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闻言,立刻示意下方的太监将严崇杰手中的奏本拿上来,同时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严崇杰则是有理有据的说道:
“去年三月,镇国公调动冀州与雍州军粮近三万担赶赴边境,但臣仔细派人调查后却发现,那些军粮在前往边境途中消失不见,然镇国公对此事却隐瞒不报,而在今年年初,私自调拨雍州库银三百万两,以应对边境之战,然近两年,西荒不曾犯境,何需这么多银两,据臣所知,那些银两都落入了镇国公自己的口袋,此举实乃欺君罔上,贪赃枉法,其罪当诛,还请陛下严查!”
皇帝随意翻看他所奏之事,听着他的话,最后合上了奏本,脸色略显沉重,却并没有立刻发言,好似在等待什么。
果不其然,在户部尚书走出来后,又一位六部尚书竟然也随之走出,赫然正是掌管吏部的吏部尚书张贞唤,他踏步而出,抱着玉板,沉声道:
“臣也要弹劾镇国公!”
他的出现,让太和殿的群臣更为震惊了,此刻哪怕在愚钝的人也都意识到,这件事绝不简单,只怕是一场针对韩万钧早有预谋的党争。而这也让那些不明所以的朝臣开始选择了安静观望,以免被殃及池鱼。
皇帝目光扫过吏部尚书张贞唤,沉声道:
“你又是何事!”
张贞唤沉声道:
“镇国公韩万钧无视朝廷法度,在雍冀梁三州之地,私授边军将领大小官职二百一十八人,上至五品游骑将军,下至七品校尉,其中有四十六人不曾在吏部备案,甚至这二百多人都不曾经过吏部审查,将我朝法度和规矩公然弃之不顾,有大不敬之嫌。还请陛下下旨,将镇国公押解回京,接受三司会审!”
六部尚书中的两位出言弹劾,自然引起了不小的朝野震动,皇帝脸上的神色也越发阴沉,谁也看不出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随着张贞唤的话音落下,位列在右侧的一名穿着紫色朝服,胸前绣着银色虎纹的中年汉子,踏步而出,沉声道:
“臣启陛下,此事不妥!”
皇帝与两位尚书的目光齐齐看去,那位中年汉子面色深沉,神情严肃,皇帝没有开口,而是先前启奏的张贞唤沉声道:
“侯将军,有何不妥!”
出声之人名为侯君孝,是正三品的怀化将军,同样是手握兵马大权的实权将军,与韩万钧同为武将阵营之人,他抱拳沉声道:
“陛下,镇国公劳苦功高,为国征战,平定大小战乱数十次,乃是国之砥柱。更是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两位尚书所言,不过是风闻言事,并无铁证,就凭这三言两语,就要将其押解回京受审,于理不公,岂不是要寒了我大夏众多将士之心。”
张贞唤沉声道:
“侯君孝,我等手上皆有实证,何来风闻言事一说,你休要在这里满口胡言。”
严崇杰也沉声道:
“侯将军此话不妥,有道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他韩万钧,即便他有功于国,也不是他可以触犯律法的护身符,我等身为朝廷大员,掌管大夏九州,若是处事不公,那才是要寒了天下臣民之心!”
侯君孝冷笑道:
“你们说的冠冕堂皇,但不过都是你们一言而定,所谓证据也不过是你们拿出来的,又无他人佐证,如何能够取信于人,我同样也可以弹劾你们,诬陷国公,欺君罔上之罪,还请陛下将这两个贼子拿下!”
严崇杰脸色难看,张贞唤更是怒视喝道:
“放肆,你满口胡言,颠倒黑白,我等身为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大事,岂能做那种宵小行径,反倒是你,我现在怀疑你与韩万钧有结党营私之嫌,同样应该彻查!”
眼看着双方越吵越凶,皇帝皱了皱眉,终于沉声道:
“够了!”
随着他威严的声音响起,喧闹的太和殿终于安静下来,三人也不再继续争执,而是齐齐低头躬身,皇帝目光扫过三人,最后又看向了站在最前面,却无动于衷,就仿佛什么也没听到一样的两位阁老,最后他沉声问道:
“王太师,此事,你怎么看?”
王太师站在那里,好似昏昏欲睡,听到皇帝的话后,才猛然惊醒一般,他颤颤巍巍的侧出一步,微微躬身道:
“陛下恕罪,老臣近日来,因旧疾缠身,这耳朵有些不太好使,刚才陛下问了什么,老臣着实没有听清楚。”
皇帝眼神微眯,心中却冷笑一声,但表面上却表现出关怀备至的样子,温和道:
“王阁老为朝廷操心,以至于旧疾缠身,实乃朕之过,还望阁老要保重身体,朕刚才所问,是有关刚才两位尚书大人所言镇国公的一事,阁老如何看待,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王太师故作认真聆听,随后缓缓说道:
“陛下,恕老臣直言,有关镇国公一事,兹事体大,不管是因由何事,都要从长计议,毕竟事关一位国公的清白,嗯,老臣实际上也没有听到太多,只是零零散散听了几句,给不出什么合理的意见,只有一些粗浅建议,陛下恕罪。”
皇帝嘴角扬起一丝冷笑,对方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这是不想表态啊,他如何不知道这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是故意装聋作哑的,但对付这样的老狐狸,对方如果真的不想接招,自己一时半会也拿他没办法。所以他也就不继续在对方身上浪费功夫了。
故而,皇帝又将目光放到了另外一位首辅大臣的身上,同样是位列三公,也是自己最为依仗的太傅杨邺。
只可惜,杨邺同样是闭眼假寐,只是老神在在的站在那里,皇帝想了想后,并未开口询问,而是直接将目光放到了更后面的一个人身上。
“程尚书,你怎么看?”
皇帝的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此人站位同样位列武将,仅在三公之后,与先前两位尚书的位置相当,而他也正是当今六部之一主管军防一切事宜的兵部尚书,程知闲。
如果说,谁最有权利去评判什么,掌管兵部的兵部尚书,显然最具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