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进屋就看到皇后正在插花。
“皇后倒是好兴致。”
“皇上来了。”皇后立即从凳子上站起来,准备行礼。
皇帝亲自扶了皇后准备行礼的动作。
“朕早说过,没有外人在的时候,不必行礼,我们是夫妻。”
皇后笑笑没有接话。
“皇帝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朕来看看你。”
皇帝坐下后,如花奉了茶进来,放下茶盏后就退了下去。
“皇后啊,你说朕怎么就养了这么一个不孝的儿子。”皇帝独自一人感叹。
“皇上,普通百姓家且有不孝人,更何况咱们皇家。”
“你说说老二怎么就这么糊涂,干出这样的事,还胆敢私自养兵,当初就不应该让她母妃养着他,应该另外给他找一个养母,说不定就不会被养成这样。”
“皇上你对各位皇子皇女已经很好 了,不用自责。”
“朕就是难受,朕也知道诸位皇子一天比一天大了,心思也一天比一天大,可朕还没有老,还轮不到他有想法的时候。”
皇后就安静的当个听者,并不插话,后宫不干政,她还是知道。
“你说他私自养兵,是准备哪一天造反吗?”
“皇上说得严重了。”
“哪里严重,他如果不是那样想的,如何会做出那样的事。”
“皇上吃点点心,这是小厨房刚刚做好,你喜欢吃的。”
皇帝拿了一块点心咬了一口,然后说道:“还是皇后这里的点心好吃。”
皇后就这样静静的陪着皇帝吃了点心,又喝了茶。
等皇帝心情平复一些后,才从皇后的坤宁宫中出来。
“走,回御书房。”已经出来这么长时间,还有那么多奏折没出来。
“起驾御书房。”卓公公喊了一声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跟在皇帝身后。
到了御书房后,皇帝专心处理这几天的奏折。
心里却想着,二皇子犯下如此大的事,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毕竟怎么说也是自己儿子,幸好是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冷静了一晚上后,第二天早朝后,皇帝就留下了丞相到御书房议事。
“快请丞相大人坐。”皇帝见丞相大人进来后就让伺候的人给丞相大人搬椅子。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丞相大人坚持行完礼后才起来坐下。
“不知皇上找微臣何事?”
“丞相大人,你说二皇子如何处理比较好?”
“皇上,臣说句不中听的话,二皇子的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其实他本心并不坏,只是想多得到皇上的认可。”丞相大人想了想说道。
“朕也是这样认为,可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说什么都迟了,虽然目前把他关在宗人府,但总要处理,不能一直关在那里。”
“是,臣恳请皇上从轻发落。”丞相大人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跪下。
“丞相大人觉得如何从轻发落。”皇帝看着跪在下方的人,并没有立即叫他起来。
“皇上,可以把他圈禁,让他好好思过。”丞相大人见自己求情皇帝并没有生气,这才斟酌着说出心里的想法。
其实皇帝也是这样想的,但这话不能由他说出口,否则朝臣反对。
“朕也觉得丞相大人的想法可以,丞相大人请起。”
“微臣谢过皇上。”
“丞相大人可有什么好的想法,随着皇子越来越大,以后还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这样的事情,朕不想看到他们兄弟相残。”
“皇上现在才都中年,现在立太子有些尚早,但随着诸位皇子长大,臣觉得早立太子早好。”
皇帝心里嘀咕,还是丞相懂朕啊。
其实他也想过立太子,只是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用急着立太子,只是诸位皇子已经长成,并开始有了储位之争。
“臣请立太子,稳固朝堂。”丞相大人大着胆子跪下,也不知道他今天请立太子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历朝历代因为争那个位置,不知道要牺牲多少人。
“丞相大人先起来吧,朕考虑考虑。”其实对于太子人选,皇帝心里一直有数,只是没有册立而已。
照如今这样看,看来只能尽快册立太子,才能打消其他皇子的心思,希望能阻止他们心里的想法。
皇帝又留了丞相大人中午一起吃饭,然后才放丞相大人离开。
从宫里出来后,上了自家马车,丞相大人后背衣服都是湿的。
今天真是太险了,幸好他顺着皇帝的话说,不然肯定惹来皇帝的怒火,估计最近朝里就会有人提出立太子事宜。
三皇子一点都不关心今天皇帝今天单独留下丞相大人何事,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肯定是为了二皇子的事情。
至于皇帝和丞相大人在御书房商议立太子一事,朝中没有人知道。
但并不妨碍,朝臣心里的想法。
下午京都都传遍了,二皇子因为想谋反,被关了起来,到处都有关于二皇子的传言,具体怎么处置并没有消息传出来。
王老爷在酒楼听说了二皇子的事情,总算放下心来,还是三皇子厉害,这么快就解决了二皇子,同时也解决了自家的危机,但经过这次的事情,自家已经被绑在三皇子的船上,其实他从来没想过加入诸位皇子相争,一个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市井流言越传越烈,总算在这一天早朝皇帝让人宣读了对二皇子的惩罚。
“...现特将二皇子圈禁在二皇子府,府里一众人,没有圣旨不得外出。”
朝臣对这个结果也是满意,至少皇帝没有虎毒不食子,皇帝还是仁善。
皇帝虽然圈禁了老二,但如果新皇登基,他这些年在府里表现好,还是有机会出来。
这也算皇帝苦心为他留了一条后路。
二皇子在宗人府等到皇帝的圣旨,恭敬的接了圣旨。
“儿子谨遵圣命。”
在宗人府这么多天,二皇子心里还是有些悔意,想到小时候皇帝待他的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皇帝对他越来越忽视,又加上母妃一日又一日在他耳边说,让他心里越来越不忿。
也有可能是后面皇子越来越多,皇帝也就没那么在乎他,可这次他犯下这么大的错,皇帝也只是把他圈禁在府里让他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