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户部鼓励移民五十万,迁移西域四州。凡是愿意西迁之百姓,俱授田百亩,免税五年,每户赏赐官奴一口。西迁百姓,可在当地娶妾,但不许超过三妾。西迁女子和汉家女子,不可嫁当地男子…”

“西域四州,波斯人、吐火罗人、高昌人、秃厥回鹘等百族混杂,宜各为族号,以示分别。按其部落、地域、风俗、语言,各归所部,分为五十部族。盖因汉时,西域便有五十国也,只因相互兼并,方剩三十六国。”

李洛以汉朝早期西域有五十个小国为名,在西域设置五十个部族,当然是偷换概念。

而且,汉朝时的西域,不包括广大的河中地区和半个波斯高原,也没有阿夫汗。

西域部族本就很多。但将西域四州百姓分为五十个部族,各立族号,却有李洛的考量。

一千多万人口,归属五十个部族,名称不一,可见唐主之心。

而且很明显,唐主暂时没有将色目人纳入华夏族的意思。

华夏族的主体是汉人族属,除了汉人族属,华夏族中最大的族属就属苗人,僮人,彝人,都是上百万人口的大族属。至于契丹,女真,党项,羌人,越人,已经都纳入汉人族属。

因为理论上,这些人主要是炎黄后裔。就算不是,也是蚩尤后裔。只有他们才算是华夏族。

而南洋和恒北的土着,不好意思,不属于华夏族。

西域四州的色目人,当然也不是。

他们将来有机会成为唐民,但永远也不能属于华夏族,因为外貌长相和文化的差异太大。只有后世东亚范围内的人,才被划分为华夏族。华夏族中,又以汉人族属为主体。

李洛继续下令:“工部立项,在西域四州植树造林,推行绿治。还要修建城池关隘…”

“传旨江钧和陈淑桢,三十万色目战俘,二十万留在西域四州为官奴,归工部调用。再令驻军清剿马贼胡匪,充作奴隶为劳力…”

“西域各州赋税,暂定为三成。农户可纳粮,牧民可纳牲口。大商人只能纳金银。”

“军师府和兵部,定下西域驻军的章程。这西域驻军,暂时以二十万为限。不但要防备元军东侵,还要警备地方。”

“警部,调集警士万人,在西域各郡县设置警堂,维护治安。”

“没收的宅院,可充作学堂,招募教师,教授西域孩童…”

“鉴于西域连年战乱,西域四州百姓免税一年。从洪武八年开始征收赋税。”

……

李洛一口气下了一连串的命令,定下了治理西域的大政方略。具体执行,就由政事堂和各部来办了。

说完了西域,李洛终于聊起了军事。

“大唐陆军,海军,江河水师,眼下服役者九十五万余人。如今天下已定,是时候定下这兵马编制了。”

“大唐现役兵马员额,就定为九十八万。这其中,骑兵编为三十万,一人双马;火器兵编为三十万;弓弩和长枪兵刀盾兵三十万;海军六万;江河水师两万。”

“九十八万人,便是大唐常备兵额。只要不打仗,一年军费开支绝不会超过三千万银圆。”

拿下西域四州后,唐廷治下各等人口,总有一亿四千多万。这多么人口,养着九十八万常备军,负担并不大。

“新兵十七岁方可入伍,在军中服役满八年方可安置差事。非伤残而服役不满八年者,自主择业,朝廷不给差事。”

都烈道:“遵旨!明日兵部就下部令,照陛下之命办理。陛下对三军将士如此恩遇,将士们必定更加感恩戴德啊。”

李洛对将士待遇优厚,不但军饷给的足,荣誉给的高,而且还采用了后世的转业分配制度。

李洛现在将这“转业包分配”的年限做了规定。后世是十年才能转业,他搞的是八年。这是因为古代人均寿命短。

不过,是年满八年才可专业,而不是只能服役八年就必须退役。按照唐军制度,队正以下,可服役到三十岁。队正以上团总以下,可服役到四十岁。到了旅帅一级,身体好就能服役到致仕。

