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说:“你们所看到的不是别的,就是绣云仙阁。”
两个弟子说:“绣云仙阁,是什么人建造的呢?又属于什么人居住呢?”
三缄说:“王母娘娘悲悯大道不被世人明白,世上那些喜好求道的人不能分辨正邪,所以很多人都误入了旁门左道,而且大多是误入了旁门左道中的旁门左道。
这都是那些喜欢当别人老师的人,炫耀自己的奇特、标新立异,用妖法来吓唬人,学习道术的人因此陷入这样的圈套,想借此走捷径。
却不知道那些旁门左道,心怀不轨,常常借助邪术来迷惑百姓,聚集在一起结成党羽。
时间久了,就不遵守国家的法律,背叛圣明的君主。一旦势力衰败,就会牵连九族被诛杀,悲惨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从古到今,因为邪教而叛逆的,不牵连九族被诛杀的很少。我希望世人不要被那些邪门歪道所误导。
王母娘娘对此深感忧虑,于是下旨命令道君,派遣仙人降临凡间,阐明真正的大道。
特意建造了这座仙阁,来等待那些大道修成的人,进入这座阁内享受仙人的福气。”
两个弟子说:“天下的道是统一的,为什么会有邪道和正道的区别呢?”
三缄说:“天下的大道,比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方面,本来没有奇特和邪僻之处,圣人教导人,也不过是这些内容,这是至圣的大道。
即使是道祖所讲的天界的大道,也不超出这些。不过是修炼气息、凝聚精神,减少欲望、使内心清净,来回归到人的本体,这又和儒家所说的端正心思、使意念真诚、安定内心、静思审虑的功夫有什么不同呢?
后来之所以分化出了邪道,是因为大道平平常常,有人就厌烦而不想遵循,做出一些故意做作的行为,这些行为比平常的大道更容易学习,比平常的大道似乎更容易显效,所以那些讨厌平常、喜欢新奇的人,有很多都加入了进去。
有人说这样的邪道有害于真正的大道,却不知道大道在天地间明明白白,原本不会被邪教所损害,只是那些学习邪道的人只能害了自己罢了。”
两个弟子说:“老师自从领受了王母娘娘的旨意,奉命于道君,周游四方,阐明这真正的大道,邪道从此就可以断绝了吗?”
三缄说:“邪道多种多样,恐怕很难彻底断绝啊。”
两个弟子说:“老师每到一处都给人指点,真正的大道已经不会被混淆了。学习道术的男男女女,想来也不会误入歧途而会走上正轨了,为什么还不能断绝邪道呢?”
三缄说:“现在真正的大道固然已经阐明了,可遗憾的是三万六千个野鬼已经投胎转世,后世必定会出现三千六百个旁门左道,而且还会从旁门左道再衍生出许多分支派别,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又怎么能抗拒得了呢?”
两个弟子说:“这样的话,只希望世上学习道术的人能慎之又慎,不要误入邪道,连累到自己和家人子孙,那可就太好了。”
三缄说:“弟子说出这样的话,都是希望人们好,真不愧是道门中的人啊。”
两个弟子说:“这都是老师善于教导的结果啊。”说完,向老师行礼后就退下了。
三缄也回到草庐中坐下,心里暗自高兴:“各位弟子都有能有所成就的,只是转心、混元、野马、蛛虎这几个人见了别的东西就想改变主意,还需要再观察。
不过我已经领悟了大道,应该升往仙府了,却还没见到王母娘娘下诏。
现在趁着闲暇,不如施展指石成虎的法术,亲身经历一下被老虎伤害的劫难,来试试这些弟子们对老师重视的程度到底如何。”
主意拿定后,就对着万星台外的乱石一指,只见几块石头晃动起来,顷刻间变成了七八只凶猛的老虎,径直冲进台内,把三缄叼了起来。
三缄大声呼喊救命,那些男男女女听到呼喊声都惊慌地跑了出来,看到一只巨大的老虎叼着老师,旁边还有几只老虎在后面争抢。
于是他们不顾生死,各自拿着器械,追赶这只老虎。老虎看到追赶的人很多,跑得就更快了。弟子们有的悲伤,有的在后面追赶。
谁知道追得近了,老虎转过身来,大吼一声,喷出一股腥风,竟然把三缄叼进了茂密的树林里,不知道去了哪里。
弟子们不放弃,在前山后岭,到处搜寻,就好像丢了宝贝一样,没有一处地方不找的。
正在慌乱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道:“老师在这里!”
