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亲自赴战场,虽是倏然之举,然心中已定,未曾告知心然、林紫夜与李怡萱三女。三人亦如风中之花,默默看着他离去,却无言语相送。心然心头微动,眼中却无半分言语,似有所觉,然而深知孙原心事重重,非她所能扰者。林紫夜眉头一挑,亦未言其所思,素来深沉内敛,彼此间的默契,已不需多言。至于李怡萱,柔如水,深知孙原行事一向率性而为,若真有事,必会言之,然此刻心中虽有所挂念,却未曾开口,亦未曾追问。
在府中,郭嘉心中自有盘算。孙原既已隐去,他则需细心安排,维持府中的虚假安稳。每隔几日,他便命人送去清韵小筑些许菜蔬,似是无关紧要之物,却已是细细密密的安排。孙原一向不问府内琐事,俸禄不过是一介微薄之物,尽数交由府内少府精打细算。若非郭嘉心细如发,孙原恐怕早已在这些庸常之事中迷失,耗尽俸禄,连最基本的生计也难以维持。那几个月前收得的礼物,大半已用来填补郡中的空缺,按孙原那般挥霍的性情,恐怕连他所有的俸禄都未必足够支撑府内开销。郭嘉心知,若无自己在暗处为孙原操心,恐怕连府中的细节也难以维系,何况战场上的风云变幻,更非他所能预料。
郭嘉所作所为,皆是谋定而后动,巧妙布局,以确保孙原离去后的空缺不被察觉。既要保全孙原的名声,又需紧急与沮授、审配、和洽等人共商对策,面对董卓所图之事,不敢懈怠半分。董卓早已盯上流民大营之事,非一日两日,半月征战未能见成效,魏郡仍需供给军粮。冀州各郡因年年征战,早已荒芜,民生凋敝。即便是些许余粮,也难以寻觅,民间的粮价早已飞涨至一斗三千钱,若非沮授以铁腕手段严控粮价,恐怕百姓早已哀号遍地,流民更是汹涌成潮。
此时,郭嘉心头暗自思量,若非沮授极力掌控,恐怕魏郡早已陷入瘫痪。相比之下,豫州各郡的粮价已高至万钱一斗,而魏郡还能维持相对平稳,已是难得的稳中有进。郭嘉心中有数,若要继续维持这一局面,恐怕已无更多的余地。粮草之事,关乎一地安危,稍有不慎,恐酿成更大的灾难。再者,魏郡虽暂时得以平稳,然而董卓手段阴险,局势微妙,如何应对才是当下最为急迫之事。
魏郡掾属罕有懂兵事的,此刻挑大梁的是臧洪。臧洪父亲乃是有战绩的匈奴中郎将臧旻,早年也是读过兵书的,勉强以魏郡太守门下督盗贼接任魏郡太守营的指挥。然而他并非天生习武之人,对军中事务亦不甚熟悉。正是因如此,他才在这片军营之中,行事低调,虚心向周围将领请教,兢兢业业,恳切与士卒们同吃同住,细心观察军中的点滴变化,实在让人看了动容。
在军营中,臧洪常与士卒一同共餐,一同宿营,常在闲暇之时,询问他们的训练是否得当,饮食是否足够,受伤后急救是否及时,军械是否完备等等。他清楚,每一处细节都可能关系到一个战士的生死,而这些细节常常会被人忽视。颜良、文丑等人虽非出身显赫,却也是士族之家,曾经读过儒经,知礼知义,见臧洪虽是上官,却虚心请教,让他们心生敬意。二人原本是以卫青、霍去病之风骨作为楷模,却也感到臧洪的为人并无不同,反而更显其为将者的沉稳与厚重。
若不是比董卓早七日便开始募兵,只怕流民大营里的青壮皆被董卓带走了。若非臧洪早早着手,按沮授的安排,将太守府中各书佐调配至军营中协助指挥,恐怕军营里人手不足之势已难挽回。太史慈、典韦等人亦被调遣至新军训练,臧洪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若非他们早在董卓兵临城下之前七日便已开始募兵,恐怕流民大营中的青壮男子,早已被董卓一举带走,魏郡的防线岂能稳固?
