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听尧邦开口道:“我寻思着,与其被动挨打,并且让叛军堵住关隘,令整个京畿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开关一搏,让敌人感受下压力。”
聂璞心里叫好,口中却打趣道:“这么说,将军终于想杀出去找风梁拼命了?”
话音一落,两人同时哈哈大笑,笑声中透露出心意相通的欣慰。
笑毕,尧邦进一步解释道:“我想好了,干脆派一支队伍出城屯兵,与雄关成犄角之势,彼停则扰,彼攻城则袭其后路,彼攻我则退,让风梁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那就要分兵啊,你想好了谁守城,谁出城吗?这两边都干系重大啊!”聂璞这时问这个问题,就是要看看尧邦用人方面的能力。
“可否请大人镇守关隘,小将领兵出城,这样两边都有保障。”尧邦显然早就想好了人选。
聂璞却道:“我有个建议,既然要给风梁真正带来压力,出城兵马一是要数量足够,二是不要集中在一处,干脆兵分两路,免得被叛军咬住不放。”
“好是好,不过人手不够啊,还有谁能领兵呢?”尧邦这下是真挠头了。
“我不行吗?我和你各带一军分别出城,到时与城中形成三点呼应,风梁真要焦头烂额了。”聂璞胸有成竹。
“好是好,大人这是甘冒奇险,有事可不好向朝廷交代啊!再说,谁来守城呢?”尧邦迟疑。
聂璞大有深意地问道:“我问你,这剩下来的,城中谁的威信最高?”
尧邦有些沮丧地回道:“自然是宋鱼,不过……”
“他会叛卖关城吗?”聂璞追问。
“那倒不会,再说他要那样做,也会受到诸多牵制,难于得手。”尧邦摇头。
“那不就行了?”聂璞摊手。
尧邦又是一阵迟疑,终于下定决心道:“行,那就这样。可否请大人移驾中军帐,汇集大小将佐发布军令。”
聂璞点头,知道他是怕压不住宋鱼,要借自己带来的皇室之威,来镇一镇那个从来不服他的老将。
不过,对尧邦很快就接受了自己重用宋鱼提议的态度,聂璞还是感觉比较欣慰,这体现了一个人临事的机变和胸襟,有大将之风。
在中军帐,聂璞出面说明分兵出关安排,尧邦只是扮演一个听众。
自从聂璞来到军中,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迟迟没有主将的禁军,默认聂璞为统帅。
这确实奇怪,一群骄兵悍将连尧邦都不服,却立马认可了少年得志、毫无军中资历的聂璞,这让聂璞自己都觉得奇怪。
后来他才想明白,原因其实很简单,正因为他非军队系统出身,除了全皇支持,在朝中、军中毫无资历背景,来到雄关也连一个监军的实职都没有捞到,说明只是来走走过场,不会挤占任何人的位置。
而这时恰好少壮派与资深派僵持不下,聂璞这一来,反而成了两边都能接受的调停者,暂时的领袖。
不过,两边对待聂璞的态度还是有差别的,从尧邦那里,聂璞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是坦诚,而从老将们那里感受得更多的是敷衍,尤其是宋鱼,敷衍里还有一些躲闪。
当宋鱼从聂璞口中听到这样的安排时,他知道这是尧邦想出来的点子,至少是尧邦和聂璞二人商量出来的点子,但他却不想直接反对聂璞,也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确实,目前叛军只是被上一次伏击震慑住了,一旦再次依仗人多势众合围上来,想要出城就困难了。
如果叛军打消顾虑,全力以赴地攻城,雄关守不守得住真不好说。
在禁军主力出关被歼前,十万精锐屯兵关内都被乘隙攻破过,现在兵力不足且以新兵为主,情况不容乐观。
别看敌军两次攻入内城都吃了大亏,但绝不意味着下一次城破,必然还有这么好的运气。
一旦几十万大军冲上关来,现在这批未见过血的新兵挡得住?大军碾压之下,什么样的法阵还能起作用?
宋鱼之所以在军中有那么高的威望,成为禁军中老将们的代表,本身就以老谋深算闻名,对目前的状况早就有过通盘考虑,只是没有了尧邦那样的英年锐气,没有首先提出主动出击而已。
他想了想,道:“聂璞大人目前是军中主帅,尧邦副将也是举足轻重,贸然出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雄关城不好交代啊。”
聂璞和尧邦相视一眼,均在心中想:这人谁啊,居然自以为可以代表雄关?
一瞬间,聂璞都有些动摇了,心想让这人留守雄关是否合适,会不会有什么不妥,或者给尧邦埋下祸患。
反而这时尧邦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诘问道:“请问宋统领,沙场征战,冲锋陷阵,禁军中包括仙逝的先主将,可有谁比得上我?”
