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杨单在弘农县家里闹腾了好几天,直到朝廷开始催着他赴任。实在没办法了,他才恋恋不舍、满不情愿的向着大老远的羌州而去,这个从小就在蜜罐子里泡大,又自负有点本事的杨单,顿觉得人生一片黑暗。
虽然他的父母也一个劲安慰他,到羌州好好工作,没几年都可以升迁回来到其他地方了。但是杨单内心的痛苦还是非常之大的,还掺杂着非常不忿的心情:为什么一个旁支的杨士奇都能如此发达,自己反而要去羌州受苦?
以上这些消息在洛阳的张富是怎么知道的?那还用问了,当然是燕青留守在弘农监视杨家的几个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这些事情在张富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确实是挺搞笑的。
俗话说得好,嫉妒是最好的仇恨,正是这种嫉妒,让杨单的心里都变得有些扭曲了。以至于他到了羌州之后,都有点自暴自弃了,基本上处于一个躺平状态,而且还多次玩忽职守,惹得王猛都非常不满呢,一纸书信告到了成都呢。
当然,这些是几年之后的后话了,暂且不谈……
言归正传,正是由于司州人手紧缺,二甲三十人中的在司州赴任的官吏们,也都是没有墨迹,各自从天南海北的家乡赶到司州,飞快前来赴任了。
你还别说,这从学宫学成毕业,又经历科举考试、殿试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吏,到底也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是比汉朝那些举孝廉上来的人有本事。
特别是长官领导类型官职的杨士奇和张既几位,这些人更是青史留名的人才,可是要比现在任职中的不知名小辈有本事的多,基本上赴任半个月后就差不多交接完工作,可以自己直接入手了。
只用了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各地整体工作已经趋于稳定,河南尹和河内郡两地的政务已经肉眼可见的有进展了,这么短时间内肯定谈不上政通人和,但最基本的各项籍册啥的都整理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之前半年冯道的努力,要不然,被烧毁的籍册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复原。冯道前半年可是没少来回奔波,在各地处理政务呢。
真要说起这个事啊,杨士奇和张既能够成功上任工作,最开心的人可不是张富,而是司州刺史冯道!
冯道这么大年级了,在洛阳忙碌了大半年,这大半年期间除了州里政务要忙之外,还需要兼顾各地郡县的政务,特别是没有合格郡守的这几个小郡,冯道可以说是是三天两头来回跑,都快要累死了。
光是处理政务吧倒是也还好,不过显然这还没完,然后他时不时还要被太子叫到府中,一顿好聊。
一会儿吐槽一下杨家,一会儿吐槽一下洛阳的谁谁谁家,吐槽一下司州某某某地又出什么事情了,甚至关于其他地区的事情都要吐槽一下——了解张富的人都知道,太子是个话痨,经常喜欢跟手下聊天,他一个人待不住的。
冯道也没办法啊,这是领导呢,自然是随叫随到,太子想聊什么,他就说什么。而且有一些什么活动啊,比如这次去弘农县迎接杨士奇,太子也非要一起拉着冯道过去,真是难为这老头子了。
冯道心里是挺无奈的,自己还有一堆政务没处理呢,这太子倒是天天拉着自己跑!(打工人的无奈谁懂啊?)
终于,到新来的官吏都上任之后,冯道也算是熬出头了,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彻底放松待在洛阳,不用再到处奔波了!
就这样,在一切都安好且平稳运行之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炎热的夏日已经彻底走了,萧瑟秋风今又是,也快换了季节。现在已经到达了冬季,今年冬天还格外寒冷,十一月多就已经北风萧瑟了。
不得不说,这洛阳之地虽然没有西北凉州那边那么寒冷吧,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就跟张富从小生活到大的益州成都比起来,确实要冷上一些。
在这一年的年底,张富都快遗忘了他还有一个支线任务要完成了呢。
在某一天凌晨,张富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呢,脑海里突然传来一声系统的播报:“叮,恭喜宿主在跪地时间之内成功收复洛阳,并且成功坚守一年,故彻底完成【光复旧都】任务,额外再次获得奖励普通召唤次数两个!”
张富最喜欢听系统的播报了,特别是奖励声音,这声音入耳,只觉得格外动听啊!
瞬间,他也不瞌睡了,开始清醒过来思索:“哦我想起来了,【光复旧都】这个任务是有三个阶段呢,先是拿下洛阳,然后守住半年,最后是守住一年,每一次都会有一部分奖励,这次应该是最后一波奖励了吧!”
想到这里,张富也无心睡眠,便悄悄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推开了门,打算去走到另一边的书房里,再细细听系统道来!
这外面已经快黎明了,远方依稀也白光泛起,仔细听去,还能听到旁人家里养的公鸡的打鸣声呢。张富裹紧了身上的外套,快速走向书房,其中,外面守候着的仆人也听到推门声醒来,快速向着张富迎了过来,想问问太子有何吩咐呢!
张富隔着老远就摆了摆手:“没事,你继续休息吧,我去书房里处理点事情!”张富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刻在骨子里的尊卑观念,他也不把自己的手下、丫鬟、仆人当牲畜使唤,还是很尊重他们的!
张富推门进入书房之后,开始回味系统刚才的话语了:“【光复旧都】这个任务是不是彻底完成了?不再会有后续了?”
“是的,最高期限一年,现在已经渡过一年了,任务完成,将彻底关闭!”
张富闭目感慨道:“呵呵,真快啊,这都一年了!这一年啊,过得可能是最快的了,也是一个我渡过的少有的、没有军事战争的一年,真是滋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