心问候。”
萧绍瑜设宴款待迟来的宗焕,俊面和气而不失亲王威严,纯熟的说着外交辞令。
“谢南康王美意,路上牵绊于琐碎,延误了和议日程,错在本使,谨以此杯致以万分歉意。”
宗焕坦然承认了延误和议之责,表现出了足够的友善。
即将成为萧绍瑜大舅哥的副使元睿,接了采购耕牛大单的首席武官杨彦超,二人自然更不会破坏和议前的友好氛围的。
“为了两国永世和睦,元副使,请同饮此杯。”
徐温举杯,招呼元睿。
外交场合是讲究身份对等的,二人同为两国和议副使,初步沟通为和议做好铺垫,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徐副使,请。”
元睿欣然举杯回应。
他们父子倾尽营中战马,为的就是以和平的方式平息战火,全身而退。
现在,筹码已无,他自然要放低身段。
同样是首席武官,面对悍将杨彦超,陆子瑰则多少有些不自信。
论出身,他远高于杨彦超,然身为战将,挺胸抬头的资本出于实实在在的战绩。
在这方面,他是不能与杨彦超相比的,自然气势上要稍逊一筹。
“陆将军,少年英豪,本将慕名已久,来,干一杯!”
杨彦超主动示好,给陆子瑰的感觉是特别真挚,陆子瑰甚至产生一种错觉:
我们是一个量级的悍将了?
其实,杨彦超就是拿了萧绍瑜的好处,怎么着也得给他未来的小舅子一点面子不是。
看了一眼略有迟疑的陆子瑰,满饮一杯苏黄,置杯于案的萧绍瑜从旁解围:
“子瑰,杨将军乃魏国悍将,你亦是大梁重将,莫要生分,尽可豪饮。”
萧绍瑜捧了捧陆子瑰,无形中将他提升到与杨彦超同等量级,所谓莫要生分,实则是莫要妄自菲薄的委婉说法。
他要的是陆子瑰展现出南梁战将的强势,装点逼,逼装大了,那都不是事,不是还有他这个财气逼人的姐夫在后面撑腰嘛。
萧绍瑜强娶人妻,狂赚战马三万匹的英雄事迹,已将陆子瑰震得外酥里嫩、心服口服下辈子都服了。
见姐夫这个正使就是一个不怕事的主儿,陆子瑰的胆气壮了起来,声音也豪迈起来:
“来人,换大碗,上苏黄!本将要与杨将军一醉方休,来日沙场再兵戎相见不迟!”
装逼没毛病,就不能整点廉价酒么,你个败家小舅子!
回头本王让仙儿好好教育你,用赤焰火龙鞭教育,必须啪啪的玩命抽!
萧绍瑜有点心疼媚香楼提供的苏黄了,那可都是他的血汗钱啊,心里难免有一点点的邪恶。
哦不,应该是善意的教诲,不能眼看着陆子瑰滑入败家的深渊。
抽两鞭子没啥事,浪子回头金不换嘛,抽死了算他倒霉、身板太弱,怨他姐感情太深、下手太狠。
前有表弟范伯勋,豪饮苏黄撩妹绿珠,现在又来个小舅子陆子瑰,拿苏黄当水跟杨彦超拼酒。
在女人缘上,可谓天命之子的萧绍瑜,不得不感叹败家兄弟太多了。
“哈哈哈,大碗更好,本将怕你啊!”
“莫要嘴硬,今日本将就喝到你怕!”
杨彦超是在按萧绍瑜事先给定的剧本演,陆子瑰纯属仗着姐夫的势纵情发挥,玩命装逼。
在二将的共同努力下,宴会总算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了。
这一切不是萧绍瑜单纯的要捧小舅子陆子瑰,展现南梁战将的风采,而是他要主动搞事。
若是和议一帆风顺,他这个正使的功绩不也大打折扣了么?
掌握柔然南下的底牌、榨干了元沐所部战马、利益收买了杨彦超,一副王炸在手,若不搞事,那就不是萧绍瑜了。
知道前两条底牌的徐温,也没有阻止陆子瑰的出格之举,适度展现南梁战将不惧北魏悍将的精神面貌,他是支持的。
战场上打赢了,谈判桌上硬气点,这是很自然的事。
虽有些许不和谐之音,然总体上宴会主基调还是友善友好的。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宾主尽欢之后方才散去。
回到郡衙,一边饮茶醒酒,萧绍瑜一边和徐温聊着:
“徐詹事,以你所观,魏国使团的和议底线在哪里?能否割地予大梁?”
宴会虽非正式和议,却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萧绍瑜想听听徐温的见解。
梁帝的谆谆叮嘱言犹在耳,徐温才名又是极盛,他自当兼听则明。
又因徐温明面上仍是太子的人,他又有所提防,像与杨彦超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不能透露的。
“九殿下心中明明已有决断,何须问下官呢?”
不负“强项詹事”之名,面对萧绍瑜的明知故问,徐温展现出了自己倔强的一面。
柔然南下,北魏自然有罢兵南梁的需求,至于和议底线,大体上应该是恢复战前两国边境线,割地绝无可能。
不论是以往的外交经验,还是梁帝为本次和议定下的基调,都不包含割地这个选项。
徐温不愿回答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是在暗示萧绍瑜不可过于骄纵,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北魏有两面作战的困境,南梁也有自身财力窘迫的难题,不是说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就能信口施压、妄自增加条款的。
“呵呵,徐詹事莫要介怀,本王只是在探讨一种可能,不会贸然提出这项条款的。”
萧绍瑜笑道,他并不介意徐温的耿直,相反,还是很欣赏的。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说出逆耳忠言的,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不同声音不可泛滥,如明末之东林党人,泛滥的结果便是莫衷一是,水搅得浑,事却办不成。
然亦不能禁绝,就事论事提出不同意见,以便将事办成办好,这种务实良臣是要保护鼓励的。
这时,范伯勋匆匆入内,沉声禀报:
“殿下,出大事了,魏国使团遭遇行刺!”
《梁书·武帝纪》载曰:
魏国和议正使中常侍宗焕至睢陵,帝宴之。
是夜,魏国使团遭遇行刺,为即将到来的两国和议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