宋鱼摇头。
尧邦颔首道:“那还有什么可争论的?至于大人嘛……”
“要不,大人就留下来守城吧?”宋鱼及几个将领都纷纷开口道。
在聂璞的感觉中,真正想留下他来的,似乎仅有尧邦。
现场的其他人属于话到嘴边,不得不有所表示,而那个宋鱼,更是给他一种矛盾的感觉,好像既怕他留下来又怕他出去。
随着修为提升,聂璞的灵觉更加敏锐,对场中诸人情绪的细微变化都有感应,当然,这也因为军营中多属不善掩藏情绪的粗鲁之人,且修为都不高。
是不是怕我在军中待久了,就不走了?聂璞想道,看宋鱼这样子,不像个职业军人,倒像个凡事以谋取权位当先的官场油条。
聂璞真想顺势大手一挥,说,那行,我不走了,另外再找个人,要不宋鱼去吧,但转念一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目前形势看起来没多大问题,实则危如累卵,被大军围困久了,不需要破关,说不定内部就瓦解了。
既然要出去打破封锁,创造机会,就必须身先士卒,在与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中,既能保存自己,又能给敌人造成惊扰甚至损伤,最合适的人,其实都不是尧邦而是自己。
因为这非常依赖主将的个体修为,而自己从如意洞天出来后,修为已接近常道高手,更于武道杀伐极有心得体会,自忖不弱于传说中的大武者,加上超于常人的灵觉,这些都是保命的本钱。
这一次,可不同于尧熙园被强令出关,在不知敌的情况下盲目前进,自蹈死地。
至于宋鱼,看他的样子,真要放出去了,不知要出什么样的幺蛾子,不如放在城里,只要法阵的掌控权没在他手里,就翻不起什么大波浪。
最后,还是聂璞和尧邦二人各带五千精骑出城,一南一北下寨,如两只随时准备出击的拳头,对准风梁的大本营。
这支骑兵的装备以快捷机动的轻骑兵为基础,但却远比一般轻骑兵装备优良。
人与马匹的配备比例达到一比三,强弓硬弩的装备得到加强,其他粮草军资的准备都更加到位。
这一去,虽说背靠雄关,但外围沦陷已久,可以说是孤军深入,二人都做好持久游击战的准备。
二人分手前,尧邦屏退左右叮嘱聂璞道:“万一情况有变,请大人直接回上都吧,只要全皇还在,皇朝的希望就还在。”
聂璞一愣,心想这人如此悲观,竟然有了要自己带着郑全逃亡的打算。他是了解到叛乱前夕,郑全跟着自己溜达过一趟,才会有这样的提议吧?
转念一想,他也对尧邦嘱咐道:“如果情况不对,将军要想办法回到雄关。我相信尧邦在,尧家军就不会灭亡。”
尧邦听了这话也是一愣,暗道原来大人也不信任宋鱼,可却提议他守城。
……
自从雄关分出两路兵后,风梁军就十分难受。
原来驻扎在要道摁住京畿咽喉以逸待劳,时不时派出骑兵劲旅沿外围扫荡一番,高兴了就试探性攻一下关,经常让守卫的禁军手忙脚乱一阵。
虽说时不时要对付出关冲阵的禁军,但那是癣疥之患,只要应付得当,不足为虑。
按风梁的想法,只要持续保持高压的态势就好,随着京畿以外州郡的经营巩固,郑氏皇朝可能连寻求类似四大属国的出路都不可得,只能重蹈林氏皇朝的覆辙。
根本没必要去拼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才能凸显他这个谋略大师的高水准。
但城中分兵后,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风梁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
对方好像看穿了自己的打算,两支骑队左右穿花般开始实施骚扰,而且这种骚扰不断升级,要逼着自己改变策略。
最开始,骚扰主要针对大本营,比如在大军修整之时在营外狼奔豚突一番,或者趁着夜色擂鼓放箭,让联军一夜惊扰。
后来,逐渐摸透了联军行动规律,好几次截住风梁派出的巡查队,杀了个落花流水,甚至把并州派出押送粮草的车队截住,赶散押送队伍,一把火烧光了大军的补给。
更要命的是,现在攻城行动也受到极大干扰。
往往这边才开始攻城,敌军就从背后杀上来,使攻城部队腹背受敌,人去少了可能就有去无回,去多了被陷住,还得大本营接应才能脱身。
等风梁决心清剿这两支神出鬼没的队伍时,才发现对手实在太精明了,只要情况不对,立即逃之夭夭,从不缠斗。
雄关城外那一马平川,既利于叛军集结,同样也利于禁军马队的快速转移,只要一撒开蹄子,那些不断回身射箭狙击敌军的轻骑兵,就很难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