等他们奔到发出喊声的地方,又毫无踪迹。搜寻了很久,还是急切地找不到。
没多久,天色变黑,下起了倾盆大雨。弟子们不顾自己,仍然在山岗上攀着树、爬着悬崖,寻找老师的踪迹。整整乱了一夜,没有一个人独自回到万星台。
三缄已经知道这些徒弟们敬师心切,就在山的左边假装呻吟了几声。
弟子们听到后,一拥而上,看到老师躺在大松树下,手脚都没了,头上鲜血直往外流,就哭着问道:“老师的手脚在哪里呢?”
三缄说:“已经被凶恶的老虎吃掉了。”
弟子们又问:“老师的头上为什么鲜血直往外流呢?”
三缄说:“我被老虎吞进嘴里,很快又被吐了出来,皮和骨头都破了,所以血流如注啊。”
弟子们看到这种情形,个个都很悲伤,急忙把老师的身体抬回草庐里放下。
三缄说:“我教导你们学习道术,不辞辛劳地指点你们。只希望师徒能一同前往大罗仙境,长久地享受仙人的福气,不知道我有什么过错,突然遭到这老虎的撕咬。
现在我的身体已经坏了,恐怕命不久矣。如果我死了,你们要念在我平日的教诲,把我安葬好,仍然在这里勤奋地学习大道。等王母娘娘降下旨意,把你们升进绣云阁里。”话刚说到这里,大叫一声就去世了。
弟子们呼天抢地、号啕痛哭,万星台内外都被这哭声震动。哭完之后,他们购买了棺材将三缄安葬好,在讲道台上设立了灵位,早晚进行祭奠,这样持续了一个月之久。
三缄看到弟子们都意志坚定,而且心里念念不忘老师,这份心意可以说是非常诚挚了,正打算恢复自己原本的身体。
紫霞真人早就知道三缄的道功已经修成,应该登上绣云仙阁了,于是命令正心子、复礼子去召见三缄。三缄见到是老师召唤,就跟随这两个人乘着云彩来到了洞府。
紫霞真人安慰了他几句,随即请来凌虚、碧虚、清虚、云衣等各位真人,一起商议三缄进入绣云仙阁的事情。
各位真人到齐后,紫霞真人摆下盛大的仙宴,带着三缄向各位真人行礼,说道:“我的弟子脱胎换骨降临凡间,在四方传播大道。承蒙各位真人的保护,到如今大道已经修成,应该升入绣云仙阁了,还希望各位真人联名上奏请求。”
凌虚等真人说:“这是自然的,兄长不必担忧。”
三缄于是又向各位真人磕了三个头。各位真人夸奖鼓励了他一番,宴会结束后就各自回去了。紫霞真人把他们送到洞外,拱手作别。
各位真人离开后,紫霞真人对三缄说:“为师自从命你投身尘世,凡是遇到患难,各位真人多次保护你。如今你功成名就,这都依靠各位真人匡扶的力量。你必须到各处洞府一一拜谢,才不辜负他们成全你的心意啊。”
三缄说:“老师说得很对。什么时候去呢?”
紫霞真人说:“你还用假死的办法试探你的弟子们,应该赶快到各位真人的洞府去,拜谢完回来后,仍然回到万星台,静静等候上面的旨意。”
三缄说:“听从老师的命令。但弟子这次去,先参拜哪位真人呢?”
紫霞真人说:“为师命正心子、复礼子在前面引导你去。先从凌虚、碧虚真人那里开始,依次参拜。”
三缄听了之后,拜别紫霞真人,就和正心子、复礼子一起驾动云车,径直向凌虚真人的洞府而去。
凌虚真人知道三缄要来,于是命令仙童招呼门徒,把迎接的仪仗排列整齐,到远处去迎接。
门徒接到命令后,各自穿上仙服,骑着仙鹤,一直到十里之外,等候三缄的到来。
三缄正和正心子、复礼子同坐在云车上,忽然听到仙乐奏响,于是询问复礼子说:“这是音乐声,是怎么回事呢?”
复礼子说:“离凌虚真人的洞府已经不远了,凌虚师叔知道你肯定会来,所以事先安排好仪仗,来迎接你啊。”
三缄说:“我只是弟子辈的,怎么敢承受这样的礼遇呢?”
