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兴师动众来旅游的吧
没有让济阴军将士们等候太久,一阵阵浓郁的饭香随风飘荡,沁人心脾,无声的吹响了早饭的集结号。
全军以班为单位,围坐在火堆旁,放下了紧绷一夜的神经,不由自主的带着几分贪婪,深深吸了一口徘徊在饭菜之上的香气。
倏忽间,将士们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
一番风卷残云,徐徐夏风尚来不及吹散饭香,将士们便饱嗝迭起,眼眸微弯,满足之感自然流露,手中之碗早已空空如也。
可见,一夜急行军下来,将士们都饿极了,也疲乏了。
安排好执勤和换班次序,全军将士便入帐休息了,萧绍瑜带着团级军官巡视一圈营垒,和执勤士兵谈谈心,一番鼓励后,就回到位于营垒中心的王帐,开起了“行军总结会”。
萧绍瑜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出一团和谐之气,诸将于庄重之中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温馨。
一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一股勃勃般盎然生机与朝气满溢而出,充斥王帐。
萧绍瑜明眸闪动,思维灵逸,如奔驰中的骏马,忽左忽右,带领着诸将思绪跳动于行军中的每个细节,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其间不乏真知灼见,点睛之语。
诸将亦是不甘人后,在澎湃激情中各抒己见,不仅发现了问题,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了相应的解决之道,诠释着什么叫实践出真知。
待诸将发言完毕,萧绍瑜简言总结道:
“从一夜急行军的表现来看,连续行军六十里全军还是有所余力的,足够应对一场遭遇战。
行军阵列、哨探警戒、安营扎寨等都是严格遵照条例执行的,可见,大练兵的效果显着,你们也都用了不少心思。
多则一日,少则半日,元法僧的三万大军便至,此战我军既不袭扰阻敌、亦非奔袭破敌,而是要打一场不胜不归的营垒防御战。
大家先行回去休整,午前务必做好战前动员,此战便拜托大家了!”
“必与元贼血战到底!”
诸将斗志满满,战意高昂,齐声回应他们的统帅。
没有像对徐温说得那样,萧绍瑜主动放弃了袭扰阻敌这个选项,因为他要以济阴军之力击败元法僧。
这既是对济阴军大练兵效果的实战考核,也是为了强化两个团的战斗意志和协同作战的默契。
强军之路,必经血与火的考验,实战才是最好的练兵。
不采用奔袭破敌之策,萧绍瑜是考虑尽量减少全军阵亡率,毕竟这两个团是他的起家部队,自然要格外珍惜。
在陌刀、明光铠尚未列装全军的情况下,打一场营垒防御战,显然更利于保存实力。
不管元法僧其人军事素养如何,两军兵力对比悬殊是不争的事实,萧绍瑜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是不会轻敌的,轻敌乃是取死之道。
时间很快便来到正午,经过休整的济阴军将士恢复了出战前的龙精虎猛,精气神的回归令他们更加渴望战斗的到来。
一双双热切的目光,凝望着魏军应该出现的方向,然而元法僧所部并未出现。
“林堂主,派你的人出营哨探魏军踪迹,并向燕城的柳刺史通报我军的情况,请他相机助战。”
萧绍瑜正式而严肃的命令林瑶仙,济阴军中皆以官职相称,他是在遵守自己制定的条例。
无情的战争面前,不允许私情的存在,这里没有娘子,只有战友。
“标下领命。”
林瑶仙干脆回应,她读过萧绍瑜制定的条例,也知道此时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
萧绍瑜按捺着心绪,耐心等候着,元法僧所部援军迟迟没有出现,对他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至少全军将士可以继续休整。
这一等便是半日,黄昏时分,夕阳掩映中,典签府探子疾驰归来。
“报!魏军大部滞留燕城城下,魏将元景隆率军一万正朝此处缓慢行军!”
滞留燕城城下,可以理解为牵制柳世权,隐蔽大军行踪,以便对梁帝所率梁军主力发起突然袭击。
萧绍瑜产生疑惑的是,牵制柳世权何须二万人马,一万人马足矣,元法僧应该发兵二万南下才是,兵力过少怎能有胜算呢。
元景隆这个名字萧绍瑜不陌生,知道他是元法僧的儿子,时年三十有余,正值壮年。
但他为何要缓慢行军?萧绍瑜就看不懂了,这很不科学。
“可与柳刺史取得联系?”
萧绍瑜沉声询问。
“标下已将我军情况告知柳刺史,柳刺史让标下转告殿下:这支魏军已滞留燕城半日,莫名分兵,意图不明,请殿下务必谨慎对待。”
显然,柳世权不认为区区一万人马能对梁军主力造成威胁,对于萧绍瑜所率的济阴军,却是大敌。
“再探再报!另请柳刺史勿让柳参军轻易出战!”
萧绍瑜决定静观其变,反正自己守着要冲,不担心元景隆这一万人马能绕过他奇袭梁帝。
不管是出于傲慢,还是另有所图,子夜或明晨便将一见分晓。
他反倒是担心,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柳文菲贸然出战,来援自己。
她虽勇于战阵,却不可屡涉险境,睢陵之战那等战绩不是每一次都能打出来的,战争从来都是充满着变数的。
临近子夜时分,典签府探子再次归营。
“魏将元景隆所部,距此二十里安营扎寨。”
安营扎寨?这他娘的算哪门子突袭!
萧绍瑜心中严重鄙视之,在他看来,元景隆应该昼夜行军南下奔袭,方能利用突然性对梁帝所率梁军主力造成一点骚乱。
缓慢行军,安营扎寨,这是兴师动众来旅游的吧。
难道这支魏军意在迷惑我军,涡阳方向另有大军?不对,即便涡阳方向魏军有大动作,也避不开燕城,更绕不过本王这里。
“着人速往涡阳方向哨探,并在营垒方圆二十里内地毯式搜索,一经发现魏军,速报本王!”
尽管觉得可能性不大,萧绍瑜还是选择了谨慎对待,他要在战前掌握魏军态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率济阴军等候一日,魏将元景隆所部一万人马距营二十里安营扎寨,意图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