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现世
听见那名队长的话时,苏玉恒的身子顿了一下,他目光闪动,“看到了,不过已经被我斩杀了。”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如实相告好一点,以免落下破绽。
“原来是这样吗?我说这里明明有着极为浓郁的冥力覆盖,怎么一直没有看到冥兽的踪迹。”那名队长低语一声。
因为苏玉恒体内的庞大冥力存在,所以他并未怀疑。
随后他又向苏玉恒问及那头冥兽的尸身在哪里,苏玉恒都是如实相告。
冥兽在被斩杀后,一般都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化作冥力,融入在冥界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些冥兽的尸身可能会诞生出一些别的冥兽。
斩冥者除了斩杀这些冥兽,防止它们造成破坏外,还要负责回收处理冥兽的尸身,从而杜绝其他冥兽与之接触,诞生出新的冥兽。
接下来就是他们这些隶属无欲天宫的天人部队的队员负责处理了,与苏玉恒无关。
跟着那名队员往前走了两步后,苏玉恒只觉得周身的空间一阵扭曲,随后光线迅速变得明亮起来。
抬头望去,自己所处的位置赫然是一处无人的街道,周围数十名穿着黑色作战服的人正在封锁这里,只不过他们体内并无冥力的存在。
现在这些人员也是属于无欲天宫的人,只不过他们体内没有冥力,并非斩冥者,无法进入冥界与冥兽作战,所以只能负责外围的封锁工作。
苏玉恒看的出来,这里应该是一处商业街的位置,周围还有着许多店铺,只不过因为冥兽出现,此处被无欲天宫封锁,所以现在都是紧闭着大门。
“你先在我们天人部队的特战车里等一会,我们已经通知摇光星部的人来接你了。”那名队员带着他来到一辆黑色的改装装甲车面前。
苏玉恒并未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
正所谓言多必失,为了防止露出破绽,自己还是先这样看着就行了,等玄神那边的北斗星宫来人,就没问题了。
进入车里后,那名队员就直接转身离去了,显然是返回刚才的那处冥界,向那名队长回去复命了。
苏玉恒坐在车里,借助车窗打量着周围的情况。
他注意到,在那个进入冥界的位置处,有着一柄刻满了无数符篆的剑倒插在地上,周围的冥界缝隙正在不断合拢,但在遇到那柄符剑时,却又会被其割裂开。
苏玉恒将冥力加持到双眼,使得自己看的更为清晰,随后凝神望去,他顿时发觉那柄符剑上所刻的符篆,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符文,上面对应的应该是真武大帝所持的真武帝剑。
通过这种符篆,能够请到真武帝剑加持,使其具备镇压邪崇,斩开冥界的能力。
不然的话,以方才进入冥界的那支天人部队仅仅只有E级和F级的实力,根本不可能穿渡冥界。
发觉这一点后,苏玉恒顿时有些惊疑不定起来。
这方现世,究竟是怎么一会事?
莫非天庭神系的诸神依旧未曾消亡?并且还能显化神威不成?
所谓的天庭神系,可谓是极其庞大,上至九天,下达九幽。
其可以以“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来概括。
三清,自然无需多言,指的自然是身为玄门掌教的教主元始天尊,监廷灵宝天尊,道祖道德天尊
而其下的四御,其实原为六御,但是之后发生了两件事,变成了四御。
其一,玉皇大帝登极昊天上帝尊位,令十二仙首称臣。
其二,因为五胡乱华,青华大帝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同地藏菩萨出任幽冥教主,青华大帝司救度,地藏菩萨司掌轮回。
这就导致如今剩下的四御,只有紫薇大帝主持吏治,长生大帝主持生死,勾陈大帝主持兵革,后土娘娘主持劫运。
按照玄神给他安排的这个身份,自己应该算得上是四御中的南极长生大帝的手下。
随后的五老则指的是为五方诸侯势力。
原五老为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轩辕皇帝,但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却令其发生了变化。
其一武王伐纣。
元始天尊说法于玉清,下见恶风弥塞,乃命武王伐纣以至阳,玄帝收魔以治阴,与六天魔王战于洞阴之野。是时魔王以坎离二炁,化苍龟巨蛇,变现方成,玄帝神力摄于足下,锁鬼众于酆都大洞。
至此人民治安,宇内清肃。
玄帝即佑圣真君,原为北极四圣之一,因收魔有功,被加封万法教主、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真武大帝、荡魔天尊等尊号。
黄飞虎亦因伐纣有功,被敕封为崇恩圣帝,执掌灵山大川,幽冥地府。
其二、五胡乱华致释门大兴,催动了各方势力的洗牌。
最后现在的五老为,东岳崇恩圣帝、西天如来佛祖、南海观音菩萨、北极真武大帝、中央轩辕皇帝。
六司,这里其实指的是南斗六星。
正所谓南斗主生,北斗主死,道教吸收后,将南斗六星神化,成为司命主寿的六星君,六司是南斗六司,也就是南斗六星君,南斗同日、月、北斗。
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南斗六星君是管理世界上所有人、恶魔、精神、神等生物的天官,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顶级老板。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宫也属于南极长生大帝。
宫殿第一天:司命星君,全称司命上将镇国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全称司禄上相镇岳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全称延寿保命真君
第四天,益计星君,全称益计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全称度厄文昌链魂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全称上生监大理真君
七元,此指的是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
