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内,灯火摇曳闪烁。
帅案侧角,一盏狻猊香炉熏烟袅袅,发出淡淡的馨香。
亲兵再次煮好一壶热茶,依次给帐内五位将军奉上香茗,随之躬身告退。
“其实程叔和黄叔所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三天前就已经打探清楚了。”轻抿一口茶水,孙策满脸笑意地说道。
“啊!少主早就知道东垣城守军虚实?”程普等人闻声惊愕道。
孙策轻轻放下茶盅,点头肯定道:“是的,我早就知道这些守军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绝非李贼麾下的西凉军主力。世人都知道西凉苦寒,司隶各郡更是久经战祸之地,然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如今的西凉三州之地与三年前截然不同。三年时间,当中原诸侯以及天下各州各郡都在大肆扩张地盘、招兵买马之时,西凉三州之地却安定祥和,刀剑入库,休养生息。因此,眼下中原和江南各地都是越打越穷,集市日渐萧条,但西凉三州之地却是日子越过越好,蒸蒸日上。
两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三年内,天下分崩离析,烽烟四起,无数城池和村落沦为灰烬,却也有无数城池悄然而起,司隶就是这样,整个西凉全境就是如此。区区两年多时间,足以让西凉三州百姓摆脱饥不择食的困境,继而重建家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所以,我们此次才会遇到这么多青壮拿起抽头铁锹与我等为敌,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此来就是夺走他们的家园,毁掉他们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孙策这番话无疑是直中要害,说得丝毫不差,但程普、黄盖等人却大为诧异。他们好像第一次认识孙策一样。满脸震惊之色,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镜和耳朵,恍然如梦。
这一切看似很突兀,实际并不奇怪,因为程普、黄盖等人已经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和孙策朝夕相处了。而半年时间足够一个人反省很多事情,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从而重新谋划自己的未来之路。孙策就是如此。
自从孙坚死后,十七岁的孙策就扛起其父留下的重担,不仅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担负数千部众的生计。其间,他率部与荆州刘表作战,生擒黄祖换回孙坚尸首,而后返回江东安葬亡父。随后,他被江东士族排挤,无处落脚,不得不率部投奔徐州陶谦暂以栖身;之后却因处事不密。被陶谦发现他暗地里招兵买马、秘密结交广陵名士,继而被陶谦驱逐出境,迫不得已投奔袁术。
然而袁术可是个老奸巨猾之人,远没有陶谦好说话。收容孙策之后,袁术立即打散孙坚旧部,将孙策与程普、黄盖等人隔离开来。除了升帐议事,他们几乎很难碰面。自此之后,袁术屡屡派遣孙策领兵出战,以至于他长期领兵征战在外,马不卸鞍,身不卸甲,几乎没有一点闲暇。此次领兵前来河内会盟,是孙策煞费苦心付出巨大代价换取而来的领兵机会,或许这也是他唯一的翻身机会。若是错过此次独自领军出战的良机,他这辈子都别想翻身。更不要提功名大业,因为他把自己最大的倚仗都送给了袁术,等于是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再无退路。
世间之事很多都是被逼出来的。不得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孤注一掷,拼命一搏。
孙策就是这样。原本他还想在袁术帐下蛰伏两年,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脱离袁术,拥兵自立。然而,李利秘密前往扬州的游历之旅给他巨大触动,让他听闻此事后夙夜难寐,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出路。随后传来至交好友周瑜投效李利的消息,这让孙策震惊不已,失魂落魄好多天,如丧考妣。直到现在他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仍旧下意识认为一定是李利挟持周瑜所致,否则与自己情同兄弟的周瑜怎么可能投奔李利?
与此同时,周瑜被李利挟持之事对孙策刺激极大,让他清晰认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强大起来,一定要有自己的地盘,否则连自己的亲人朋友都保护不了。恰在此时,他得知中原诸侯会盟的消息,而袁术也在邀请之列。于是他立即前去请缨出战,可惜袁术根本没有参加会盟的念头,反而打定主意坐山观虎斗,冷眼旁观,不愿插手中原战事。
这让孙策泄气之余,暗自愤恨不已,私下咒骂袁术祖宗十八代,却仍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有袁术的首肯,孙策就无权调动一兵一卒,没有兵马如何会盟?
