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的局势,要不是周建安的到来的话,真的会糜烂到不知道何种地步。
虽然孙传庭有一身的大本事,可由于贺人龙和左良玉两大势力的牵制,加上他麾下兵力捉襟见肘,自己防御都有些捉襟见肘,要去对付贺人龙和左良玉更是不太可能的事。
幸好,周建安来了。
他带来了整整六万的大军。
虽然能够用来直接面对罗汝才等贼军的兵力仅仅只有两万余,但是剩下的四万替孙传庭扼守住了罗汝才等贼人继续逃窜的路线。
换句话说就是将孙传庭他们所编织的大笼子给合拢,这些贼寇已然没有了继续逃窜的可能。
孙传庭他们需要做的,那就只是关门打狗而已。
要是这个时候贺人龙和左良玉两部听指挥的话,配合周建安和孙传庭必然可以对罗汝才所部发动大反击。
即便是罗汝才所部占据了江面之上绝对的控制权,可长江那么长,罗汝才的水军不可能对所有的江面进行封锁,到时候换一个地方渡江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贺人龙和左良玉两人的身上。
而这一次,周建安将贺人龙已然解决,官军这边的隐患那也就只剩下了左良玉一人。
作为督师,孙传庭对于这件事有推脱不了的关系,周建安已经干了这么多事了,要是连左良玉自己都搞不定的话,说实话,孙传庭是真的有些没有脸面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孙传庭开始思索起如何将左良玉给擒拿或者当场斩杀的办法来了。
可是想了半天,所有的反感都被孙传庭给否定了。
首先最好的无外乎就是将左良玉给生擒了。
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办法将左良玉给骗到汉口城来,到时候他就如同自己案板上的鱼肉了。
但是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左良玉和贺人龙是一次都没来见过孙传庭,每一次都是孙传庭去见他们。
所以孙传庭很明白,就算给左良玉下达军令,他也不太可能前来。
若是他不来,那就只有自己去主动去见他了。
可自己若是前去,那里可就是他的地盘了啊,自己又怎么让其伏诛?
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孙传庭绞尽了脑汁,最后终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来。
只是这个主意,稍微有那么一丁点的冒险来。
可相比较朝廷大事,这点险冒起来也算是值了。
打定主意,他便立刻让人将刚刚到任的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冒起宗给叫了过来,一阵交待之时,只见冒起宗脸上是一会红一会青,最后更是呼吸开始变得有些急促,脑门之上的汗水更是止不住的往下掉落。
孙传庭见状也是颇有些无奈,这冒起宗的担子似乎也太小了。
可眼下也没有丝毫的办法,毕竟冒起宗是刚刚从京城而来,似乎也没有比他还要适合的人了。
还好,在孙传庭的一番忽悠之下,冒起宗也是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等冒起宗走后,他便赶紧让人取来纸笔。
周建安的信件之中还提起一件事来,那就是让孙传庭向朝廷推荐一个陕西总兵的合适人选来。
这个人选,在孙传庭看来,一是对湖广军务要熟悉,对于流寇也要熟悉,更加重要的则是他必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尽快赶到湖广来。
在这些条件的加持之下,仅仅片刻功夫孙传庭就想到了一个人选。
前总兵官,秦翼明。
说起秦翼明,孙传庭估计周建安不会感到陌生,其扶持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的事,孙传庭可是很清楚的,而这个秦翼明,便是秦良玉的子侄辈。
而秦翼明一家人也算是将门,其作战能力不弱,只是运气稍微差一些,因为当初张献忠之事被夺职,现在不出意外应该就在石柱或者成都府内,秦翼明也十分符合自己筛选出来的几个条件,快马加鞭的话,秦翼明用不了十天的时间便可以到任。
写完之后便又让人抄成几份,一份命人发往京师,一份命人发给秦翼明,而最后一份则是直接发给了周建安。
做完这一切之后,孙传庭这才为自己的大事认真的筹划了起来。
贺人龙之事,现在的左良玉肯定并不知情,所以他必须趁着这个时间差,抓紧时间将此事给谋划下来。
不然要是被左良玉得知贺人龙之事,他定会严加防范起来。
而在周建安这边,在拿下贺人龙之后,他便封锁了消息。
在江陵城之中,他一边整顿贺人龙的军队,一边开始筹备起渡江的各种准备事项来。
现如今明军的各种储备,若是防守的话那是绰绰有余的。
可一旦要是进攻,那就绝对不行了。
毕竟罗汝才还是牢牢的掌控着江面上的局势,周建安他们虽然弄到了一些船,但是用来作战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用来运人,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人过去了,罗汝才就绝对不会让粮食再过去,所以一切的准备都必须准备妥当。
而准备这些东西,需要的当然是不小的时间,趁着这个空档,周建安也是让威武军和京营各营充分的进行休整。
于此同时,他派出的特种大队也在长江南岸开始一边侦察一边搞着破坏,而他们的实力毋庸置疑,一出手便让罗汝才头疼不已,这几天各种战损不停的报了上来,搞的罗汝才一丁点贪图享乐的心思都没有了。
一日后,孙传庭的书信传来,对于秦翼明担任陕西总兵,周建安没什么意见,他也是上了一封折子带去朝廷,之后的几日时间,周建安几乎都在江陵城和汉阳城之间来回走动,另外他还在推动着整个江北的春耕之事。
七日后,新任陕西总兵秦翼明也是及时的赶到了江陵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