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的权力,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
一开始,他只是赈灾钦差,但因为江南之行伴随着锦衣卫的威势,很快变成了对严家的打击。这时候,百官群臣才明白他朱墨很可能是只是皇上的一个棋子,而皇上之所以使出这种匪夷所思的招,是想要打压严家,给裕王即位铺路。这是群臣百官最初的想发,包括严嵩本人也是这样看的。
但稍后,朱墨在江南竟然是真的在做大事,很快解决了财政危机,严家漕感受到了危机,也看出来,皇上用朱墨,实际上是在变法。在严嵩看来,这种事也不是没有过,比如唐顺宗与王叔文。王叔文也是类似朱墨这样一个佞幸之臣,却极富奇才,掀起了一场改变千年历史的“永贞革新”。
当时迫于朱墨的步步紧逼,严家连发出手,多次围剿朱墨,试图通过丑化和舆论毁灭,打掉皇上的这枚厉害棋子。可没想到,这个朱墨比王叔文厉害,竟然屡次化险为夷。加上张居正这类实干的清流也靠过去,这才形成了对峙之势。严嵩感叹之日,朱墨已经站稳了脚跟。此后再打了几回合,皇上竟然多次出手,朱墨变法终于推动到了难以逆转的地步。
当朱墨成了文渊阁大学士,成立舟山公廨,重创倭寇之时,天下形势已经反转了。各方在懵圈和惊恐、失望之中,产生了一种无比坚定的、拼死一搏的心理。但与此同时,朱墨的权力也到了一个高峰,到了现在,天下已经没有人再认为这个少年是无足轻重的了。
这就是整个心理过程,加上朱墨又说出了“尧舜大道复现于今日”的话,于是就有了一层救苦救难的神秘色彩。
此时,
在天下人眼中,朱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臣,但与所有权臣相比,他既有法家的酷烈,又有儒臣的仁心,还有一层神秘的道教色彩。这种形象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实实在在。毕竟,变法的成效每一天都看得到,倭寇不是被抓了吗?国库不是不缺钱了吗?百姓生计不是上来了吗?农工商九流,除了一少部分严家党羽,谁没有受益?可见是无从反驳。
但与此同时,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从另一个角度看,朱墨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者。说他是贤臣吧,他又一点不妥协;说是儒臣吧,对程朱阳明之说,又完全不屑一顾;说是商鞅之流呢,他偏偏又尊尧舜大道……
面对这样一个怪物,无法说清,无法辨识,只有一点是非常清楚明白的,那就是——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取代旧的,这数十年来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已经穷途末路了……
于是,许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裕王……希望随着嘉靖的驾崩、裕王的即位,这个怪物会自然而然的淡出……就是这样的心理背景,成了当前形势背后的支撑。
这种情形可以说特别危险、特别脆弱,双方没办法退后一步,因为一旦退了半步,对方立刻就会掩杀上来,而只要稍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摊牌式对决就会随之而来。
……
灯市口胡同,
两钤山房的幽静小院里。
老严嵩这段时间除了练习书法,就是爬梳这一年多的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短短旬月之中,心情是一会儿焦枯,一会儿死寂,翻来覆去,竟像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生死死……
他觉得,
自己的主要的失败之处,是慢了半拍,而且总是慢了半拍,一直都是没看清楚本质就急忙动手,表面上是快了,实际却是一步慢、步步慢——m.qqxsnew
密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如果第一次江南之行,他能够约束手下,让他们不要那么尖锐地对着干,也许就会让皇上认为双方没有那么大的矛盾;如果,在朱墨的官营钱庄和丝绸产业化刚刚见效的时候,自己不要那么慌,不要那么害怕,也许就会想到办法慢慢将其扼杀;最关键是,自己对百姓的怨恨过于恐惧了,对所谓的圣人之道也过于执着了,朱墨才对贱民有一些恩惠,就立刻认为是太祖复生、商鞅之徒……
如今想来,如果自己也能妥协一点,像那个张太岳一样,对变法也适当地支持一些,也许就不会成为变法的主要敌人?但如今,一切都已经晚了,他觉得,就算回到当初,自己的选择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因为,
朱墨的所有位面,现在基本上都露出来了——
他,
就是个怪物!
对这个怪物,他作为大明朝掌权时间最长的首辅,是没法接受的。而且,就算自己想妥协,这个怪物会放过自己吗?
如今,他已经看得很透彻,其实就算朱墨妥协,皇上也不会妥协。这位皇上,似乎被朱墨洗了脑了,铁了心要恢复到太祖之制。对朱家人来说,这当然是最稳妥的,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朱家人最好的出路,就跟历代皇室一样,就只有接受现实,毕竟,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不接受就又翻船的危险,到时候朱家人也不会有好下场。
扪心自问,作为嘉靖的老臣,他当然不会对朱家人怎么样,他也没有操莽之心,最多就是君臣共治而已。如果非要比拟的话,那就是东晋王谢和司马的关系。可这位皇上偏偏又十分刚烈……
如果只是为了给裕王即位铺路,就像太祖拔刺那样,到了这步,他严嵩也可以接受,无非就是告老归田嘛,但但多了这个朱墨和他的那一套做法,想要妥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想到这里,
他慢慢磨墨,提笔写了一封信——
“太岳公鉴:
炎夏闷闷,心灰死寂,老来犹厌作政想。而时势有不可不察者,国体是也。世人言嵩,皆曰操莽之亚,然伏念二十年痀劳,又何克至此?即如操莽,亦圣人之第,于天下道统无沦丧之害也。太岳乃天下奇士,必能独断。
嵩也闻太岳变法之志久矣,而当此残年,竟悔未能佐之。今大道歧途,识者皆曰千年未有,铜驼荆棘,有以待之也。窃念身后之名,必曰误天下者嵩也,终夜惶惧,不能自安;非为一己之名,实忧万世之统也。今裕王坚毅,藩勋忧患,振作天下者,唯太岳一人而已。若能幡然一变,则天下转危为安,太岳必为独步千古之贤相矣。嵩自必敛手退隐,举家托之于贤者,斯无憾也。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