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李泌对于屈海对李非的突然攻讦感到有些意外。
屈海几乎是李非一手提拔,也是唯一曾在安禄山手下履任,现在身居尚书要职的三品大员,他应该对李非感恩戴德才对。在李非离开长安之时,屈海和郭子仪不舍相送李泌也知道。长安守卫战时,他和李非尚在一起,就上书举告李非私自截留安禄山的贪墨之财,但似乎李非对屈海这些作为根本不以为意,这就有些不合常理。
朝议没有结果,肃宗最后决定等到月底,看李非是不是真敢将灵州盐铁税截留之后再做决定。
散朝之后,李泌拉住屈海问道:
“屈尚书,你附和左相声讨李非,难道你不知道现在朝廷和灵州之间矛盾重重吗?再要激化怕是要出乱子啊!”
“我觉得李大人多虑了,在我眼中,李非乃忠君爱国之士,只是他去灵州以来,有些妄自尊大,适当的弹压还是必要的,不是还有李季卿在长安吗?李非若是服软,圣上也有台阶可下,方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那若是不服软呢?”李泌反问。
屈海立即摇了摇头说道:
“我看不会。”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眨眼到了月底,灵州那边果然没有丝毫动静,户部尚书裴宽急的焦头烂额,跑到肃宗面前大吐苦水,说若是灵州的财源断了,恐怕到了年底,别说推行政令,连大小官员的官俸都无法保证。不光如此,工部也上书说夏季已至,众多河道尚未清淤筑堤,一旦遭遇水患,好不容易达成的春耕恐怕会大受影响。吏部也掺和一脚,说一众地方官员都听说了灵州之事,人心浮动。再加上各地官府不断上书请求下拨款项赈济战后灾民的奏章,把肃宗搞的焦头烂额,急火攻心之下,刚刚好转的疾患再次恶化。
李辅国看肃宗如此,也是心急如焚,于是对肃宗说道:
“陛下,若朝廷一日不接管灵州,这朝中便一日不宁,不能再等了,李非如此胆大包天,比起当年的安禄山不遑多让,如此紧要关头,实在不行就判李季卿死罪,看那李非还能不能如此嚣张。”
肃宗头昏脑热之际,自顾不暇,只是冲李辅国勉强挥了挥手,有气无力的说道:
“朕将此事托付与你,你和知内侍省事程元振暂时代朕处理政事,朕累了。”
“陛下保重龙体,我这就去安排。”
次日朝议,李辅国宣读肃宗口谕,此后大小政事由自己代为执掌裁夺,等候龙体康健。随即便让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对李季卿开始三司会审,定要从快从重论处。
决议一出,满朝哗然。李泌直接上前说道:
“事关国家危亡之大事,绝不可如此草率,李季卿一死,灵州必乱!”
“李舍人,在你眼里是陛下重要还是灵州重要?那李非三番两次明言挑衅,甚至他自己都不拿李季卿的性命当回事,那我们还有何顾忌?圣上这是心病,一切皆由李非而起,是该让他觉得有些痛了!”
在反复争执之下,李辅国根本不为所动,李泌要求觐见肃宗,也被李辅国断然拒绝,眼看事态发展已近失控,禁不住仰天长叹。
退朝之后,李辅国又单独约见韦坚,让他不管现在布局如何,开始着手推动在灵州的计划,韦坚点头应允。
灵州。
李非突然接到李泌的来信,信中说肃宗重病,李辅国代执国政,对李季卿已经启动三司会审,恐怕李季卿时日无多。信中反复劝说李非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他会在长安代为周旋。同时,也让李非做出退让之举,缓解当前紧张情势。
这再一次出乎了李非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肃宗在经历困境之后,自己再放低姿态,或许能换取更长时间的安稳,没想到突然主事之人成了李辅国,这一下子打乱了李非的计划。
紧接着,屈海指派的那位客商也来到了灵州治所,李非急忙将他引入内室,低声问道:
“我已经知道二哥遭难,屈海那里有没有什么消息?”
“大人,屈尚书说情势危急,根据李辅国的行事,李季卿必定死罪,他会想办法,但能不能奏效不得而知。”
“什么办法?”李非急切问道。
“此前你离开长安之时,尚余留有两千多斤的火药,就藏在兴庆宫南熏殿内,一直未曾动用。”
李非一听,脑门嗡的一声,沉声喝道:
“胡闹!”
+++++++++++++++++++++
下辈子
李飞试图从各种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依然还是没有任何线索。
在此前和唐朝李非的交谈中,李飞了解到自从韦坚入门下省之后,所有的史官和编纂都归韦坚管辖,唐朝李非一直未曾染指,只是看过那些记述,也并未觉得不妥。
李飞知道,在唐朝以前,内外史官各司其职,内史官如实记录皇帝们的饮食起居,言语举止,外史官则记录一个国家的地方政事,外交攻伐;此前记录的历史会被放入太庙封存,即便是一国之君都无权查看,等到王朝变迁之后,后继王朝的君王才能打开太庙,将之前史官的记述编入史册。
也就是这样,中华文明才保持了一贯的连续性。
但是进入唐朝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夺位之举心虚,便私开太庙,大肆删改对于自己不利的内容,杀了不少刚正史官,另行启用趋炎附势之徒给他美颜,所以自唐朝之后各种外史、野史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唐朝中期以后的史官管理极为混乱,韦坚肯定利用了这点,编造了大量的虚假史料充斥在正史当中,这也可能是导致历史碎片化的一个原因。以致到了最后,连韦坚自己都已无法从一个现代人口中听到真实的结局。
现代魏坚的文化水平太低,根本看不出这些史料的虚假,不再能给另一个韦坚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韦坚这才让他的前世来问自己关于李非真实的想法。现在想来,他们俩闹翻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这虽然是李飞自己的分析,但他觉得在逻辑上完全通顺,找不出什么破绽。
可是即便知道是这样,又能如何呢?
这是种奇怪的反噬,莫名的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