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大宋当好官宛如当死士
两天后,赵谌率领一万多人马赶到陈仓县。
不知道是这附近山贼、马贼太多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看见赵谌一行大军在官道上掀起烟尘时,那陈仓县的县令吓的赶紧命人关闭了所有城门,带领县兵上了城墙,准备守城。
只是当赵谌大军从县城外经过,看清那面写着‘金城王’三个大字的大旗时,陈仓县的县令吓了个半死。
这个县令倒是反应很快,在赵谌下令大军在城外休整时,那县令打开城门,亲自带着一些酒水粮草,跑来拜见赵谌,一见面便一脸恐慌的跪下请罪。
“下……下官不知道是王爷的军队大驾光临,远远看着灰尘四起,又看不清楚,担心是有贼兵劫掠,所以才下令关闭了城门,请王爷恕罪。”陈仓县令显然很怕死,得知自己无意间得罪了天下间最不能得罪的人后,心中惊恐无比,脸色苍白,请罪的话说得结结巴巴。
“若来的真是山贼马贼之流,你这是准备关起城门,任由城外被贼人肆虐不管了!”赵谌冷冷说道。
县令一听赵谌出言不善,当即吓得半死,连连磕头道:“王爷饶命,王爷饶命,本县只有一千县兵,附近有几股山贼马贼人数上千,只有能力守城,无力出城剿贼啊!”
赵谌叹了口气,对旁边黄永明吩咐道:“你带两千人进陈仓县看看,给你半天时间调查清楚一切,若是这县令该死,便杀了他,从这次随行的秘书司官员中挑选一人,接任这县令。”
县令闻言,脑袋一歪,直接吓得昏了过去,他带来的一些兵丁在赵谌面前根本不敢有半点妄动。
黄永明在旁边恭敬答应一声,便领着两千士兵带着那县令进入陈仓县城。
杜成孝目睹了那县令的丑态,当场便向赵谌推荐了一位名叫余志坚的下属。
秘书司的官员赵谌都熟悉,知道这余志坚本是横渠书院出身,在自己身边历练两年多,能力秉性担任一位县令绝无问题,甚至余志坚的家乡就在这陈仓附近,便点头同意,勉励了几句余志坚,让其随黄永明直接入城。
而赵谌则带人继续行军。
两个时辰之后,黄永明追上队伍汇报,道:“王爷,那县令贪腐成性、巧立名目,盘剥百姓,收取各种钱财,罔顾百姓生死,已经被卑职斩杀,卑职给余大人留了三百精兵,帮其收服了城内一千县兵,待其立主脚之后,三百精兵便重新归建。”
“你做得很好。”赵谌点了点头,赞赏之后,没有再多说话,只是眸中的杀意没有丝毫减少之意。
杜成孝见此,在旁边略一犹豫道:“王爷,这关中地方官员恐怕大多都是如此,我们此番与金兵大战,若是对关中官员大开杀戒,恐怕会影响到前线战事,毕竟后期粮草之事还需要他们筹集。”
赵谌想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本王知道了。”
后面大军所过县境,赵谌也不再大开杀戒,不过进入京兆府地界之后,赵谌发现官道两侧总算是渐渐有了人烟。
住在长安城内的京兆府诸官员显然是提前便接到了消息,赵谌在距离长安城十里处便看见了关中永兴军路和京兆府的主官带领一群官吏迎接他们。
“卑职拜见王爷。”永兴军路转运使宇文虚中带领一群官员在面对赵谌时显得很害怕,甚至全部跪在地上,大礼参拜。
要知道,以宇文虚中一路转运使的身份,即使面对天子都不用跪拜。
事实上即使是普通有功名有品级的文官面对天子时通常情况下也不用跪拜。
这便是北宋一朝对文官的优待。
但谁叫赵谌曾经下令将一千多名文官在汴京城头给杀了呢!
谁叫赵谌将四位宰相给千刀万剐了呢!
谁叫赵谌两年前路过长安时,杀了一位从三品的京兆府尹大员呢!
谁叫赵谌两天前随手杀了关中的一名知县呢!
“长安城内粮草有多少?”一路过来看了这些人治下百姓的惨状,赵谌强忍着没有一见面便杀人就算不错了,却是没有任何兴趣跟这些人废话,直接开门见山说正事。
宇文虚中显然是个聪明人,之前便想到了眼下赵谌最在乎之事,提前有所准备,立刻恭敬说道:“王爷放心,下官已经在长安城内筹集了足够五万大军使用三个月的粮草。”
赵谌虽然知道这些人为了筹集这些粮草,不知道将多少百姓逼到绝路,又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但此时此刻,他能说什么呢!
他甚至在眼下这节骨眼上不能随便杀这些地方官,因为这些人虽然混蛋,但还维持着地方秩序,后面大战还有不少后勤和配合之事需要这些人做。
而且将人家逼极了,这些人当面或许什么都不敢做,但暗中未必就没有反击之力,毕竟这些人很有钱,而有钱能使鬼推磨,雇佣杀手什么的、乃至暗通敌人什么的还不简单得跟啥一样。
总之一句话,虽然很想杀人,但为了接下来大战能够取得胜利,他还是要暂时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至少要让所有人一致对外、全力抗金吧!
更何况有些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宇文虚中未必就没有想过好好做事,但以大宋这个体制,想要做事的官员掣肘之力太多了。
想要当个好官的难度和决心跟去当个死士的难度几乎相仿。
比如之前在关中富平县当知县的宋子轩,还比如原本历史上的岳飞。
……
……
河东路河中府附近,某个荒凉群山之间的一处谷地,一条小河静静地从谷地中流淌而过,水流并不急。
小河两侧,各种简陋的建筑聚集起来,但看起来已经勾画出了一处处聚居区的轮廓,大有百废待兴之势。
小河名叫三岔河,旁边有一个已经被废弃的小小村庄,名叫三岔村,已经废弃多年,此时能够装得下数万人的营地正在不断修建。
夏天时分,凉爽的夜晚比白天更适合干活。
此时,山地之中,上万名已经初步具有部队样子的人们忙忙碌碌的,在一些小头目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山坡之上本来就有一个小院子,经过修缮之后,已经能够住人。
此时,这小院子前大槐树下,站着一个身形魁梧、目光如刀的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