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些时分,黄指挥再次来到了万宝楼,给乐和递上了一份通行文书。
“乐大家,这一阵子查犯人查得紧,得委屈乐大家的船少开几趟,三五天一开如何?”
黄指挥有些抱歉地对乐和说道。
“没问题,万宝楼听从安排。”
乐和表示没有任何问题,同时又给黄指挥递了块二十两的银子。
“但我楼里每次买的东西多,过关的时候还请黄指挥多美言几句。”
“这个自然,乐大家这么配合,我等当然不会为难乐大家。”
黄指挥看着银子,喜笑颜开。
“那就辛苦黄指挥了。”
乐和也是笑着回应。
等黄指挥走了之后,乐和走到后院,李纲正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休息。
不过他并没有休息好,虽然躺在床上,但时不时就会惊醒,特别是他还梦到自己好不容易逃出汴京城后,却再次被蔡京的人追上杀死,最终也没有把衣带诏交到圣上手里。
这让李纲再也睡不着了,他可不愿意护送衣带诏失败,所以他干脆坐在桌边,开始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办。
“李大人,休息的如何?”
乐和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去。
“乐,乐统领,情况如何?”
李纲有些心急地问。
“你放心吧,通行的文牒我已经拿到,你只要今晚扮成我船上的小厮,就能跟着我的船一起出城。”
乐和安慰李纲,示意他别急。
“乐统领,你们真是……了不得。”
李纲听了之后,心里的震惊是无以复加的。
他实在是没想到,乐和他们居然真的有这种能耐!
“像你们这种有能力的,不应该走上,走上那条路啊!”
李纲还是有些痛心疾首。
“李大人,我们的路和您的不同,既然路不同,那怎么评判?我认为只能让天下百姓来评判,李大人觉得呢?”
乐和笑笑,不和李纲争论。
“你再休息一下吧,等时间到了,您就跟着我们的人上船,等出城后,您可以包船走水路,也可以走陆路,我会给您五十两银子做盘缠,还有一些衣服干粮,剩下的事情就只能靠您了。”
“你,你既然不忠于大宋,那为什么要帮我呢?”
李纲有些不太理解。
“哥哥说过,李大人你是赵宋为数不多的能臣了,所以我们能帮一个是一个。”
乐和表示,他只是在执行哥哥的命令而已。
“你说任原?”
李纲更有些想不通了。
“我听说他原本就是太原一个武夫,一个争交的相扑手而已,后来不知道从哪儿拜了名师指导,短短几年之内席卷整个山东!”
“他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好,让你们这一个个有本事的人都甘愿追随他?”
“李大人,如果没有哥哥,乐某今日应该还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当个唱曲的小厮而已,是哥哥给了我机会,才让我有了今天。”
乐和透过窗户,看向了梁山的方向,语气中有着说不出来的崇敬。
“李大人,在我还是小厮的时候,赵宋的皇室可没有正眼多看我一眼,你也说了我是有本事的,有本事的人,可不得把本事卖给同样识货的人吗?”
“赵佶不识货这事儿,李大人难道还要反驳吗?”
“圣,圣上……”
李纲终究还是没有违心说什么,毕竟他心里其实明镜一样,他现在所坚持的,只不过是所谓的“世俗公道”而已。
“行啦,李大人,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见到赵佶了,所以不必伤感,我就先走了,你最后休息休息。”
乐和也没有继续交谈的欲望,他转身离开屋子,并给李纲带上了门。
门里人向西,门外人朝东,终究不是一路人啊!
当天晚上,汴京的水域宣则门附近,万宝楼的大船来了。
“来者何人?”
值守的京营士兵其实已经接到了消息,但他们还是按照惯例询问了一下。
“军爷,小的是万宝楼的商船,要出城采买,有通行文书在此,还请军爷方便则个。”
商船上的人,自然也是天幕的精锐,他们的伪装早已出神入化,现在自然不会有破绽。
“嗯,但你们记得,最近只能三五天一开,你们最好一次多采买一些。”
值守的士兵对船上的人说道。
“好的军爷,多谢了!”
万宝楼商船驶出汴京后,在一个水道的交汇点把李纲放了下来。
“李大人,就此别过!”
船上的人还和李纲告别,然后大船按照预定的河道离开,前去采买。
李纲背着一个包裹,站在岸边,看着大船离自己越来越远,他心里的思绪也在不停翻涌。
他不知道自己在烦恼什么,明明已经从汴京城出来,明明已经可以去找圣上了,可为什么他心里会有一种失去了什么的感觉。
而且似乎在某个瞬间,他好像也有了去梁山看看的想法,当然,这种异类的念头直接被摁下去了。
船消失在夜色中,良久后,李纲长叹一声,转身往西而去。
……
梁山。
科举结束已经几天了,对于来梁山的学子们来说,这段时间他们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没考之前,他们一心在客舍中复习备考,并没有怎么欣赏梁山的风景,但现在考完了,大家基本上也知道自己写得咋样,所以相对来说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可以玩了。
毕竟大益这边说了,没考上的,可以入梁山大学堂学习,学习后可以等待下次科举,如果想要回家,大益可以提供返回的路费。
这么好的待遇,学子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就更加放松了。
当然,那些觉得自己可能前一百零八名的学子,他们现在就有些紧张。
因为虽然大家都有官可以当,但前四十名的官明显更大,而且更有潜力。
能当一县主官,谁愿意当副的,对吧?
而大益这次的阅卷组,现在也正在烦恼中。
他们烦恼的是,这次的卷子,前几名应该怎么选。
因为这次阅卷是重新抄录加糊名,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儿谁是谁,大家只能根据分数,挑出十份最好的卷子送到任原这儿。
“十份都是甲上?”
任原也有些惊讶,前十都不能直接挑出来了?
“是的哥哥,这是所有阅卷后的分数排列,哥哥可以过目。”
朱武带人熬了几天,这才把卷子的分数都做好。
“把老萧,李助等人都叫回来吧,这前十名,不能我一个人定。”
任原拿着这十份不知姓名的卷子,他觉得沉甸甸的。
这可是大益第一次的科举前十,任原真的希望,这里头没有那些不该出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