其间,孙策也曾想过效仿刘关张三兄弟只身会盟,却随即摒弃这种念头。想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三骑前去会盟,拼命厮杀,博得偌大名头,却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两手空空而归。这不是孙策想要的结果,他既要一举成名,还想名利双收,继而成就一番霸业。若想达成愿望,必须要有一支兵马,而他想从吝啬如鼠的袁术手里借取兵马,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戴绿帽子抓不住流氓。
所以,孙策此次能够从袁术手中借得两万兵马确是付出很大的代价,大到孙策每次想起此事都会咬牙切齿,牙齿磨得“咯嘣”作响。此外,幸亏还有袁绍一封接着一封密信催促之功,否则袁术绝不会如此慷慨地给他两万兵马。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如果孙策还不知道珍惜手中来之不易的兵马,还一味地猛冲猛打,那他就算白活了,死后无颜面见亡父孙坚,因为他抵押给袁术的东西就是孙坚用命换来的无价之宝。
——————————————
发愣半晌,程普、黄盖四人才缓缓回过神来,转而面露喜色,眉宇间充斥着欣慰之情。
孙坚身前说过,如果一个诸侯脑子只想着扩张地盘,眼睛里只有士族和名士,却毫不顾及百姓的困苦与死活;那么其人最多强盛一时,终究无法长久,早晚必被其他诸侯覆灭。
当时程普四人并未真正理解孙坚到底想说什么,直到刘备凭白收取徐州六郡之后,他们终于想明白了。原来孙坚所言的深意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箴言并不是孙坚首创,早在四百年前西汉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并未打出旗号,话语也没有凝炼,但意思是一样的。
现如今,程普、黄盖四人欣喜的是,少主孙策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具备诸侯霸主之姿,至少有此潜质。只要孙策此番利用手中兵马抢得一块地盘,随后就能迅速发展起来,直至真正成为一路诸侯,继而割据一方,成就一番霸业。这是程普四人梦寐已久的夙愿,自从孙坚意外身亡后他们当时就绝望了,感觉前方一片黑暗,这辈子彻底毁了。不承想,四年后的今天,孙策竟然从袁术手中借得兵马,终于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最为可喜的是,孙策居然懂得诸侯霸主最需要什么,最大的依靠是什么,这就是民心,或者说是百姓的支持。对于诸侯霸主来说,功名利禄不足为道,名士贤臣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赢得百姓的认可和信任;惟有如此,其人才能站稳脚跟,一步步发展壮大。
任何一个开国帝王,其人必定关心百姓之疾苦,心向百姓,如此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戴,根基才能更稳,直至最终夺取江山。至于文臣武将吗,他们同样来自百姓,而门阀氏族和名士终究是一小部分人,根本代表不了广大的平民百姓。
孙策年纪轻轻就懂得这个道理,认识到士族可用却不是大业之根本,足见其人见识不凡,志向远大,胸襟之广阔早已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人和事。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成就一番霸业,此刻在程普、黄盖四人眼里,孙策就是如此。
“少主天资过人,实令我等敬佩之至,欣喜若狂啊!”平复心神后,程普老怀欣慰地感叹道。
黄盖接声道:“是啊!之前我一直认为少主年轻气盛,有时候根本不听劝谏,生怕少主再走老主公孙坚的老路。而今看来,我是多虑了,少主聪慧睿智,腹有良谋,成竹在胸,实乃我等之福啊!”
程普、韩当、祖茂三人欣然点头附和,交口夸赞孙策少年英才,将来必能成就大事,实现孙坚遗愿。
欣喜之余,程普笑声问道:“这么说,不用我等劝阻,少主早就打算驻军休整,等到袁绍大军到来后,合兵进攻东垣城?”
“不,我等明日还要攻打东垣城!”孙策微微摇头,神情坚定地说道。
“什么?还要继续攻城?”程普、黄盖四人闻言大惊失色,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孙策微笑颔首,肯定道:“对,继续攻城。众所周知,东垣城是挡在安邑大营前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攻陷此城,我等此次会盟的目的就算达成大半,足可扬名天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