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钞贬值,总得有人为此承担巨额的损失。或是皇家、朝廷,或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
而这条建议,是将国内的矛盾以战争的方式向外转移。
安童不由地吸了口凉气。此计,好毒!
却是用蒙古人最喜欢且擅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运气好,换来数量足够多的现银,纸钞危机自然可以缓解。运气不好,最多不过死去一些汉人或南人军队,还可以省去朝廷每年愈加沉重的军费开支。
这耶律希亮,果然有才啊!
安童摁住自己兴奋的心情,看向最后一条。
第四,出兵日本。
听说日本石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银矿,若是开采出来,恐怕有十亿两之巨。
安童又抽了口冷气。
十亿两?
哪怕挤掉水分,打个五折,也足够朝廷奢侈好多年了!
只是先不说这消息是否可靠,打日本可未必是个好主意。
两次东征,不仅连日本的本土都未曾踏上一步,却接连葬送了数十万的东征军。还有人敢带兵出征日本吗?
而且,朝廷上下,已经根本派不出足以征服这个岛国的水军与船只。
是继续压榨征东行省高丽的兵船,还是,调用日月岛的水军?
安童皱眉沉思,为什么这几条建议,总让他有种绕不开日月岛的感觉?
如果,只是如果……大汗愿意接受甄鑫传言中的身份,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迎刃可解?
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已成隐患的日月岛军驱至征东战场。运气好便能夺些日本银矿,运气不好,便让这些人彻底葬身于海上,省得朝廷还得费尽心思派兵剿杀这些反象毕露的海贼!
安童捧着折子,带着询问的神色,小心翼翼地看向忽必烈。
斜靠龙椅,微闭双目的忽必烈懒洋洋地问道:“甄鑫呢,什么时候会到大都?”
这是皇帝第一次正式开口询问甄鑫的消息……
“浙江行省与江西行省同时上奏,希望可以在二月十五‘游皇城’之日,派来庆贺队伍,为吾皇进献‘汉百戏’。”
“汉百戏?”忽必烈终于睁开了双眼。
安童点点头说道:“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有杂技、角氐、幻术以及各项供人观赏娱乐的游戏,因此称为汉百戏。”
“还真把自己当戏子了?”忽必烈脸上露出不经意的鄙夷。
“参加的队伍名单中,第一个便是甄鑫。”
“如何确定他一定会前来大都?”
“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为他具保之人倒是不少。有去江南宣旨的松山王子,有自江南归来的姚燧,还有江西、浙江行省的上下官员。”
“呵呵。”面无表情的忽必烈突然发出一声冷笑。
安童心里一紧。
这些年,大汗皇帝渐渐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越来越难以猜测他的心思。
他这是在嘲笑一些官员没脑子的投机?还是因为他们的投机而感觉到愤怒?
浙江行省叶李以下,已被日月岛控制,朝廷并非不知道此事。但是皇帝不表态,中书行省与尚书行省便相互推诿,谁也不想去处置此事。
江西行省的情况,想来已经与浙江行省差不了太多。
其实还有福建行省的官员……只是福建行省还未设立清楚,行省丞相就被赶回北地。灭了蒲家,福建行省反而有彻底脱离朝廷的趋势。
这话题,安童还不太敢提,怕触着霉头。
“朝廷的官员呢?就没人支持甄鑫北上的吗?”
都在等着你的态度呢……安童低眉顺眼地说道:“绝大多数的官员,对此都漠不关心。但是不排除一些汉人文武,在私下勾通联结。”
“都有谁?”
“这……”
监察百官,归御史台管,安童也没有调动密谍的权力。
姚燧早已摆明了支持甄鑫北上,甚至为此在滞留江南数月之外。
被禁足于太极书院的赵复,更是以复宋为平生唯一志愿。
姚燧是经过皇帝同意之后才敢南下,赵复却是皇帝养了数十年的鱼饵。这两人本身没啥好说的,但是他们在北地文人的影响力,几乎遍及朝野。若只凭猜测,安童随口便能扯出百八十人来。
但论证据,他却是一个也没有。
安童脸上,不得不表现出为难的神色。
忽必烈倒也没有继续逼问,转而问道:“贺胜,到哪了?”
呃……安童赶紧跟上忽必烈的思路,回答道:“前几天,已比从江州北渡长江,与其手下一千怯薛兵,正在蕲州待罪。”
可怜的贺胜……安童默默地为他献上一丝同情。
立下军令状,南下两个多月,不仅一无所获,一千战马竟然全都损失殆尽。
虽然一兵未失,但这支队伍显然已经废了。
可怜呐,这世上从此之后,再不会有汉人怯薛军存在!
“你有什么意见?”忽必烈又闭上他显得疲惫的双眼。
啊?
安童已经追不上这位老皇帝的思路,不知道他问的是哪个事的意见?
对甄鑫的处置吗?
问题是你倒先跟我透个底,此人到底是不是真金的私生子?你到底认不认他为孙子……
安童在心里迅速地埋怨了一句,答道:“方案一不可取。在微臣看来,祸水东引之策倒是可以考虑……西北海都最近又有异动,大汗可以选一位王爷带兵前去平叛。”
当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时,绝大多数的蒙古王公都旗帜鲜明地支持阿里不哥。而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海都,是其中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阿里不哥兵败之后,海都于封地叶密立建立窝阔台汗国。又与金帐汗国、窝合台汗国结盟,起兵反对忽必烈。海都被拥立为盟主。
会盟诸王指责忽必烈已被中原汉人同化,抛弃了蒙古人尊贵的传统,已经不配成为蒙古国的大汗。
自此,双方屡屡发生大战。忽必烈军虽然一直占据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毕竟叶密立太过遥远,其周边势力又对元军极不友好。
十五年前,安童受令辅佐北平王那木罕西征海都,却被背叛的部下活捉后交予海都。虽然不久后逃脱,但是安童自此再也得不到忽必烈无条件的信任。
这十几年来,安童无时无刻不想着手刃此人。可惜,他没有领兵的资格!