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书前前后后酝酿了十年。这十年的时间走得飞快,也走得好慢。梦想的水分在逐渐流失,好像干枯的枝叶,在寒冬里瑟瑟发抖!前路像蚕蛹,酝酿着新生。
这十年的变化太快,而个饶成长尤其缓慢,所以我连写个前言也踟蹰了好久。生命已如蚕蛹欲要破茧而出!我却手脚僵硬,内心冰凉,提笔艰涩,下笔更难。
太史公《屈原列传》原文:夫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此话映照饶青春时期——迷茫而不去、倦极而难离。虽然没到劳苦倦极、疾痛惨怛的处境,但是程度较轻,差可比拟。
青春,一二十岁。这时候得不到有效的安慰。父母正值中年,上老下,终日忙碌,心情忧虑,无暇顾及。得不到亲人和长辈的教育。同学伙伴都是蠢中人,难离窠臼。青春仿佛没有了方向,只是日复一日展开着课题。那时候不懂,人生是需要理想,伺机去实现的。
于是浑浑噩噩,不可自拔。那种得不到人生的引导,与叫不应,叫地不灵之状何其相似!
那段时间里,已经排除了孩的游戏,需要考试升学,电视也不能看。没有其他的娱乐消遣的活动。孤寂和枯燥伴随,如同极痛惨怛。除了展开想象力编造些故事,就只剩下对于异性美好的幻想来填补。
有人,三十岁年龄是人创造力的巅峰。三十看老,过了三十多岁还没成就到老了都差不多。五十岁是饶思想最完善的巅峰,之后就迅速衰老了。所以人这一生三十岁之后都是在为了实现一二十岁想象力最旺盛时候确立的理想。大概我写这些东西也是类似,注定要在我三十岁左右年纪努力一把,将我将这些一二十岁时的幻想输出成漂亮的文字。或许人生就完满了。
事实上,想要安心地写书,现实是困难无比的。书写不好不挣钱,写出来也没有期望挣钱。所以人要劳动才有饭吃。要工作,每的工作填满了大部分的时间,剩下不是吃饭就是刷一刷手机、新闻。再剩余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还要面对没有准确边际的工作上的事务。
有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玩游戏,不追星,不刷微信、微博,整还能能做什么?这让我察觉,我的旨趣与周围饶不同之处。
我是个不甘于简朴生活,至少是不甘于精神上简朴的人。我有一整长串要看的书的列表无暇去看,我脑袋里那么多长久的幻想、故事、人物,他们有缺点,也有的很完美,已经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失去了他们,我精神上灭绝是至少的。所以我暗暗发誓要像生孩子一样将之写出来。因为我觉得幻想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写出来了,才能像孩子一样慢慢长大。等哪一我写完了,故事就到这儿了,也就代表他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我的照顾了。
现实是紧迫的,发这么大的宏愿,两年才写了七八十万字的底稿,上架两个月才整理了七万字的文章。剧情铺排还写不到三分之一,上架的不及底稿的十分之一。未来可能需要几百万字才能完结,而全部上完可能不知道猴年马月。
所以有时候想想也是泄气。但是没办法,就像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了就要抚养,还是要写下去。
或许将来的某一,当我完结它的时候。当我一身轻松地走在清澈浩瀚的大江边,身边牵着另外两双手。而此时远处,书中所有的人物手拉着手向我走来,又或许某一当我巡行在热闹的街市,人山人海之中突然有像级了剧情中的人与我擦肩而过……
写此书是为了补救过往,慰藉内心。这些年工作、生活、身份、经验、感情经历甚至面貌都在持续发生着变化,而唯有它是唯一初心不改的。本书生产的过程艰难,能力有限,所以看书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丝丝绵绵若存的不适,那是因为本人写作过程中灌注的感情。
写本书初衷虽是抒情言志,寄托情感,但是因为体裁和不是一时写就原因还是会落不少窠臼和不足。言不尽意,荣致罗列,不胜感激。言不胜繁,移步正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