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海水不由分说将几个岛上的人卷了起来,卷至半空中。
“若是不说,我把你们这破岛淹了。”牧云归操控着水流。
“我说!我说!”半空中一个人惊慌的惨叫,“确实有两个人追上了我们的船救走了那个小孩,只是后来起了大雾和大浪,他们被打了下去,就不见了。”
“海上风浪大,他们被卷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啊。”
这人到底是谁,如此鬼神般的手段。
牧云归这一手显然已经震慑到了大部分人。
“你们领头的是谁?”
“封大人在岛上。”一开始横的不行的人现在已经弱声弱气了起来。
“带路。”
-------------------------------------
等到李相夷和笛飞声来到这个岛上的时候,牧云归已经把南胤图谋叛乱一事“解决”了。
严格来说,她只是把所有人绑了起来而已。
“相夷!”牧云归一阵风一样穿了过去,扎进李相夷怀里,她紧紧抱着李相夷的腰,埋在他胸前不肯出来。
“好啦,我们不过是在海上迷路了罢了。”李相夷安慰的摸摸怀中人的头发。
方小宝早就被何晓蕙抓过去揉搓个不停,这位一直开朗刚强的母亲此时忍不住落泪。
“尊上。”无颜和阎王寻命以及四象青尊行礼。
“起来吧,本尊无碍。”笛飞声随意的示意他们起来。
“走吧,我要先和何堂主谈一谈。”李相夷淡淡的扫过了在场诸人。
-------------------------------------
那一天李相夷先后和何晓蕙、封磬以及岛主谈了谈,不知达成了何种协议。
只是回到岸上之后,李相夷抓着封磬进了一趟皇宫,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和皇帝达成了协议,从此以后天下江湖事归四顾门管,涉及朝廷则归监察司。
天下哗然,四顾门趁势召开了武林大会,李相夷当选武林盟主,给江湖立下了许多规使得整个江湖的风气为之一清。
而四顾门门主和牧云归女侠喜结连理更是一件轰动江湖的大喜事,只是二人实在是淡泊低调,只在长辈见证下结婚,并没有广宴宾客。
“所以你直接带着皇帝和那个叫封磬的去了极乐塔,让他们知道了大熙皇室的秘密?”雷无桀总结道。
“没错,那个封磬复个什么劲的国啊,他南胤人早就当皇帝了。”李相夷转了个身。
“如此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只要毁去极乐塔,这个秘密也不会再有人知晓,而皇帝则是收获了一股效忠于他的势力。”唐莲杵着下巴说。
“只是你岂不是就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无心瞅着李相夷。
“怎么会呢?我的徒弟方多病和皇帝唯一的子嗣有娃娃亲,在他们眼里,方多病可是正统的大熙和南胤血脉,以后二人成婚,再由他们的子嗣登基,不就完了吗?”李相夷抬手穿上最后一件衣服。
“可是那单孤刀并不是南胤人啊,你不怕露馅吗?”雷无桀好奇的问。
“唉,让小宝当南胤后人总比当反贼的后人要强吧。”李相夷整理好衣服,“至于露馅嘛,那业火痋的母痋已经被我喂鸟了,怎么露馅?”
李相夷在极乐塔里找到了业火母痋之后就拿去贿赂灵鸟了,那霜商鸟是之前李莲花的没有的母亲,当初东海之上他们忽然到了另一个世界就是因为他们摘了忘川花,灵鸟生气了恶作剧。
幸好吃了业火母痋之后,灵鸟就对他们友好了起来,他们才得以又来到这个世界举办婚礼。
“至于以后嘛,等我入了神游境在皇帝面前来一手仙人飞升,以后不常在那里出现即可。”李相夷说着以后的打算。
“怎么样?”他问众位好友,今日他是在试大婚的礼服。
虽然都是红衣,这一身礼服却更为精致。
“风华绝代。”雷无桀捧场的说。
“倒是配得上云归。”唐莲以娘家人身份说道。
“但是能不能把你不值钱的样子收一收。”萧瑟指指点点。
李相夷白他一眼,要结婚的又不是他,当然不能理解他的喜悦。
“不过,你结婚也要带剑吗?”无心指着李相夷腰间的软剑。
“这把借月剑可是云归送给我的定情信物,和她的留云剑可是一对儿呢。”李相夷给他一个你不懂的眼神。
二月十五,宜婚嫁。
借月剑仙和雪月城留云剑仙大婚,乃是轰动北离的大事件。
各大门派都动了起来,因为留云剑仙是百里东君的弟子,又是雪月城年轻一代弟子里第一个大婚的,大家都纷纷派人送来了贺礼。
李相夷不仅自己来了,还把师父师娘和笛飞声都带了过来,势必要有一个圆满的婚礼。
吉时已至,新人缓缓向堂内步入,随着二人行走,整座建筑的各色花朵竟然都依次开放了。
一看就是李相夷在滥用扬州慢。
高堂之上坐着漆木山和芩婆,以及雪月城的三位城主。
二人缓缓拜下,夫妻对拜时,双目相对,再看不到第三人。
“云归,遇见你,是相夷之幸。”李相夷忽然悄声说。
牧云归却笑着摇摇头:“我们是天生一对,无论如何都会相遇,无论如何都会幸福。”
这大婚用的酒都是留云剑仙亲手酿的风花雪月,这一日,酒香飘出了十里地。
因此等到第二日宿醉的众人醒来时,李相夷和牧云归已经不见了踪影。
唯有还是小朋友的无双剑仙昨日没有饮酒,早早醒来,路过时好心指点了他们一句:“他们两个一大早就出门了,说要自己去逍遥快活。”
“真是有了美人忘了兄弟啊。”雷无桀大声说。
但是当叶若依出现时,雷无桀自己也立即抛下了兄弟,跑去献殷勤了。
雪月城附近的小镇里,有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挑选木料。
“云归,你说我们的小楼用什么花纹好呢?”
“不如就留下一圈,我们每去过一处,就把那一地的景色雕刻在上面。”
“此计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