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忍归忍,却改变不了孙权对刘备、刘琦他们看不顺眼的事实。
对于这一点,鲁肃倒是多次劝过孙权。
刘备此人确实不是什么讨喜的角色,东奔西跑,跟谁混谁倒霉,说得难听点儿,那简直就是一个扫把星。
可就算是这样,他也有他的优点,他与刘琦二人,也算是在当今的世道之中,为数不多敢继续和曹操对抗叫板的势力。
至少,是孙权必须争取到的助力,只要前提是他还想独立于江东,不受曹操的管辖。
“诸位,前几日,曹操派人送来的书信,已经传递到了我的手上。”
孙权有意无意地在暗自观察着刘备、刘琦二人的反应,至于诸葛亮,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个曾经长期在田间耕地的农夫,根本不值得在意。
刘备的脸色还算自然,并没有因为孙权的这句话就在面部表情上产生多少波动,但他心里是否也如表面上这样平静,孙权就不知道了。
至于刘琦,他的心思几乎完全写在脸上。
煞白到全无血色的脸色,还有嘴角上那根本停不下来的抽搐,都在暴露他内心那无以复加的恐惧。
没错,现在的刘琦正担心孙权会不会赶他们走,或者干脆把他们交给曹操,以换取江东暂时的太平。
特别是一想到他的父亲是孙权的杀父仇人,这种类似的可怕想法,就像喷泉中的清水一般不断往外冒。
这种明显至极的恐惧态度,只是孙权在心中嗤笑。
如果他真的有心谋害刘琦、刘备中的任何一个,只需要一声令下,就能把他们拿下,或者当场取其性命。
正因为刘备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没有表现出畏惧。
怕也没有,那又何必还要恐惧?
“敢问吴侯,曹贼在书信之中,都说了什么?”
刘备见孙权把话说到一半,心想既然总有人是要开口过问的,那还不如由他来。
毕竟刘琦的畏惧同样被刘备看在眼里,他想通过干咳一声或者踩他的脚来提醒对方,可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曹操想劝我归降,又自称有三十万水师以及一万五千艘战船,如果我不同意,他就会挥军南下,在长江之上与我江东水师决战。”
刘琦终于沉不住气了,他用几乎一直都在颤抖的声音道:“吴侯,曹贼这是在虚张声势!”
“他的手上绝对没有三十万水师,他连三万水师都没有!”
此言一出,不但是刘备,就连诸葛亮、徐庶也觉得面子上实在是挂不住了。
因为刘琦说得是一句废话,战争贵在知己知彼,这种事就算刘琦不说,孙权也知道曹操在虚张声势。
可是刘琦这种表现,等同于在跟孙权告饶说:“吴侯,孙权这是在骗你,你别上当啊!千万别害怕得把我们都交给曹操!”
丢人。
此刻刘备、诸葛亮还有徐庶都是这种心情。
好在孙权并不打算跟刘琦一般见识,也无意刁难于他。
“刘琦公子稍安勿躁,我知道这不过是曹操在虚张声势而已,曹军多为北方士卒,并没有多少懂的水性的士兵,三十万水师,就算信口雌黄,也应该有个限度才是。”
孙权嗤之以鼻地哼了一声,继续道:“不过,曹贼一向奸诈,我这次请诸位来,也是想集思广益,听听诸位认为应该如何对抗曹操。”
在江东之主的位子上还没坐够的孙权,此时根本就没考虑过要向曹操投降。
曹军确实厉害,横扫中原,陆战无敌,可那又如何?
有长江天堑在,任凭你北方战骑再所向无敌,也不可能任由马蹄在江面上踏水而行!
比起水师战力,孙权就更没把曹操麾下的将士放在眼里了。
诸葛亮与刘备交换眼神后,得到自家主公许可的他上前一步,向孙权作揖行礼。
“吴侯,在下以为,如今曹操手中能调遣的水军,就算加上他收编的荆州水师,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三万。
曹操无意今年之内攻打江东,他眼下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震慑江东,来影响江东军民的心态。”
孙权好奇地笑了笑:“先生为何能如此笃定啊?”
“回禀吴侯,眼下已经入冬,再过最多不超过一个月,江岸就会进一步变冷,甚至出现冻结或者浮冰。”
“到那个时候,曹军就算想进攻,他们的战船也未必能过得来。”
诸葛亮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孙权听后也在不住点头。
“嗯,先生说的是,如此看来,今年之内,应该不会有战事了。”
说完这句,孙权又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么依先生之见,曹军在明年春暖花开之时,能够训练出多少水军呢?”
“在下以为,足够曹操来攻打江东了。”
“什么?!”
这下可是轮到孙权吃惊了。
“可先生方才不是还说,曹军能调遣的水军不会超过三万么?”
一个冬天的时间,如何能把水师的规模,从三万左右,扩张到能与江东二十万水师抗衡的程度?
至少孙权不相信曹操能够做得到。
“这个,吴侯就有所不知了。”
诸葛亮当着孙权的面,考虑到目前的形势,也不好再卖关子,而是直接继续说了下去。
“吴侯,曹操虽无此能,可其身侧有一人,绝对有这个本事。”
“谁能有如此通天之能?先生还是莫要夸张了。”
孙权表面上在询问,其实只是在暗讽诸葛亮胡说八道。
他认为刘备、刘琦这些人都早就被曹操给吓破了胆,说起曹操以及其身边的文臣武将们,难免也会有夸张的成分,好像就唯有用这种手段,才能说明他们的失败,并不丢人。
“吴侯,在下绝对没有夸张。”
孙权不信,诸葛亮并不意外。
很多人在与那人交手前,都不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奇人。
“那好,先生倒是不妨说说此人的名讳,让我也涨涨见闻。”
“吴侯,此人名叫楚云,是曹操的义侄,也是当今天子亲口敕封的车骑将军!”
