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梁帝之阳谋
厉维钧和周刚峰二人既是袁安平弟子,便是梁帝师弟,梁帝深知其才,对其素来颇为倚重,否则也不会将三法司之二交到二人手中。
尤其是周刚峰,与苏霖之一明一暗,是梁帝监控诸王百官的雌雄双剑,由此可知梁帝是将他视作股肱的。
而且梁帝既知二人入袁府劝袁安平上劝进表,又岂能不知二人为稳定朝局在京中多方奔走呢?
梁帝从容说道:“袁师不必如此,朕知厉、周二卿为国事不辞辛劳,甚至不惜个人名节,如此忠肝义胆之臣,朕不会杀他们的。”
袁安平暗自松了一口气,暗道:只要不死便好。
他也知道二人入局过深,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关键是看梁帝将其贬谪到什么程度,又贬谪到哪里,希望不要是蛮荒之地。
一旦贬谪到蛮荒之地,便意味着二人失去了被重新启用的可能,一身才华终将埋没于千里之外。
“朕意,贬徐卿为南康王师,贬周卿为南康王从事中郎,贬厉卿为南康王咨议,二位以为如何?”
袁安平与袁昂交换了一个眼神,皆觉出此中的不同寻常,三位朝中重臣都贬到南康王幕下,绝对不会是巧合,必是梁帝有心之举。
二人读懂了对方的眼神,答案是呼之欲出的:陛下要扶植九殿下。
袁昂当即跪陈:“陛下,九殿下非嫡出,不可啊!”
见他看出了自己扶植萧绍瑜之意,梁帝顿行瞒天过海:“袁卿,朕决意让诸子就藩,晋安王出镇雍州,豫章王出镇巴蜀......皆需择良臣辅弼,朝中尚需群贤辅朕,也只好委屈南康王只得三罪臣了。”
梁帝的说辞,足以隐藏他扶植萧绍瑜的真实意图,朝中多勋贵、世家子弟,按照惯例,他们才是充实皇子幕府的主力。
萧绍瑜却只是得了三罪臣,任谁也不会认为这是梁帝对他的重视,甚至这就是一种轻视,须知时人重门第、重官声。
厉维钧和周刚峰属清流一脉,门第是二人天生的短板,经此番贬谪,多年积累的官声亦必消亡。
徐温出身东海郡望,且为齐鲁诸徐郡望之首望,然经此番贬谪,其辅弼太子不利之名便将遍传朝野,位列建元八骏之才情难免遭人诟病,东海徐氏乃至齐鲁诸徐势必失势于朝。
可以说,三人的官声和背景,非亡即衰,在朝臣看来,他们的加入并非是萧绍瑜的助力,反而会部分抵消萧绍瑜此役中的功勋。
而梁帝则有另一番考量,经历过宋齐更迭,更是亲自操盘了齐梁更迭,他对人才作用的理解之深要远超旁人。
他所表现出的,对士族的重视远超寒门,那是所处位置决定的,皆因士族势大,这是他驾驭士族的一种帝王权术。
而萧绍瑜远在济阴,又以三罪臣掩盖其此役所绽放之光芒,相对的,在使用人才方面,他具有梁帝所无法比拟的灵活度。
“陛下,圣明烛照,臣妄言了。”袁昂坦诚道。
他所坚持的,其实是嫡长制,只要梁帝不废嫡立庶,他便无须规劝。
这时,袁安平说道:“陛下,尚书令不可虚位过久。”
尚书令统领六部,乃主持朝政之宰辅,若虚位过久,政务处置必然延宕,国家机器便近乎停摆,此于南梁实大不利。
梁帝早有筹谋,他苍眸一闪,沉声说道:“袁卿,朕擢你为尚书令,中书监一职便有刘卿进位吧。”
刘卿指的是现任中书令刘广博,谢宣怀一死,他必然要谋求尚书令之职,以此巩固太子一党之权势。
而梁帝是不会再将尚书令此要职交到太子一党手中的,他必须择亲信之臣任之,且要让刘广博无话可说,输得心服口服。
朝中能稳压刘广博一头的,尚有数人,比如武宁侯陆瀚清,但梁帝最终选择了袁昂。
论门第,袁昂不过是稍逊刘广博而已,论官职,他正好是刘广博的顶头上司,故由他出任尚书令,可令刘广博闭嘴。
除了这方面和梁帝对袁昂的信任,梁帝看中的是袁氏一门謇谔之风,謇谔即刚直敢言。
谢宣怀把持尚书省十年之久,心腹党羽必然遍插六部,新任尚书令极有可能陷入令不出省、下属敷衍了事的窘境。
若想政令畅通,梁帝必择一刚直之人,惟刚直方敢言,自然敢于对谢宣怀之余党动手,使尚书省恢复它应有的运行状态。
另外一层意思则是,擢刘广博进位中书监,便意味着梁帝不打算追究太子了,否则刘广博应在剪除之列。
梁帝相信刘广博能够领会其意,而尚书令之职多少有点交换筹码的意味。
让出尚书省大权,朕保太子与你门阀刘氏富贵权势!
梁帝既然不追究太子,又擢升刘广博,自然不会动刘皇后,这也是刘广博能够接受现实的一大筹码。
袁昂领会梁帝之意,拜领道:“臣叩谢陛下,必尽心辅弼,使政令畅通,恢复国力,弥补此役之耗。”
利用新约签订带来的和平时期,大力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这是尚书省的职责所在,袁昂没有被复杂朝局迷住眼睛。
他知道,国力强大才能确保南梁国内的稳定,才会有日后北伐中原的可能,自然不敢怠慢,并做好了大刀阔斧革除弊政的心理准备。
袁安平突然请辞:“陛下,老臣老朽,请容老臣辞去国子祭酒之职。”
他之所以要在此时请辞,其实不难理解,其弟袁昂已任尚书令,掌国政,他再任国子祭酒就不合适了。
须知国子学乃勋贵子弟汇聚之地,经过经考入学的寒门学子亦是南梁官员之后备。
也就是说,国子祭酒乃南梁后备官员之师,在他们心中具有超凡入圣的崇高地位。
袁氏兄弟,一人握有国政大权,一人于百官中享受崇高声誉,将置梁帝于何地?
梁帝笑道:“朕准袁师所请,您所任其余各职仍保留,空出来的国子祭酒便由袁卿兼领吧。”
梁帝以其博大胸襟,将国子祭酒也委任于袁昂,顿时令袁氏兄弟感激涕零,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梁书·武帝纪》载曰:
高祖贬太子詹事徐公温南康王师,贬御史中丞周公刚峰南康王从事中郎,贬刑部尚书厉公维钧南康王咨议,免太傅袁公安平国子祭酒,擢中书监袁公昂尚书令兼领国子祭酒,擢中书令刘广博中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