退役将士转业,按照军衔、军职、军功、武道这四个方面,来定转业后的品级待遇,从十品起步。

差不多一半的退役将士,会安排到警部为警士和警官,拥有武士功名的,几乎都安置为警官。还有小部分安排到乡村担任基层官吏,以及武庙的道官。

当然也能安排到矿务、渔牧、驿站、国营等体系当差。

等到五十五岁,就可退休致仕,拿半俸养老了。

这种待遇,可谓千古未有。

好处也很明显。

首先是保证了唐军的战力稳定。使得唐廷能够一直贯彻精兵路线。也让唐军被朝廷牢牢掌控。

而且唐军体系严密,训练严格,还重视军中教育。从军八年下来,几乎都是可用之材,算是一个人才储备库。

退役将士都信奉武道,对民间尚武之风很有好处。朝廷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他们荣耀,也使他们成为拥护朝廷和皇室的中坚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踊跃参军者比比皆是,做军吃饷从宋朝时的“贱业”变得炙手可热。

虽说入伍前三年的军饷不多,可入伍三年之后,一个人的军饷就能养活几口人了,要是得到武士功名,就更加体面尊荣。退役之后,朝廷还给差事继续吃皇粮。这么好的路子,良家子弟当然抢破头。

然而,唐军招募新兵的条件比较苛刻。对年龄、体质、身材、长相都有一定要求。

兵部的数据,洪武五年,各地报名参军的青年超过两百万,可洪武五年招募了多少新兵呢?

不到十万人。

二三十个报名者中,每次才选拔一人。由此可见,竞争有多激烈。有的新兵,连续报名两三年才被招募上。

没办法,对占大唐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家百姓来说,子弟的出路,无非是读书科举和从军。

读书科举更难,录取比例更低。相对而言,拿到兵额还是要容易的多。虽然从军风险大,可真是一条好出路了。

要是这两条出路都没了,那除非运气好,不然就要种一辈子地,务一辈子农,这辈子也就这么过了。

大唐民间,已经有了一些风气。据说待嫁女子,最喜欢的是年轻的新科进士和学宫学士,其次就是武士。

武士当中,最受媒婆和待嫁女子青睐的,就是队正或都尉军衔的下武士。

为什么呢?

因为队正或都尉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武官了,而且年纪往往只有二十多岁。既年轻,又有前途。

而队正以上,大多年过三十,有点老了。大唐待嫁女子也就十六七岁,年龄差距比较大,未免不美。

而军职更高的,年纪不但更大,而且也多半看不上小门小户的农家女,她们当然也有自知之明。

如此一来,统带一百多兵马的小小队正,反而是最受民女欢迎的武士。

所以民间有话说:“校尉太小,司马太老,都尉正好。”

议完了军务,终于又提及农事。

李洛说了半天,端起茶盏,对崔秀宁道:“梓童,这农事你来安排。”

崔秀宁道:“棉花种植,如今已经推广天下。各地百姓,都用上了棉布。明年,朝廷就要全力推广红薯、土豆、玉米、番茄、辣椒、南瓜等殷洲作物。”

“大司徒,这些作物育种了几年,种子够推广了么?”

户部尚书出列道:“回娘娘话,这些殷洲作物,要说全国大量推广,那还差的远。可本土每个乡各种十几亩,却是够了。臣的意思,种子只分到乡一级。等到两三年后,再分到每家农户。”

崔秀宁点头,“那也算是全国推广了。户部就拿出分配章程,按照各地人口田亩数量,酌情安排便是。朝廷的种子分到各州,再由各州自己来分。户部的部令,要严令各地官员妥善保管种子。哪里出了事,就问责哪里的官吏。”

“这些作物,对耕地要求低,产量却比稻谷麦子高。本宫称之为副粮。要是副粮全国推广,很多不宜种植主粮的耕地就都能用上,起码能多养活几千万人。喂养牲口和家禽的食料也有了。”

“陛下娘娘放心。户部已经拟定好了大概的章程。等完善了章程细案,臣就呈奏预览。”

崔秀宁道:“章程细案不必进呈了,就直接交给政事堂。妥当不妥当,政事堂看着办。通过后直接下朝令就是。”

各部各寺的政务,不能事无巨细都让皇帝亲自研究决断。不然,政事堂的意义何在?皇帝皇后只指出方向和大概,抓住纲就成。相对细化的执行方案,当然要宰相们决断。

否则的话,皇帝会有多忙?

再英明的君主,一忙起来就会出纰漏。

林必举出列道:“陛下,娘娘,全国推广种植殷洲作物,娘娘称之为副粮。那么,这副粮多达数种,征起赋税来颇为麻烦。请旨,副粮是征税还是不征税?”

崔秀宁和李洛都是一愣。他们倒是没有想到这个。

是啊,这红薯等庄稼,是征税还是不征税?

这些作物,大多用的都是不适合种植主粮的荒地,又是好几种,怎么统计呢?

