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万星台的男女弟子们将三缄安葬完毕后,早晚进行祭奠,都愿意在这墓庐旁,效仿前代贤人的做法,以心丧的方式,就是不穿丧服,内心守丧三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一天,三服对各位道友说:“我们师父去世后,弟子们都没了依靠,这可怎么办呢?”
弃海说:“看到这座坟台,就如同看到我们的师父,怎么肯舍弃这里而到其他地方去呢?”
乐道说:“我想我们师父道法高深奇妙,普通的老虎怎么能伤害到他呢?恐怕是师父假装被老虎伤害,来试探弟子们对待师父的心意到底是怎样的罢了。”
狐疑说:“我们明明看到老虎把师父叼走了,在四座山中搜寻都找不到,突然在山后发现了师父,不仅头、耳朵、眼睛、鼻子都受到了损伤,而且连手和脚都没了,难道连手脚都能瞒得过我们吗?”
西山道人说:“仙家变化无穷无尽。不只是手脚能够掩饰,即便是整个身体也可以隐藏起来。依我想来,乐道说的话没有错。”
狐疑说:“就算是假装死亡来试探弟子,也早就应该回来了呀。为什么一点音信都没有呢?”
玉白子说:“我们在这里议论纷纷,不管师父还在不在,想想他教导我们时的辛苦,以及他宽厚对待徒弟的心意,心里实在是难以忘怀。只是奇怪,各位道兄看到师父这样的遭遇,都显得惊慌失措、没了主意,可七窍这个人却独自高高兴兴的,既不悲伤也不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狐疑说:“你不说,我也正想指责他呢。”
乐道说:“怎么回事呢?”
狐疑说:“师父被凶恶的老虎叼出山的时候,他仍然在庐中盘腿而坐,身体丝毫没有动弹。我们追到山外,搜寻了一整夜,他也没有来过一次。接着我们把师父的尸骨抬了回来,各位弟子的悲声震动了四野,偷偷看他的眼角,却半点泪痕都没有。真不知道在他心里,把师父当作什么样的人呢?”
狐惑说:“兄长忘了七窍和师父当日曾是仇敌吗?在海南的时候他发誓要铲除道门,回到朝廷后又下旨请求禁止道术,他平素就和道不合。后来丢掉了官职,流离失所,万不得已才把学习道术放在心上。所以师父是死是活,他一点都不挂念。”
乐道说:“你们要是不看透七窍的行为,我还没觉得。如今看透了,他根本不是我们师父的徒弟。”
自从有了这样的议论,万星台的各位弟子都知道了,于是大家都厌恶七窍,不跟他说话。
七窍看到各位道友如此轻视自己,不知道是为什么。转念一想,各位道兄道弟深切地痛念师父,按照古礼守丧期间,终身都不谈论无关之事,想来就是这个缘故。因此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没有放在心上。
恰逢三缄去世后的七七之期已满,各位弟子都到墓前祭奠,七窍走出草庐散步,在进道台下遇到了珠莲。
珠莲说:“整个万星台的道兄都厌恶你没有师弟的情义,你知道吗?”
七窍说:“不知道。”
珠莲说:“你心里所想的,如果不向大家说明白,终究会被各位道兄所不齿。”
七窍听了这话,就在讲道台请大家一起来商议。弟子们不知道七窍要商议什么事情,有不愿意来的,也有愿意听听他说什么而来的。
三服看到这种情景,就大声喊道:“七窍道弟既然请我们来议论,必定有重大的事情。道兄弟们为什么不都来听听呢?”
各位男女弟子听到三服一喊,都来到台前拜了拜空台,在两旁坐下。
七窍还没说话,三服就问道:“七窍道弟请各位兄长来这里,有什么打算呢?”
七窍说:“没有别的事,我看各位道兄似乎认为我看到师父去世,不悲痛不伤心,脸上没有忧伤的神色,反而带着欣喜的样子,于是就议论说我心肠太狠,所以轻视厌恶我,对吗?”
弟子们说:“是的。”
七窍笑着说:“师父被老虎叼走,我正为师父庆贺呢,有什么可悲痛的?”
