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兴和赵母看着儿子郡主恩爱和睦,笑得合不拢嘴。只等孙子出生,好尽享天伦之乐。
阖府上下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欢声笑语,直到子时才归于宁静。赵一凡看着郡主沉沉睡去,这才依依不舍离开。
他的身心无比亢奋,却无人可以畅谈,只得来到后花园中散步。今日正是一月之中月圆之时,他抬头看着那轮圆月,畅想着这个时空发生的所有事。
酒不醉人人自醉……
他的头晕晕乎乎,可神志却异常清醒。
那些还残存在脑海中的刀光剑影,又何尝不像是一场消失在黑夜中的噩梦呢?
回到了家,一切都是温暖又柔和的,正如这春季的风,丝丝凉意,不带任何的冰冷,是舒爽是快意,是拂去心灵的浮尘,是包裹寂寥的情丝。
突然,他的耳朵不合时宜地轻微颤动了一下,眼睛犀利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那是在院墙之外,一种脚步快速移动的声音,一听便是习武之人。他循着方向飞身而去,只见月色中,一个黑影正鬼鬼祟祟翻入了自家的院墙之内。
赵一凡如影随形,想看看此人究竟意欲何为!
只见此人来回穿梭于各个屋舍窥探,不为钱财也不为寻人,而是像在熟悉地形,甚至连马厩的位置也不放过。
足足转了半个时辰,才悄然离去。
赵一凡一路跟踪,此人缩头晃脑,忽快忽慢,在城中绕来绕去,最终走入一处不起眼的小门。他不打算打草惊蛇,绕到正门一看,赫然写着“吕府”二字”,这正是当朝宰相吕夷简的府邸!
真是是千算万算不如天算!
这是何意?他们赵家与吕府有所往来,也不过是买卖生意上的往来,岳父八王爷与吕夷简倒有些私交,更不至于做阴暗之事……
他的思路陷入了困顿,今日就连一向只知金银的父亲,都知道京中有事,今夜又遇此,便可窥见一斑。
……
次日一早,赵一凡用过早饭,同父母妻子告过假,就急匆匆奔矾楼而来。事不宜迟,恐有大事发生。
没想到,店内虽人声鼎沸,但逍遥门中,只方远及两个门徒留守。其余人等都各司其职,忙碌异常。
他只得先向方远了解近日情形,待东方飞鸿召集众兄弟后再一同议事。
据方远禀报,自赵一凡走后,在京都的逍遥门众人就依他之命,开始彻查所有细作,颇有成效,但却总不能斩草除根。期间小祸不断,有几次险些酿成大祸,好在都一一化解。
如今是大郎苏若主管京都城内的探查,而三郎邱胜在宫中担任殿前侍卫之余,暗下奉官家赵祯之令铲除细作。
东方飞鸿尤为繁忙,除却联络之事,城内外各种三教九流都是他勘察的对象,有异常及时沟通处理。
三人经常深夜议事,但总有意见不合,又要烦请官家定夺。一来二往,官家也是力不能及,多有怨言。
更为关键的是,自这半个月以来,京城之内出现了很多诡谲的陌生面孔,他们表面上看着与常人无异,或是买办或是探亲或是行者,但总觉得有异常。
已经探查了半个月,却仍是毫无进展,找不出丝毫破绽。这难免让人心慌,所以三人加大了探查的力度,势必将其隐秘消灭于无形。
赵一凡还听到了令他无比忧心忡忡之事。
那就是太后刘娥的病情!
自去年九月二郎诊治过后,大有起色。
后来,刘娥在去年十一月毅然决然要去太庙祭祀,着帝王之服饰,想要称帝的心思达到了顶峰!
后经多方激烈反对,力排众议,最终仍是在今年二月着帝王衮服在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历代帝王。作为妥协的是,衮服的图案有删减,以及并未佩戴象征男权的佩剑。
自太庙之行之后,她的身体状况就急转而下,前两日更是大赦天下。
如今东京城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恐有变故。
形势比他想像的还要严峻的多!
赵一凡的眉头紧紧蹙着,脸色阴沉,眼神犀利锐利。
他的脑海中回想起李云峥和萧士常所言,宫中的那场大火极有可能是一次盛大的开场,事实上,他们在京都的行动从未停止过,前仆后继,永不断绝。
这其中,定然有一条粗壮的暗线紧紧将他们相连,而逍遥门,从未动他们的根本,所以疲于奔命,被动应对。
可这条暗线究竟在何处呢?
东方飞鸿他们定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却仍是一无所获,那只能说明,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熟悉的地方。这个地方,熟悉到我们根本不会去认为它有问题。
赵一凡的脑海在肆意翻腾着,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无限次地就要触及到正确的答案,可尽头那条充满迷雾的河,却看也看不清,脚下无丝毫立足之地,更是难以跨越。
他长吁了口气回过神来,这才发现方远一直站着听候吩咐,脸上露出一丝胆怯,便随口调侃道:
“怎么?吓到你了?坐着回话就是。”
方远忙拱手听令,坐下腼腆一笑:“主子出了趟塞外,眼神是凶狠了些……”
这小子?!说什么大实话!
赵一凡喝了口茶打趣道:“怎么?被细作吓破胆了?看到我这种眼神都觉得凶狠……最近武艺可有长进?”
一提到武艺,方远尴尬一笑,愧疚地挠了挠头,小心回道:“还是老样子……主子你也知道,这矾楼上上下下都要我操持,实在……实在分身乏术。”
说的也是,逍遥门这么大的支出,矾楼功不可没。
赵一凡得意地从怀中掏出了几个沉甸甸的金器,随手飞了过去,笑道:“换些银两,给兄弟们贴补家用。”
方远两手开工稳稳接住,笑成了一枝花:“多谢主子!”
正说笑间,有门中回事。
方远去了又来,回禀道:“主子,官家命你今夜子时福宁殿觐见。”
竟召见的如此之快!
赵一凡心下一沉,方听说,今日吐蕃使臣觐见,想必朝中正商议此事。而官家正是繁忙之时,不知是何事竟等不及三日后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