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防军想要统治印东四邦,所要面对的困境,作为对手的印度高层同样非常清楚。
因此在战后分析会上,以辛巴为代表的印度高层正在深深剖析第二次印缅战争为什么印军会发动成这个样子。
“各位,尽管我们很不情愿,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相对于我们印度军队,不管是东北国防军还是缅甸方面军其战斗力数倍于我们。
我们印军,就算不是新兵的那一部分,相对于我们的对手,那都是新兵蛋子一般的角色。
不管是东北国防军还是缅甸方面军,他们都是长期处在作战的状态下,可以说是相当都精锐。
尤其是东北国防军,其普通陆军部队士兵都能够熟练操作陆军的几乎所有装备,也就是说尽管东北国防军派出的是六百个轻装营,到了这里,他们现在几乎都成六百重装营。
现在的那六百个营长,几乎都是炮兵营长,坦克营,机械化步兵营。
需要强调的是东北国防军的特种作战部队,他们才是更加恐怖的存在,除了精通陆军的几乎所有装备使用,甚至还能胜任飞机的驾驶。
这六百派遣营每个营里面的都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特战队员。
这些特战队员虽然都是空战方面的菜鸟,但是他们驾驶的战机同样能对我们的地面部队造成巨大的杀伤。
可以说,在短期内,我们如果还要与之作战,战败还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总理阁下,那我们难道就这么认了?”
当即就有人表情不乐意了。
华夏人在他们的控制区实行的新政直接否定了他们这些婆罗门的特权。
没有意外,在这里参与讨论的全部都是印度的婆罗门。
尤其是在印东四邦,那里可以说是印度教的传统地区了。
种姓制度实行了上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华夏人想要推倒我们的种姓制度,那纯粹就是找死的节奏。
看到在座的诸位印度高层不少人都面露沮丧。
辛巴不得不给他们打气。
“一个人不可能一直走运,一个民族同样不可能一直走运。
当华夏人再度走霉运的时候,就是我们复仇的时候。
北方人不仅得罪了我们印度人,他们得罪了更北的苏俄人,得罪了西方最强的两个大国米国和英国。
等到北方国家衰弱的时候,就是我们几方将其拆解的时候。”
突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总理阁下,如今的北方大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他们很快就要统一了,如今的状态就已经让我们感到不可抗拒,一旦他们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他们的实力只会更加强大,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等到他们衰落的时候?”
辛巴却冷哼一声。
“北方人如果能够真正的实现统一,那他们真的要令这个世界颤抖了。
但是他们想要实现真正的统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如今北方东北国防军的实力有多强大。
可以说,他们仅仅凭借北方大国的一隅之地,就独自对抗了苏俄,米国以及英国等西方列强。
然而,他却没有入主中原,而是要等到国共双方决出真正的胜利者,才宣布归附。
那个东北国防军的缔造者周浩把自己粉饰成一个爱国者,一个不愿意参与国内战争的清高者。
然而,他却忘了什么叫做尾大不掉。
不管北方是谁统一了关内地区,都不会真正地信任周浩,毕竟周浩的实力太强大了。
而周浩也不可能把他的东北国防军彻底并入国家军队。
手里失去军权,他周浩也就失去了所有。
而且周浩在东北国防军内的声望太高,东北国防军的实力又太大,以至于关内的力量全部加起来甚至都不是东北国防军的对手。
北方大国说不一定还会爆发更为浩大的战争。
一旦东北国防军和那个时候的关内主人发生大战,那北方大国也就不足为虑了。”
辛巴的分析很到位,让在座的印度高层暂时都放下了恐惧的心理。
“总理阁下,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有一个部长问了起来。
“通过对周浩这个人的研究,我发现,这个人还是相当的中庸。”
辛巴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虽然周浩手里的实力非常强大,他却很少主动发起进攻。
而周浩在南亚的布局,其实也就是要和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等国一起对抗抑制我们。
那我们就和他们就这么耗下去。
同时全力增强我们的国力。
当我们的国力增强的时候,我们的军力同样也会得到增强。
大家要相信我们国家的潜力。
在我们同仇敌忾之下,定能发挥出超强的力量,说不定到时候我们的国力超过北方大国。
真到那个时候,说不定仅仅凭借我们自己的实力就能一举击败北方大国。
当然,就算我们真的有那个实力单独击败北方大国,我也不会也不能那么做。
我们可以联合西方诸国一起讨伐北方大国。
只不过我们要出大力而已,毕竟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要付出更多。
辛格部长,你们国防部都有什么计划?”