狐疑说:“你庆贺师父去世,是从此没人管束你了吗?”
七窍说:“不是的。我们师父已经修成大道,不要说普通的老虎不敢靠近,就算是有能咬噬仙子的老虎来咬我们师父,上天也不会允许的。为什么呢?
我们师父自从领了上天的命令,在天下阐明大道,东奔西走,南征北越,费了无数的辛劳,才到了如今的地步。绝对不会不受到上天的荣耀封赏,也绝对不会不回复上天的旨意。何况师父收下了这么多的弟子,怎么会毫无安顿就去世了呢?
假如师父如此费力,在阐明大道上如此用心,反而落入虎口,那么天下后世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入道了,也不会再有人入道去做善事了。”
狐疑说:“假如真像你说的,我们师父现在在哪里呢?”
七窍说:“师父的道已经修成,必定会先去拜访护道的各位真人,拜访完后,自然会回到台里。等到各位真人禀告道祖,一起奏明上天,然后就会受到荣耀的封赏。师父得到封赏后,接着就会轮到我们。这是必然的道理,为什么这么快就相信师父去世了呢?”
三服说:“七窍道弟说得合情合理,只希望师父没有受到损伤,那就是我们的幸运了。”
七窍说:“我们各自体会师父的教诲,仍然遵守道规,不久之后,师父必定会回来的。”
弟子们听了七窍的这一番论述后,个个都很高兴,便退回到草庐中去了。
三缄出了紫霞真人的洞府后,又想到众多弟子中混杂着不少心思容易动摇的人,说不定会有见异思迁的举动,自己不妨再试探他们一下。
于是按下云头,化作一位白发老道,左手拿着拂尘,右手拄着竹杖,一步一步地径直朝万星台走去。
弟子们看到他,以为他是来参访求道、拜访朋友之类的人,也就没有太在意。
谁知道这位老道竟然走进了万星台内,高声唱道:
“说道有,叹道家,道其所道不须夸;昆仑顶,起三花,五气朝元一手抓。
轻轻举,缓缓拿,道成自尔步云霞;吾非仙子临凡界,也与仙真共一家。
我属西方金得子,来访虚无老仙家;访得到时缘结下,访不到时走天涯。”
唱完后,他向各个草庐举手说道:“各位道友,贫道给你们行礼了。”
三服等人见这位老道行为古怪,也向他行礼问道:“老道从哪里来?”
老道说:“从昆仑山出发。”
弟子们问:“到这里有什么事?”
老道说:“拜访朋友。”
弟子们问:“拜访的是谁?”
老道说:“三缄。”
弟子们问:“拜访他有什么意图?”
老道说:“拜访三缄是为了探讨求道的事情。”
弟子们说:“这样的话,我们的师父三缄昨天已经离开了。”
老道问:“去了哪里?”
弟子们说:“往西去了。”
老道问:“他往西去,是为了做什么?”
弟子们说:“不知道。”
老道说:“你们别骗我,我知道你们的师父早就被老虎咬伤了。我见你们师父被老虎所伤,留下了几十名男女徒弟,没有人教导,所以特地来到这里代替他来统领你们,教你们修成大道。”
弟子们说:“老道你的来意很好,只是不知道你所传授的道是怎样的?还请给我们讲说一下。”
老道说:“圣人之门有句话,只听说人家来求学,没听说主动去施教的。我既然主动来施教了,你们应该先拜入我门下,然后我再把大道一点一点传授给你们。”
三服说:“拜师不难,但只怕你是旁门左道,学习了会对我们有害。不如老道你先给我们讲说一下,如果真的和我们师父所传的道相符合,我就带领各位道友,拜你为师。”
老道说:“大道都是一样的,哪有什么旁门和正道之分呢?”
弟子们说:“老师你一开口就说大道没有旁门和正道之分,那你肯定是旁门左道了。我们不愿意学习。”
老道说:“听了你们这些话,看来你们都被你们的师父深深迷惑了。”
弟子们问:“为什么这么说?”