此七位星君一同执掌司命主寿,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其虽位于北位,但同样属于南极长生大帝麾下。
八极,此指的是八方坎位,并无实际上的神灵。
九曜,有时称九执,在中晚唐时期多见于佛藏密教部的经典中,一行在《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四中提到:“执有九种,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与罗睺、计都,合为九执。”
这里罗睺、计都它们与日月五星七曜一起组成所谓的“九执”。
九执是指九种执持之神,如《大孔雀咒王经》卷下中的记载:“阿难陀,汝当忆识有九种执持天神名号,此诸天神于二十八宿巡行之时,能令昼夜时有增减,亦令世间丰俭苦乐预表其相,其名曰:阿侄底、苏摩、苾栗诃飒钵底、束羯、珊尼折攞、鸯迦迦、部陀、揭逻虎、鸡睹。”
这里九执名号的前七个分别是日、月、木星、金星、土星、火星和水星的梵文音译,最后两个“揭逻虎”和“鸡睹”则是罗睺、计都的异译名。
九执或九曜的概念相当早就已传入中国,在三国时期译出的《摩登伽经》中便已经把罗睺、计都与日月、五星一起并列:“今当为汝复说七曜,日、月,荧惑,岁星,镇星,太白,辰星,是名为七,罗睺、彗星,通则为九。如是等名,占星等事,汝宜应当深谛观察。”
如《炽盛光大成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中提到:“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被五星陵逼,罗睺、彗孛、妖星照临所属本命宫宿。”
又《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于真言外应画九执大天主,所谓日天、月天、五星、蚀神、彗星。”
又《诸星母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于旷野大聚落中,诸天及龙、药叉、罗刹、乾闼婆、阿须罗、迦搂罗、紧那罗、莫呼落迦诸魔,日、月、萤惑、太白、镇星、余星、岁星、罗睺、长尾星神、二十八宿诸天众等,悉皆诸大金刚誓愿之句。”
以上所引佛经当中,罗睺大多数是音译,有一处被意译作“蚀神”;计都则通常被意译为“彗孛”、“彗星”或“长尾星”等。
一行《北斗七星护摩法》中说:“计都者,翻为旗也。旗者,彗星也。罗睺者,交会蚀神也。查梵文字典可知,计都的梵文原意中正有“旗帜”、“彗星”两个义项,一行在这里把罗睺的天文含义说得很明白。
但对于计都,如果我们按其字面意思把它理解成彗星的话,那就会出现偏差。
这是因为作为九曜之一的计都,是有其特定的天文含义的,根据《七曜禳灾诀》中的有关记载,可考定罗睺、计都所具有的明确天文含义:
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对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逆行于天,行无徐疾。
十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一度十分度之六,一年行十九度三分度之一。
一年半行一次,十八年一周天退十一度三分度之二,凡九十三年一大终而复始。
计都遏啰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阴首,常隐行不见,到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顺行于天,行无徐疾。
九日行一度,一月行三度十分度之四,九月行一次,一年行四十度十分度之七,凡九年一周天差六度十分度之三,凡六十二年七周天,差三度十分度之四。
通过对《七曜禳灾诀》中上述这两段对罗睺、计都的总体描述的分析,以及对其后各自所附93年长的罗睺历表和62年长的计都历表的验算,可以确定罗睺是白道和黄道的升交点,逆行于天;计都是月球轨道的远地点,顺行于天。它们都与交蚀的推算有关。罗睺和计都并不像日月五星一样具有物理实体并发出光芒,所以它们常被称作隐曜。
中唐之后、五代之前,密教非常兴盛,包括罗睺、计都在内的九曜名号得到广泛普及,在官方历法和民间咒术中都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事实上,据《新唐书·历志四》记载,早在开元六年,便有象征九曜的《九执历》出现。
又据《唐会要》卷四十二“浑仪图”条载:“开元八年六月十五日,左金吾卫长史南宫说奏:‘《浑天图》空有其书,今臣既修《九曜古书》,须要量校星象,望请造两枚,一进内,一留曹司占验。’许之。”
瞿昙悉达译《九执历》和南宫说修《九曜占书》这两件事情说明,包括罗睺、计都在内的九曜概念在古时期就已经取得了官方地位。
元稹在《景申秋八首》的第五首中写道:“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廊庙应多筭,参差斡太虚”。
某块历日残片其中便有“推男女九曜星图”、“行年至罗睺星,求觅不称情”等语,这两个例子反映了九曜的名号诞生。
尽管有王朴等人的反对,但有证据表明,罗睺、计都到后来已经成为当时一些历法家的研究对象,如《宋史·艺文志六》着录有:“章浦《符天九曜通元立成法》二卷、姚舜辅《蚀神隐耀历》三卷”。
古人沈括在谈到日月交蚀时也提到了罗睺、计都,在其《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中这样解释罗睺和计都:“故西天法罗睺、计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初谓之罗睺,交中谓之计都”
九曜星君在天庭神系中处于中流砥柱之位,各方司宫都会与之打交道。
而最后的十都即十殿阎王,即位于东岳泰山大帝麾下,掌管地府,其分别为: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十殿阎王分别居于地府十殿,被称为十殿阎罗,他们各司其职,分别掌管不同的地府事物。
想到这里,苏玉恒忽然心中一动。
这里的冥界明显不是所谓的地府,那么这地府是否又会存在?
又或者说…地府即是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