而且,主粮是硬通货,吃不完的肯定能变现,朝廷必定会收购。可是这些副粮,朝廷不可能会收购,变现很难,朝廷难道征收实物?

要是征收银圆,那就是变现的加税了,不符合大唐国策。要是征收实物,朝廷要这么副粮干什么?又怎么储藏?

副粮是补充主粮的。有了副粮,百姓的食物不但更丰富,主粮也能消耗的更少,就有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

崔秀宁想到这一层,顿时露出微笑。

她心中有数了。

不征副粮的税。

但是不征这个税,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

为什么?很简单。

有了副粮,能养殖的家禽也多了,农户不光生活改善,也能剩下更多的主粮卖给朝廷。

遇到丰年,农户完税之后还能有小半的粮食出售。要是年景不好,完税之后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卖,自己能吃饱就不错。要是遇到灾年,那不但自己吃不饱,税都交不上,甚至还需要朝廷赈济。

而在古代,就算水利设施搞得好,因年景不好而歉收的年份也比较频繁。这就导致,即便这几年大唐兴修水利,大力恢复农业生产,可农户能出售的余粮却始终不多。

粮食安全仍然达不到李洛和崔秀宁的要求。朝廷的粮食专卖收入,也增长缓慢。

就说眼下,酿酒业等需要粮食的加工业还没有完全放开,就是因为国家粮食不够充裕。

可有了副粮就不一样了。

百姓能卖的主粮多了,那么朝廷就能收购更多的粮食来卖给不生产粮食的人。

这样,朝廷的粮食专卖额度就更大,专卖收入就多了。

也就是说,哪怕不征一文钱的副粮税,朝廷的收入也会增加一笔。

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征收副粮税呢?

“副粮,就不用征收了。这样,百姓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一点。”崔秀宁说道。

林必举等人当然也想到,为何皇后陛下不征副粮税了。

要是连这个都想不到,还能做宰相么?

“梓童说的不错。副粮就不征税了。”李洛笑着说道,他心中也明镜似的。这个经济账,他还是能算过来的。

林必举高高举起玉笏,然后在掌心连拍三次,感慨的说道:

“陛下和娘娘仁爱天下,造福苍生,诚圣人之心,光风霁月,春风化雨,惠泽亿万斯民哉。我大唐百姓,得为圣人治下之民,何其幸也!”

百官一起以笏拍掌,纷纷称颂皇帝皇后。

负责朝议记录的司录寺官员,立刻秉笔写下:“洪武六年十一月二十三,常朝。中相林必举言副粮税事。天子令不征,以惠民哉。”

李洛放下茶盏,“文先生,这《宋史》修到何处了?进展如何?”

文天祥卸职都督西北诸军事后,接了《宋史》总裁官之职,组织朝野名士百余人,主持编修《宋史》。

这么好的差事,当然是李洛对文天祥的一种奖赏。

文天祥出列奏道:“回禀陛下,《宋史》编修者,共计一百三十八人,都是朝野饱学之士。如今已经修到真宗朝之事了。”

李洛肃然道:“真宗朝的大事,莫过契丹南侵,澶渊之盟。以文先生所见,这澶渊之盟,《宋史》应该如何定论呢?”

后世很多论调,说《澶渊之盟》签订的好,那些岁币对大宋不算什么,还能保持双方百年和平云云。

李洛对这种论调很是不以为然。

事实上,宋朝武力,恰恰是从《澶渊之盟》后开始崩坏的。

PS:还有四五天就完本了哦。蟹蟹大家陪伴我到现在。真的很开心有你们在。晚安!今天就到这啦。太困了。

UU文学推荐阅读:我的抗战不一般疯魔三少爷三国:祖龙复辟,从霸王传承开始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大唐第一熊孩子回到宋朝当皇帝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人在水浒,正在造反穿越大秦统一六国后开始了修仙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气吞山河图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对不住了朱棣,我假太监要当皇帝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大秦:开局成了胡亥怎么办?大唐皇子:我有农场系统我剧透大明国运,朱元璋心态崩了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唐逗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豪横大宋北宋小地主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谍影:命令与征服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回到北宋当暴君三国前传军阀皇子: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给秦皇汉武直播历史,他们破防了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补天前传陛下也不想自己的女子身份暴露吧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福寿至神通寺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大宋出了个武皇帝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我的帝国无双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我的炼金工坊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水浒之扈家庄崛起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造反,还不是你们逼的明月照山河
UU文学最新小说: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