老道说:“你们师父肯定是旁门左道,所以你们一张口就说有旁门和正道的区别。我遇到的修道之人多了,大家讲论大道的时候,谁不先避开旁门左道?等到探究其究竟,能真正步入正轨的,没有几个人。现在就从你们的话来推测你们的师父,和这些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弟子们说:“按照老道您所说的,似乎天下学习道术的人都误入了旁门左道,只有老道您独自掌握了正轨。我们希望能听您详细讲讲,看看和我们师父所传授的是否相符?”
老道说:“大道是仙子出身的根本基础,怎么能轻易泄露呢?即便是自己的门徒,也一定要看他是否能领悟这大道,才会和他谈论。如果传授给了不适合的人,恐怕日后学成了,难免会受到斩仙台的惩罚。贫道怎么敢轻易泄露其中的奥秘呢?”
弟子们说:“既然这样,那么老道您把我们看作是什么样的人呢?”
老道说:“我看你们,都是喜好求道但还没有找到正轨的人。”
弟子们说:“既然您不敢泄露仙根的奥秘,那么‘旁门’和‘正道’这两个概念,您可以给我们讲讲吧。”
老道说:“这倒容易。你们可以到台下,给我拜三拜,我就讲给你们听。”
狐疑忍不住说道:“你到这里来,本来就是想靠传道来谋利。却不知道我们也都想出去靠传道谋利呢。”
老道说:“你这么说,大概是不屑于拜我为师吧?”
狐疑说:“我跟随我们师父几十年了,旁门和正道的道理,师父没有不讲的,难道我们快要学成大道了还不能分辨旁门和正道?你来到这里以师父自居,能讲讲‘人之患’这三个字的道理吗?”
老道生气地说:“你这小小的狐狸,竟敢算计老道我?”
狐疑见老道非常生气,就退到了一旁。狐惑说:“我兄长言语轻狂,还请老道您多多包涵,不要计较。”
老道说:“你们既然觉得我不足以当你们的师父,那我这就走了。”
三服说:“老道您有心而来,怎么能一被顶撞就走呢?”
老道说:“我看你们这里大多是些像禽兽一样的人,根本不是能接受教导的人。就算我想施教,也不屑于教你们。”说完,飘飘然地离开了。
西山道人说:“求道没求到,反而遭到辱骂。要是我们师父教导人,哪会区分是不是异类呢?这么一想,心里真是悲痛极了。”于是弟子们一起大哭起来。
三缄看到弟子们没有忘记师父的教导,悲痛得让人可怜,心里也很是伤感。又把头一转,再次上了万星台。
狐惑流着泪说:“老道您为什么去了又回来?”
老道说:“我看到你们对师父的眷恋之情非同寻常,所以特意转回来,到你们师父的草庐里借宿一晚,明天再走。”
乐道说:“借草庐住一晚,本来也没什么妨碍,但我们师父草庐里的器具很多,您可不要乱动。”
老道说:“人都已经不在了,东西留着又有什么用呢?”
三服说:“虽然见不到师父的模样了,但师父留下的痕迹还在草庐里,看到这些东西就如同看到师父一样。”
老道说:“原来是这样。我就在这里住下,绝对不敢移动任何一件东西,你们放心吧。”
三服等人就把老道领进了三缄的草庐里。
老道进了草庐后四处看了看,看完后说道:“这草庐非常僻静,正好用来修道,你们先退下,不要轻易打开草庐的门。”
弟子们答应了。刚走了几步,老道又把他们叫回来说道:“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我修道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三天时间,才能完成运用道术的功夫。等我把道术功夫修炼完了就会出来。如果三天时间到了,看到我还没出来,那一定是我的元神出窍太远了,一时难以回到本体。到那个时候你们再来草庐里,看看我的动静。三天之内千万不要偷偷来看。”
弟子们一一答应,然后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修道去了。
果然到了三天,还不见老道从草庐里出来。三服和弃海商量说:“老道修道已经三天了,还没见他出来,我们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弃海说:“好。”
于是就和三服一起轻轻走到草庐外面,把门打开,仔细一看,里面盘腿坐着的不是老道,而是三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