然而,尽管如此,魏郡依旧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五千人新军营被临时安置在流民大营旁,地势开阔,空旷之地可供训练,却又隐含着不小的隐患。士卒们不但要日夜操练,更得在空闲时参与垦田,种植一些简单的粮食,充实营内的储备。若是过早入战,恐怕粮草不足,难以支撑军中的消耗。这种临时拼凑的防备,虽能维持一时,却也显得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规划。
颜良、文丑两人虽说家族已不复昔日荣耀,但仍自诩士族之后,多少仍保持着几分士人的气节。尽管家境没落,无法与许褚那等豪族出身相提并论,但读过的儒经仍给他们心中留下一份难以磨灭的自尊。他们与臧洪的关系自然亲近许多,而是在这些日子里的交流与合作中,逐渐结成了一种默契。虽然彼此的出身和地位各不相同,但他们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心思已渐趋一致,明白眼前之局势已经不容有任何松懈。军营中的一切,若不精益求精,必会在日后的战场上成为致命的短板。
魏郡,曲梁县城之外。
孙原的车驾在许褚和二十位许氏宗族勇士的护卫下,飞速驶过尘土飞扬的小道,急匆匆地赶到前线。这一路,他们风尘仆仆,车轮滚动声和战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即将爆发的冲突。此时,张鼎已经率领两千精锐铁骑在此地等候多时,军中严阵以待,战马静静地在营地外围踱步,士兵们在帐中低声商议着未来的战局。
三千人马已经连续风餐露宿,几乎没有安歇的地方,营地四周更是简陋不堪。连营帐都未能搭起,只能依靠随风摆动的旗帜和火堆标明所在。接到孙原的消息后,三千铁骑毫不迟疑,迅速整顿好兵马,带着疲惫却不减的决心,立刻北上,沿着洺水一路奔驰。孙原、射坚与射援三人被安排在马车中,车轮滚滚,泥尘四起,车内颠簸不止,三人被狠狠地摔得东倒西歪。纵使他们身为将领,惯于战场上的颠簸,但这突如其来的长途跋涉仍让他们苦不堪言。即使如此,孙原却没有丝毫抱怨,他紧咬牙关,坚持了六七个时辰,才堪堪赶到广平城外。
与此同时,另外三千铁骑已经将营地安置妥当,战士们熟练地布置了防御工事,周围早已环绕上几圈拒马和鹿角,稳固而坚实,防备着黄巾军可能的突袭。
张鼎的眼神透着一丝冷峻,他带领着的两千铁骑,已然在薄落亭前集结完毕。这片区域位于巨鹿郡的正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旦渡过大陆泽,便能与张角、张梁等黄巾军主力汇合。广平、广宗、巨鹿、瘿陶这些城池相连成片,形成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防线。此时,赵国相所能调动的郡国兵力,根本无法抵挡黄巾军的浩大攻势。张牛角与黄巾军主力的会师,已然成为定局。
论野战,尽管黄巾军在装备和武力上远不如经过长期修养的虎贲铁骑,但孙原和张鼎两位将军深知,仅凭六千铁骑的力量,想要攻克这些防御坚固的城池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的黄巾军,在人数和势力上都已经有了显着的优势,若是贸然进攻,反而可能陷入困境。
终于,孙原一行抵达大帐,身心俱疲的他扶着案几,稍作歇息,才缓缓地恢复了一些气力。面对眼前的简陋环境,孙原苦笑着说道:“我发誓回去绝不再坐马车了,实在太难受了。”
张鼎见状,不禁轻笑一声,随即递过一盏热气腾腾的茶水:“那恐怕公子得先学会骑马才行。军中生活粗犷,公子还需早日习惯才是。”
孙原接过茶杯,抿了一口,顿时一股咸涩味涌入口中。茶水带着粗盐的味道,略显生涩,但在此刻,他却不觉有些解渴。他抬头望向射坚和射援两兄弟,笑道:“你们也跑不了,跟我一起受这份苦。”
射援露出一丝苦笑,而射坚则微微一笑,淡定地答道:“回公子,坚善于骑马,倒是没什么不适应的。”
孙原听后,只能无奈地笑了笑,内心的苦涩难以言表。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大帐中的简陋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线条标示着接下来的战场格局。此刻,局势愈发复杂,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张鼎见孙原目光深邃,似有所思,随即开口,声音沉稳:“董卓虽有败绩,但他的主力几乎未受重大损失,并且他一直在招募新兵。只要有步兵补充,他便能够展开攻坚战。董卓绝非愚者,虽然他知道张鼎的骑兵并不能参与攻城战,但他依旧透过我向魏郡请求额外兵员,自己则组建了步兵营,准备继续对广平城施压。他心知肚明,张角正在广平城,他不仅想攻破广平,还想一举擒杀张角,从而独占平定黄巾之功。”
孙原听后,微微皱眉。张鼎继续道:“在董卓的布置中,我的铁骑并非直接参与攻城,反而是作为侧翼,主要作用是维持对巨鹿郡平原的威慑,防止黄巾军从城中突围出来展开野战。”
孙原深吸了一口气,沉思片刻,忽然一笑:“巧了,郭嘉和我在战前的谋划也几乎如出一辙。看来我们心思相合。”
张鼎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正是如此。我们虽然兵力不及黄巾军,但凭借地形优势和战术布局,仍然能在这场战争中占得先机。”
孙原倒是和臧洪的选择一样,同甘共苦早已习惯。过去在邙山中生活时,吃大麦、黄粱已是家常便饭,那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粗茶淡饭早已习惯。如今到了军营,这种简朴的生活倒也没让他觉得多么难以忍受,军中的饮食和往常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盐口稍重了些,味道也更加浓烈。
营中的补给菜蔬,都是由官府按时供应的,常见的有腌制菘菜、葵菜、腊肉脯,生龠葱、腌鱼、黄粱、二麦、大麦、腌葱、韭菜、姜、蒜等,虽说简单,却足以应付战场上的需求。这些食物既能保证营中将士的基本营养,又便于长期存储与携带,尤其是在战时,往往成为维系体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虎贲营从帝都出发时,楼船队就已提前将帝都库藏的物资按例运送至军中,这些粮草和军需物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由专门的运输队运送进来,确保营地中粮食和生活物资的持续供应。而到了魏郡后,张鼎对军粮的管理尤为精细,他严控开销,节约每一分资源,确保大军的粮草、药品以及其他所需物资不至于断供。正因如此,至今虎贲营的供应依然能够满足日常所需,营中将士也都能安心训练和备战。
张鼎带着孙原游走于营垒之中,细心地向他展示军营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斥候、游骑、弓手、刺奸、兽医、医官、军需,每一处都被精心布置,运转有序。张鼎一一向孙原解释这些兵种和后勤部门的功能和重要性,指出战斗不仅仅依赖勇猛的将士,更多的还需要精密的配合与后勤保障。孙原跟随着张鼎,渐渐补充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兵事常识,也逐步理解了整个军营的运作方式。
而射坚和射援两人,虽常年驻守在帝都,但他们也逐渐熟悉了军中的一套规矩与行事方式。帝都之中,北军五校的管理与调度常常是最为严谨和复杂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射坚和射援也在张鼎的指引下,逐渐习惯了其中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