辛巴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将火力都转向可怜的国防部长。
一看这架势,辛格就知道他们的辛巴总理的坏心思。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辛格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了。
“众所周知,我们拼尽全力准备了半年,我们将我们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砸在训练新兵上。
我们的总兵力一度达到了六百多万,这让我们不仅产生了错觉,那就是仅仅凭借我们的力量,我们就能扫平南亚那些杂音,然而结果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我们再次失败了。
而且,为了能够减少我们的损失,为了能够尽快平息战火,我们再度失去的东部四邦。
同时失去的还有几千万的人口。
这次战争让我们彻底头脑清醒了过来。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就目前的状况,我们是打不过四方联军的。
而让我们恐惧的,没错就是恐惧些个词,是东北国防军的三十万人和缅甸方面军的五十万人。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在我们看来,其实也就那样。
在西线,我们之所以跟干脆地放弃了克什米尔地区,主要原因并不是巴基斯坦的百万大军,而仅仅是在巴基斯坦充当教官的一百个营的东北国防军。
如今东北国防军那一百个营已经撤走了,西部我们已经不用担心了。
现在我们担心的仅仅是东部的情况。
然而鸠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再担心也是白搭。
我们只能指望东北国防军不会继续扩大他们的占领区。
当然,我们也不能再给他们扩大的借口。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我们如今的这三百万大军训练得尽可能精锐。
让他们在你今后的战斗中至少能够和东北国防军士兵做到极限一换一。
还有一点,东北国防军和缅甸方面军他们的士兵之所以实力强大,那是因为他们在最近的十年里,几乎都是在战斗中渡过的。
而我们的士兵却是几乎没有什么实战经验。
今后的战事会越来越漂亮。
几年后,东北国防军和缅甸方面军如今实力强大的这些士兵都需要退役,等到他们换了几波人,我不信他们还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
等到我们的对手实力降到和我们差不多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到时候我们联合西方几个大国一起发起对北方大国的征服之战。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北方大国的强大,会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的利益。
对于他们来说,四分五裂的华夏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说各位,让我们慢慢等待吧,天神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到了最后,辛格甚至连印度教的天神都会被她请了出来。
今天的会议,其主要目的就是辛巴和辛格联合忽悠整个印度高层,让他们同意二人制订的战后发展纲要。
因为辛巴和辛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武力对抗,尤其是现阶段那武力对抗,印度完全就是处于劣势。
而印度想要翻身唯一的机会就是大力发展自身,让自己的国力彻底发展起来。
至少印度的国防工业能够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
享受西方国家的武器支援,感觉虽然非常爽,却也在无形之中失去了自我。
如果印度完全能够尽快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辛巴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发起对缅甸军和东北国防军的进攻。
如果再等一个一年半载,印度军队的实力再度达到几个新台阶,尤其是空军的实力能够再度翻番。
在战斗中,印军不要说获得制空权,只要不失去制空权,印军就不会输得这么惨。
甚至,如果印军能够获得战场制空权,那依靠自身的兵力优势,横推四方联军,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是辛巴和辛格二人闭门讨论讲究,得出来的结论。
同时,二人也得出了东北国防军不会主动发起对印度的战事。
毕竟,东北国防军在印东西邦实行的政策已经和婆罗门成了死敌。
印度的婆罗门虽然是少数人口,但是其基数还是很大的。
几千万的人口还是有的。
辛巴已经决定在波罗门里面招募士兵。
为了自己家族利益,这些婆罗门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果,开战前印度的六百万大军都是由婆罗门组成,辛巴敢肯定,如今的局势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说是和四方联军同归于尽都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那个时候辛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或许在东北国防军没有公布彻底废除种姓制度之前,那些婆罗门会认为东北国防军那些华夏人会在和之前历次征服印度的外来势力一样,在见识了种姓制度在统治方面的优越性后,都会继续继承并发扬种姓制度。
因为,在四方联军的战俘营里面,婆罗门战俘也是不少的。
这次会议开办得很成功。
在任上发起两次对外战争,都把侵略战争打成了印度保卫战,为了平息战火,又同样采取各地的方式实现了和平。
就这么一个印度总理,按理说怎么都应该被弹劾,回家种地去。
然而,辛巴总理却仍然牢牢的坐在总理的位置上。
而在这次会议后,印度各部都很高效地配合国防部和总理为这次战争善后。
印东四邦的新政,把无数大地主高种姓逼地携带他们的金银细软前往西部的印度,同时带去的还有华夏人对高种姓整个阶层的迫害。
这也让印度的高种姓居然生出了同仇敌忾的想法。
在接下来印度要在高种姓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里面招募将来的核心精锐部队,居然得到了整个高种姓阶层大力的支持。
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一百万的高种姓军队就招募到位。
至此,印度就开始了下一阶段准备。
大力发展经济,重点训练高种姓军队。
高种姓军队对于印度的国家认同感较高。
因为在印东四邦,高种姓几乎都离开了那里,来到西方的印度,这些被没收土地的高种姓,可没有说那些占领者一句好话。
尽管对于他们的财物,那些占领者几乎是秋毫不犯的。
如果如同他们说的那样,那些占领者都是贪得无厌的恶魔,那他们离开印东四邦的时候就不是大车小车地拉着他们的财物,而且赤手空拳身无分文的样子。
这些高种姓即使到达新的地方,依然过着衣食无忧,仆役成群的人上人生活。
如果周浩看到这一场景,不知会不会后悔他的那一决定。
或许是周浩根本不清楚这些印度高种姓到底有多么的富裕。
无论如何,在失去土地之后,这些高种姓就低价处理他们的房产和城市里的产业,以最快那速度带着他们的家人,携带着能够带走的金银细软,离开了印东四邦。
而没有了那些高种姓,印东四邦的土地改革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全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