正心子说:“你刚成为仙品,就如同人世间刚刚获得功名一样。凌虚师叔大张旗鼓地安排队伍来迎接你,一方面是为了庆贺你成仙的荣耀,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那些还没有成为仙人的人啊。”
他们话还没说完,凌虚真人的门徒远远望见后说:“前面有一朵祥云,三缄仙官来了。”
于是大家都下了鹤鞍,在道旁等候,拱手站立。三缄看到前来迎接的人如此恭敬,急忙和正心子、复礼子一起下了云车。
正心子说:“哪里劳烦各位仙人到这么远来迎接,恐怕会折煞我们啊。”
众人同声说道:“刚刚听说贵洞府的三缄仙官要来拜访我们的师父,师父所以命我们在郊外迎接。要是有不恭敬的地方,仙官千万不要见怪。”
三缄说:“我本是一介凡胎,怎敢奢求仙人的眷顾?如果礼仪方面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仙人多多包涵。”
其中有一位仙人说:“我们师父向来喜爱仙官,夸赞您有传播大道的才能,特地命十二位童子,把他所乘坐的一只彩鸾牵来,请仙官乘坐。”
三缄说:“彩鸾是师叔所乘坐的,弟子怎敢越分使用?”
那位仙人说:“这是师父的命令,不敢违背。”
随即呼唤十二位童子,一同把彩鸾牵到三缄面前。三缄看那彩鸾,高大得如同大鹏鸟,五彩斑斓,背上驮着红色的马鞍,上面绣的花草,就好像是天然生长的一样。
三缄再三推辞谦让。众仙人齐声说:“仙官要是不乘坐,我们师父会不高兴的,这是本来想尊重您,反而会冒犯到他了。”
三缄没有办法,只得飞身上了鸾背。众仙人一同乘车,和那十二位童子一起,各自骑着小仙鹤,簇拥着前行,前面玉笛金箫一起吹奏起来,乐声悦耳动听。
彩鸾喉下的金铃响亮,俨然和箫笛的声音合着曲调鸣响。三缄此时觉得无比荣幸。
不一会儿,就到了凌虚真人的洞府。洞门外高悬着一块金字大牌匾,上面写着“阐道仙官三缄”几个字。
到了洞府,童子们都下了小仙鹤,把彩鸾扶稳。三缄下了鸾背,凌虚真人笑容满面,上前迎接,拉着他的手进了洞府。
三缄行完礼后,凌虚真人就请他入席,亲自拿着玉瓶说道:“想弟子自从领了师父的命令,投身尘世,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在经受磨炼的时候,难免难以忍受。
哪里知道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呢?如今将大道阐明,上天也会喜悦。
我们当面奏明上帝,你必然会被封为上品金仙,永远不会再坠落红尘,也不枉你辛苦修炼一场。”
说到这里,又大笑着说:“我之前就觉得传播大道的重任,你能承担并且能够完成。各位弟子都应该以三缄为榜样啊。”
三缄说:“弟子既然承蒙师父的命令,能够将大道阐明,这都是师父的指点,以及师叔们的匡扶帮助,弟子有什么功劳呢?”
凌虚真人说:“你太谦虚了,你也劳累至极了。黄粱仙酿,可以多喝几杯。”
各位弟子看到师父如此看重三缄,无不欢欣鼓舞,羡慕他的荣耀。
过了一会儿,喝完了黄粱仙酿,三缄告辞,又前往碧虚真人的洞府。碧虚真人命人到远处迎接,和凌虚真人那边的情形一样。
只是各位门人所乘坐的都是麒麟、狮子、大象之类,也有十二位童子牵着一匹彩狮,请三缄乘坐。
三缄推辞了很多次,才骑上狮背,不一会儿就到了碧虚真人的洞府。碧虚真人设宴款待,对他夸奖个不停。
宴席结束后三缄告辞离开,又到各个洞府拜谢恩典。各个洞府排列的迎接仪仗各不相同,所乘坐的有的是走兽,有的是飞禽。
飞禽中除了仙鹤之外,还有鸾鸟、凤凰等等;走兽中除了麒麟之外,有狮子、大象等等。每到一处,真人必定穿着仙服,出洞迎接。
中界的仙子们,没有不夸赞三缄荣耀的。在三缄的心里,也没想到自己的荣华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在各个洞府拜谢完后,三缄仍然回到紫霞真人的洞府。
紫霞真人说:“弟子可以回万星台了。等到初一朝贺的时候,我会奏请上皇,自然会有仙界的诏书来宣召你和你的师弟们。”
三缄听了吩咐,当即告辞,向万星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