“哈哈哈哈哈哈——”
孙权放声大笑了好一阵,才冷笑道:“好一个曹贼,连自己的义侄,都可以胁迫天子敕封其为车骑将军,要是他的亲儿子,岂不是各个都要裂土封王了?!”
只有皇帝才能敕封王爵。
孙权这么说,就等同于在嘲讽曹操心怀不轨,图谋篡位。
“吴侯,楚云此人,绝非靠着与曹操的关系才能身居高位,恰恰相反,他是因为能力太过出众,才会被曹操格外器重!”
“孔明先生未免太危言耸听了,这楚云的名头,我也曾经略有耳闻过,不过就是个少年人,我十六岁时便提领江东,要说这天下中的少年英雄,恐怕还真没谁能让我拜服!”
这番话,孙权说得虽然有几分狂妄,但却也有其道理。
要说少年得志得以大展拳脚者,纵观历史,他孙仲谋都绝对能算得上是有代表性的一个。
只可惜他是越长大越倒退,最后到了晚年,在继承人的确立上昏庸得一塌糊涂,使得吴国国运提前结束。
“楚云不过是王佐之才,自然比不上吴侯成就一方霸业,可此人确实有经世之才,吴侯不可小觑他啊!”
诸葛亮在心里已经忍不住在吐槽孙权这个妄自尊大之辈,不过在嘴上,他还是先吹捧了孙权几句,然后才重新强调自己的观点。
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算是孙权,也顶不住诸葛亮的这个马屁。
“嗯,先生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不过若是那楚云当真有这般能耐,我军岂不是要做好备战的准备,以防明年开春之时,曹军数十万水师渡江而来,犯我边界?”
孙权心想,管你说得是真是假,我先试探一番再说。
果然,诸葛亮立刻道:“在下有一策,可助吴侯探清曹军的底细!”
“哦?先生不妨细细道来。”
孙权还是不相信诸葛亮的话,在他看来诸葛亮八成又打算开始胡说八道了。
不过正所谓“兼听则明”,他觉得听一听总没有什么坏处。
“吴侯,眼下曹操最期盼的是什么,您可知道?”
“愿闻其详。”
“曹操最希望看到的,正是您与我家主公,还有刘琦公子相互不和睦,这样一来,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若是在下猜得不错,恐怕曹操不止一次要求您将我家主公与刘琦公子作为礼物献给他,并许诺会不染指江东,不知可有此事?”
对于诸葛亮的猜测,孙权痛痛快快地直接承认下来:“不错!这样的书信,曹操至少已经给我送来过六、七封了,不过全都被我丢进火堆里当柴火了。”
“那么,在下建议,不妨将计就计一次,引那曹贼上钩!”
诸葛亮似乎胸有成竹地说道。
“如何将计就计?”
这次,孙权终于来了些兴趣。
“欲引曹贼上钩,需下重饵,在下愿亲自为使,前往曹营,假意代表我主献降于曹操,实则伺机而动,替吴侯打探曹军水师的军情!”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诸葛亮这是要亲自去曹营一探究竟!
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只要稍微去想一想,即使是孙权,都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这一下,孙权不敢再轻视和小觑诸葛亮了。
且不提此人的能力究竟如何,单论这份胆识,放在如今的江东群臣之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可是一向沉着的刘备,这下可稳不住了。
诸葛亮提出的这个建议,根本就没跟他商量过。
“军师此事怕是不妥,须得从长计议!”
一路走过来,现如今刘备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
可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诸葛亮。
“主公,这是唯一的办法……”
诸葛亮也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自从和刘备、刘琦还有徐庶等人一起投奔过来后,诸葛亮就感觉到虽然孙权表面上对他们还算以礼相待,但一不让他们参与军政大事,二还暗中派人对他们加以监视。
再这样下去,刘备将永远无法在江东站住脚,更别想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所以,为了赢得孙权的信任,诸葛亮必须要做一件足够惊天动地的事,至少要立下确实的功劳,为刘备重新赢得加入江东高层的门票。
刘备很聪明,在诸葛亮说出这句话之后,他就意识到了诸葛亮的用心。
他的心中有万般不忍。
可是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同意。
因为他知道,这或许是唯一能够改变自己处境的办法。
见刘备不再反对,孙权也乐得同意道:“好,难得先生有如此胆识,你只管放手去做吧!”
“谢吴侯准许!”
——
七日后,在襄阳驻扎的曹操,收到了来自刘备的书信。
书信中,刘备称自己在江东过得并不如意,屡屡遭受孙权的白眼和猜测,并担心自己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孙权所害。
所以,他希望能归顺朝廷,恳求曹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曹操能准许,他愿意派自己最信赖的谋士诸葛亮乘船渡江前往襄阳,将江东水军的军事机密和布防情况,全部透露给曹操,助他轻易攻克江东。
收到这封书信的曹操乐坏了,之前他还恨刘备恨得是牙根痒痒,现在他却觉得记忆中刘备那副可憎面目都变得有些可爱了。
他最需要的,正是江东水军的相关情报,如果知道了这些,江东很可能弹指可破。
至于宽恕刘备,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完全是小事一桩。
于是他拿着这封信,把楚云、郭嘉、荀攸还有自己的长子曹昂四人全部给召集到州牧府的大堂,商议此事。
“书信你们也都挨个看过了,现在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曹操乐呵呵地冲三人笑道。
“主公,据我军安插在江东的探子送来的情报所说,刘备与刘琦二人,确实不受孙权的重要,孙权表面上对他们以礼相待,但不允许他们涉足江东的军政,可见刘备是因此产生了危机感,所以才想归顺主公!”
荀攸依照已知情报,做出了自认为合理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