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是什么?!如此晶莹剔透!”
阿南手上的托盘里放着两只透明的高瓶子,旁边还有两只矮些小些的杯盏,还有一盘荠菜虾球。
虾仁橙红饱满,肉质扎实鲜嫩,再裹满了荠菜末,瞧着就鲜爽。
不过方用行倒没有看菜,而是看中了那剔透漂亮的杯子瓶子,拿在手里惊奇地问了起来。
阿南忙说道:“回方先生的话,这东西叫‘玻璃’,听说是西夷那边的物件儿。我们东家也是托熟人才买到的!这玻璃杯子装果酒最漂亮,您瞧瞧,这颜色瞧了真是绝!”
这玻璃器皿是田二郎卖的,他去了一趟江阳府,看中了这玻璃杯,倒腾了一些在县里卖!叶小尘瞧了觉得不错,从他手里买了一些,不过这东西价格不低,他也不敢买太多,只这咬春宴勉强够用。
陈甫洵也是一惊,不过他惊的是玻璃瓶中带颜色的果子酒。他是富家子弟,也去过江阳府,眼界自然高过方用行,所以对着玻璃杯并不惊讶,倒是好奇这微微粉红的果子酒。
陈甫洵忙问道:“这是什么酒?果酒?”
镇上的果酒只有梅子酒,而且那梅子酒也没有颜色,从没见过颜色如此漂亮的果酒!
阿南立刻说道:“这瓶浅红的是桃李酒,颜色深一些的是桃李饮,是没有酒味儿的。我们东家想着咬春宴上还有女客,所以准备了这没有酒味的桃李饮,两位要是感兴趣可以尝尝。”
陈甫洵点点头,显然是好奇了,立刻开了瓶塞往玻璃杯里倒酒。
倒到一半他又忽然愣住,奇怪道:“诶,不是荠菜吗?怎么还送酒?”
但对面的方用行已经明白过来,立刻接话道:“不是还有前半句‘城中桃李愁风雨’,这桃李酒许就是应了这句。”
比预料中多了一个,也算是意外之喜了!陈甫洵乐呵呵给方用行倒了一杯桃李酒,催道:“你试试!”
方用行也没有客气,先喝了一口。微微有春李的果香和桃花的花香,还有稍许的甜味酸味,慢慢就化成清淡的酒香溢在唇齿间。
“还不错。”方用行点点头,赞道,“果真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啊。”
“什么春风不春风的!尽喜欢掉书袋!”陈甫洵瞥他一眼,然后抬杯就猛地喝了一口,眼睛一亮,“嗯!不错!再来一杯!”
这酒味儿太淡,又添了酸甜的果香,其实有些男人不喜欢喝,觉得酒味不纯,陈甫洵也是喝个新鲜。他先喝了两杯酒,末了又倒了一杯桃李饮,这下眼睛是真亮了!
杯底有捣烂的果肉,面上还飘着两片透红的桃花瓣儿,喝起来似还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应该是兑了茉莉花茶。
“嗯!这个好!这个我娘肯定喜欢!若是夏天再加些冰块儿,定然更爽!”陈甫洵虽然不爱读书只爱玩乐,却是个孝子,在草舍小食吃饭总会给父母捎些好吃的回去,他立刻对着阿南问道,“阿南!这桃李饮你们卖不卖!”
阿南正给旁边两桌上茶呢,听了陈甫洵的话又立刻扭回头,笑呵呵答道:
“卖!当然是卖的!而且不但有桃李饮,还有樱桃玫瑰饮、话梅春橘饮,还有什么桑葚、红柰果……这品类多着呢!不过就是……这果子价格不便宜,要榨这一瓶得不少果子呢,若是卖起来,价格也不低!”
还当是什么大事儿呢!就这?
陈·大款·甫洵一听这话当即就挥了手,满不在意地说道:“嘿,就这?我还以为有什么呢!不就是钱嘛,老子有的是钱!这桃李饮和樱桃玫瑰饮,我先定两瓶!明天叫小厮来取!钱的事儿,那都不是事儿!”
阿南连忙道:“好好好!给您记下了!”
又是斗诗又是比投壶,几桌客人似乎都有些累了,渐渐静下来开始吃饭。尤其是旁桌的邓书生,几项都没有讨到好,立刻就哑了火,也不再针锋相对,老老实实吃饭。
“这个野菜拼盘真是不错,你尝尝?”陈甫洵指着桌上的一盘菜说道,他是个肉食动物,这素菜能得他一句夸可不容易了!
那野菜拼盘共计四个菜,四个小方盘拼在一个木质大四方格里。
其中有一道蓼菜嫩芽、春笋、嫩藜蒿拌得面条,配着鲜红辣子和蒜末,吃起来脆脆的,酸酸辣辣,很是过瘾。还有一道香煎青团,是嫩艾草、马兰头、黄瓜花儿,好几样嫩油油的花芽小菜捣烂做成青团,再过油煎得酥香,糍糯糍糯的,吃起来妙极了。
再有野菜豆腐汤、酥炸春卷更是不必说了……咬春、咬春,真真是一口咬下春天。
方用行望了一眼铺子里挂着的几幅熟悉的书画,又吃着菜,略有些感叹:“叶老板的手艺,确实是好极了。”
陈甫洵又往嘴里塞了半个春卷,瞥方用行一眼才问道:“啊?你没吃过叶老板的菜?这画,还有之前那书签不都是你画的吗?你没来吃过?嘿嘿,你那个颜料都挺有意思的,商量商量,匀我点儿!”
方用行刚开始还有些窘迫,后又听陈甫洵一个话题转了八个弯儿,突然就扯到颜料上了。
他失笑出声,又连忙说道:“好好好,陈同砚今日请我吃饭,我自然该回礼。只是那颜料很难制,料石也难寻,我最多也只能送出一瓶了。”
陈甫洵却忽然停住,方用行笑容一僵,以为他是嫌少,正要再解释两句,忽又听他叹着气说道:“还是算了。”
“那样的好东西给了我,真是暴殄天物,你还是自个儿留着作画吧。不过……嘿嘿,我有两张书签不小心被水泡了,一张紫萱,一张佩兰,你给我再画两张呗。”
方用行微微一顿,随即也跟着笑起来,语气也轻松了不少,“好说!你若是想要,我还能再多画几张。”
陈甫洵赶紧说道:“那你给我画个旁人都没有的!”
方用行点头,又是连连说道:“好说好说。”
二人笑成一团,昔日班上的“死对头”忽然亲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